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万叶集》是日本最早的诗歌集,防人歌是日本的边塞诗。本文对《万叶集》防人歌和唐代边塞诗进行了对比和分析,发现二者在创作时间和内容上有相似之处,但在内容广度、体裁风格、创作者和重要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不同。  相似文献   

2.
健康昂扬的盛唐之音,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作为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的内容和方面,盛极一时的边塞诗同样是前无古人的,而王昌龄又是边塞诗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本文通过对盛唐之音与王昌龄边塞诗关系的论述,揭示出王昌龄边塞诗在盛唐之音中的位置并探讨时代氛围与创作主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论高适与王昌龄边塞诗的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适和王昌龄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作家,他们的边塞诗作代表着当时边塞诗的最高水平。但因为个性、经历、时代等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二的边塞诗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诗家夫子”王昌龄在盛唐颇享盛誉﹐以其边塞诗、闺怨诗、送行诗为后人所称道﹐本文将从王昌龄诗歌所用的典故情况出发﹐探讨王昌龄的知识结构及其对王昌龄思想个性的影响﹐从而得出王昌龄诗歌的用典特点。  相似文献   

5.
李颀诗歌成就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论及李颀的诗歌时,文学史家多以为他的主要成就在于边塞诗,把他归并在高适、岑参、王昌龄等边塞诗人的行列,而忽略了对他那些描写音乐的诗和赠别诗。本文认为李颀的这两类作品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超过边塞诗,并作了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论初盛唐边塞诗的演进和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唐边塞诗,一是以李世民、虞世南为代表的早期边塞诗,二是以骆宾王为代表的贬谪边塞诗,三是以杨炯为代表的想象边塞诗。盛唐边塞诗五种类型不同,形成不同的边塞诗风格:王昌龄等以七言绝句填写乐府歌词,意象含蓄而概括;高适以实地经验加以想象创造,在似与不似之间;岑参以长期边塞生活写边塞,具体而奇异;王维以朝廷重臣赴边,风格贵重;李、杜以边塞诗表达政治怀抱,思想深邃。初盛唐边塞诗以其刚健崇高的审美,实现了对于六朝宫体绮靡诗风的变革,别开奇特雄伟的意象方式,从而健全了诗本体在唐诗阶段的意象构成,引导了近体诗与歌行、古风体的多元化建构。  相似文献   

7.
民族中心主义和民族利已主义在世界每个民族身上都有程度不等的表现,王昌龄边塞诗自然必不可避免地具有这种思想倾向。然而,他的边塞诗所反映的民族精神,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大汉族主义”,而应看作唐代各族人民共同的忧患意识、自豪感和价值观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李白,有"诗仙"之称,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王昌龄,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有"七绝圣手"、"诗家天子"之称。同为盛唐诗人的他们,在七言绝句上都造诣颇深,但由于成长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他们的诗风也是不尽相同的。一、李白与王昌龄七绝相同点的比较1.共同受当时豪爽任侠的影响。李白与王昌龄生活的年代,任侠风气较盛,他们都受到这种风气的影响。王昌龄曾在《郑县陶大公馆》中说:"儒有轻王侯,脱略当事务。"尽显睥  相似文献   

9.
李颀历来被视为盛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与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并称。本文主要介绍了李颀的个人经历,对其为数不多的边塞诗(共计五首)分别作了评析,最后从思想主题和创作手法上进行简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10.
王维《使至塞上》写边塞之景“极锤炼,亦极自然”,学生学习时更注重对写景的体悟,比起边塞诗的学习方法,更接近山水田园诗的学习,因而学生对其是否确实属于边塞诗抱有疑惑。为了解决这一疑惑,帮助学生认清边塞诗的特点,文章选取王昌龄的经典边塞诗《出塞》进行比较,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使至塞上》亦是名副其实的边塞诗。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受当时激昂的盛唐精神和对边塞生活切实感受的影响,在他的边塞诗创作中,把自己个人的功业追求,对边塞奇异风光的欣赏,对戌边将士杀敌报国豪情的感动,对将士们艰苦寂寞的戌边生活的感触等情愫融汇在一起,形成了他边塞诗创作的主体特色。  相似文献   

12.
唐代边塞诗主题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唐代边境战争性质不同认识的影响,人们历来对唐代边塞诗的主题价值有不同的评论.由于边塞诗是特定社会现实下产生的抒情诗,所以把唐代边塞诗的主题倾向定位于诗人们对国事的关心、对现实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北朝边塞诗的创作多采用模拟乐府古题的写作方式,这种表现方式丰富了某些乐府古题的情感内涵和文化蕴合。尤其是齐梁时代拟乐府赋题法的确立扩展了边塞诗的题材和主题,促进了艺术表现技巧的进步,建立了边塞诗一些特定的意象模式,直接影响到边塞诗的审美走向。  相似文献   

14.
岑参通过对边塞生活的独到观察和亲身感受.以炽热的感情和浓重的笔墨描绘了西北边疆的奇异景色,以及戍边将士英勇报国不畏艰苦的战斗精神。诗作奇伟宏丽、气势磅礴,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对偶是中国文学语言中的一朵奇葩,唐代边塞诗中大量运用了对偶辞格,以胡大浚《唐代边塞诗选注》为研究对象,对唐代边塞诗的对偶辞格进行考察,分析唐代边塞诗中对偶的分类、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6.
边塞诗在魏晋时代已初步发展,进入隋朝日益增多,到盛唐而渐臻顶峰。在短暂的隋王朝里,文坛开始出现摆脱六朝绮靡之风的征兆,肇兴真实自然、生动鲜活的风格,其边塞诗歌也刚健雄武、大气磅礴,充满着大国的自信精神,洋溢慷慨激昂的豪迈之气,对后世边塞诗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崔颢诗歌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颢是盛唐时名诗人,其在言情,边塞,写景等题材方面都有脍灸人口的名篇佳作传世,然其诗却未能受到客观公正的对待,如人们多肯定其边塞,写景诗,而对其写女子,情受的诗颇有微辞,殷Fang,李邕等人就曾有对其“轻薄”,“无礼”的无端指责,实际上崔颢此类诗篇不仅言情纯正雅洁,而且寄恨遥深,含蕴丰富,艺术上多见创新之处。《卢姬篇》,《邯郸宫人怨》更是在主旨,题材,结构,叙事,语言,表现诸方面给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诗以巨大而深刻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诗歌史上,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边塞诗可谓贯穿始终.一般认为,盛唐的边塞诗是唐代边塞诗创作的顶点,也是其终点.其实,边塞诗的创作是继续贯穿到中晚唐时期的.中晚唐时期虽然没有一个公认的边塞诗派,但从事边塞诗创作的诗人并不少于盛唐时期.试通过对中唐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边塞诗的分析来证明此观点.  相似文献   

19.
李益是中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人生的壮年时代都是在边塞度过的,他的足迹遍及今甘肃、陕西、内蒙古、北京等地。他以自己的从军经历创作了一首首动人的边塞之歌,他的边塞诗成为唐代边塞诗的绝唱。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边塞诗发展的极盛时期,中唐大历十才子和盛唐边塞诗派都写作了大量的边塞诗作。但二者虽属同一题材,可在抒情方式、诗歌意境、写作笔法、诗歌形式等审美特征上呈现出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