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审美距离说     
有关审美距离的理论前人已有相当深刻的探索,但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功利距离、时间距离、空间距离三个层面加以阐述。审美距离不仅可以产生朦胧美、飘忽美的效应,而且还有更深刻的美学意义——即对审美个体有限性的超越。  相似文献   

2.
审美关系是审美活动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审美的对象与审美对象的边界,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在机制;审美对象离不开对象中的潜在的审美元素,更离不开人的参与;从审美的对象到审美对象的转向依赖于审美关系的建立,依赖于审美主体的参与;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是对象性的存在,体现了审美对象的形象性与情感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主体、审美的主体与审美主体的边界与联系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要机制;社会实践是审美主体形成的原动力;审美主体的特征充分表现了人在审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发生的重要条件,划清主体、审美的主体与审美主体的边界与联系将有助于认识审美关系发生的内要机制;社会实践是审美主体形成的原动力;审美主体的特征充分表现了人在审美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李渔生活审美思想的主要特点是辩证的审美观,这一审美思想主要体现为实用与审美结合、自然与创新统一、高雅与通俗共赏、创造与欣赏并重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在李渔生活审美实践中有充分体现。其辨证审美观也告诉我们生活审美是可能的,以及如何进行生活审美,这对于当代人的生活审美实践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6.
审美情感体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个过程中审美主体的生理的以及文化的因素都在影响着审美感的取向,纯粹的感知化的审美在实际生活中是罕见的.在审美活动的三个级次之中,审美领悟和审美超越就注定了在审美愉悦一种审美情感之外还有审美感伤存在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则在人们对自身的存在境遇和各种心理创伤的记忆中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论仅从"作家的心灵表现"来理解"表现说"还很不充分。"表现说"作为现代文学理论诞生阶段的学说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才是这一学说的思想基础。与"表现说"思想的相适应的总体形式观念可以用"审美形式"来概括,它在性质上是一种"主体性关系话语"。康德的"中介审美形式"重在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形而上的审美沟通抽象思辨方面,席勒的"实践审美形式"重在形而下的艺术的社会审美教育和人性养成方面,黑格尔的"理念审美形式"从客观唯心主义出发以"历史"贯穿了康德和席勒的抽象思辨与社会实践,完成了审美形式思想的综合。  相似文献   

8.
辩证地把握美术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美术教学中出现的“审美教育与技能训练”、“本源的保留与多元的接受”等矛盾关系,根据美术教学规律及学科的特点,运用辩证法进行剖析与把握,以确保美术教学顺利进行,提高素质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9.
由音乐对自然的模仿到对动态、情感、性格的模份,详细论述了音乐审美模仿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自然审美     
美的形态是在审美关系中形成的。从宏观上看,审美关系的建构经历了古代和现代两大历史阶段。古代审美关系的重心着落在客体,进入现代后则向主体推移,这个重大的变化导致了古代美的消亡和现代美的生成。现代审美活动所面临的美,是正在生成的美;现代人所欣赏的自然美,也不同于古代人所欣赏的自然美。在这个有着巨大历史差异的审美活动中,现代人的情感体验、理想追求和人生境界得到了充分的抒发、寄托和展现。在这里,是否自觉地意识到美的形态的历史转换具有关键的意义,否则,自然审美将会笼罩在浓重的古典主义阴霾中。  相似文献   

11.
英语成语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和社会性的特征,成为具备了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在筛选运用成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等因素,虚实结合,主体的想象力与对象的审美潜质共同成就了我们所谓的美。  相似文献   

12.
研究审美关系,就必须区分三对基本概念,并明确构成审美关系双方的审美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各自的内在规定性。  相似文献   

13.
美术的审美属性是其本质属性,美术的审美关系是实现其目的、功能和作用的重要途径,当前的绘画创作中,审美性也同样制约并影响着美术的形式、形态的发展与创新。怎样来评鉴美术的美和审美,怎样建立美术正确的审美观和创作观,在当代建构和谐社会的宏观的审美进程里,值得重新审视、思考。  相似文献   

14.
美学自从1750年鲍姆嘉登创立以后,迅速发展。我国的古典美学知识相当丰富,新中国成立之后,更是大放异彩。新中国的美学发展可分为两阶段,建国以后至文化大革命为第一阶段,围绕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展开讨论形成四派观点。第一派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泰为代表;第二派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第三派是主张主客观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  相似文献   

15.
《教育文汇》2001,(2):38-39
  相似文献   

16.
审美愉快作为研究审美发生理论的重要范畴,在休谟美学思想中占有一定比重,但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从休谟对情感的分析出发,论述他在审美愉快的起因和特性上的独到见解,在此基础上评价他在美学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18.
英语成语因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感染性和社会性的特征,成为具备了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在筛选运用成语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等因素,虚实结合,主体的想象力与对象的审美潜质共同成就了我们所谓的美。  相似文献   

19.
与长、中、短篇小说相比,微型小说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即:摄取富于孕育性的瞬间;人物极少,情节单一;多用白描,留下空白;结尾精彩,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20.
审美关系:和谐师生关系建构的灵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活动是一种审美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审美关系。审美关系是和谐师生关系的灵魂,审美主体间性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教学是审美与立美的统一。审美的缺失导致师生关系的隔阂。通过审美教育,确立生命教育理念,注重情感教育,培养审美能力,以达成师生双方的生命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