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京剧、书法、中医针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历史见证,是世界级的文化艺术瑰宝。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对传统民族文化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如何科学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相关部门和专家学者需要解决的问题。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效思路和方法。根据民族文化的信息特性,采用数字信息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采集、储存、处理、展示及传播,通过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换、修复和再现,还原为共享和可再生的数字文化形态,以达到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对土家族聚居的渝东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的梳理后,我们认为,20多年来该县在对土家族民族民间文化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中做了不少工作,出了一批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保护的建设性措施。  相似文献   

3.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很多面临衰退、濒危甚至消失的状态,必须加以保护与传承。对此,提出三点对策,一是立法保护为先导,二是教育传承是主角,三是统筹规划促实效。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的瑰宝,人们对非遗的保护与传承模式不断推陈出新。在活态保护的语境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也逐渐被纳入教育与文化产业的轨道。20世纪末期网络和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更加多样。以美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模式为例,分析现有保护与传承模式的利弊,探寻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现状不容乐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已经刻不容缓。一是提供资金保障,这是前提;二是人才队伍的建设,这是根本;三是市场化运作,这是保持其生命力的重要方法;四是法律保障,这是所有保护方式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是政府组织和全社会共同的神圣职责。河南省周口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常丰富,独具特色,在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面临着保护与传承的发展困境。本文从保护意义、保护路径和具体措施入手,以周口的发展现状为例,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青岛市成功申报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等10类2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承渠道不畅,与教育脱节,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等原因,青岛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实现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文化对经济贡献的软实力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认可。同时,非物质文化也在亦步亦趋地向前发展,但因其本身传承方式的局限性和囿于传统的发展惯性,以及各种外在消极因素的存在,其传播发展力不从心的状况日渐凸显。不可否认。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全球网络传播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造成了巨大冲击,从而导致许多民族文化、地域特色的丧失。但是,我们更要高瞻远瞩,积极研究网络传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领域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和古镇是海南的历史文化名镇,拥有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采用开展普查、摸清家底、制定保护规划、建立协调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体制等十种措施,对于保护和传承好中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学校美术教育作为传承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条重要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在其探索和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困境:课程生命载体资源开发不足;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深度不够;缺乏系统性与制度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较低。可以尝试从学校及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开发并有效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美术"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度和学习效率等方面来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国内学术界虽以丰富的研究成果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多样化方式及保障策略,但也还存在研究内容与成果形式单一、研究深度和跟踪调查不够、各学科对之研究不平衡等问题。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传承与创新发展,需要从丰富研究内容与成果形式、深化田野调查和持续跟踪研究、加强跨学科交叉与互补研究等方面入手,建构科学合理的保护与传承方式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羌族作为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华文化新时期研究进程中,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羌族历史文化进行深入探究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内部其他族群的历史文化、厘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不可缺少的重要文化资源。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的大量尚待破解和利用的历史文化信息,都是构建新时期和谐社会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加强学术研究和保护实践。  相似文献   

13.
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标界定、保护主体的职能划分与保护的几个层次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目标界定的四个基本点,提出了具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的职能区分及实现良性互动的方式,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梳理为三个层次,指出保护的最高层次是培育传统文化生存发展的土壤,合理开发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推动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侗族非遗传承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要适应新形势,做好侗族非遗的传承工作,需要在家庭传承、学校传承和社会传承等方面作出更加切合实际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诸多特征,决定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只能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当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效地保护了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另一方面,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民众文化自觉意识的缺失。如何在当今的社会中,培养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自觉意识,已经成为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大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加强完善非遗的法律法规建设,做到依法保护;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建立非遗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推进基于传承非遗的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的现代科技手段广泛真实地传承非遗。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20,(3):95-10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重振工匠精神的前提和基础。工匠精神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表现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气质风貌,是人类文明精神价值的主要表征,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精神构成。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创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创造性转换与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建构职业教育系统的非遗教育传承实践体系,践行工匠精神,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统一,才能实现个人精神价值向社会价值的转化。  相似文献   

18.
安庆地区方言作为区域的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承载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内涵,是区域文化符号和活化石,对其保护与传承意义十分重大。然而,纵观安庆地区方言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形势却不容乐观,表现在各方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措施不得力。因此,对安庆地区方言的保护与传承任重而道远。要以保护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安徽建设文化强省战略为契机,依托"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积极推行双语教育,让方言文化深入到青少年教育的各个方面,深入到社区和群众身边,树立方言文化自信。还要充分调动地方高校和智库的力量,促进方言保护与传承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常态化。要搭载"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的顺风车,积极推动安庆地区方言文化"走出去"。  相似文献   

19.
穿天节是湖北襄阳古代特有的节日和习俗,它蕴含着浪漫主义色彩和多元的价值取向,其习俗更是撩人兴味,是襄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世界各国争先恐后申报传统节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对其挖掘、保护、传承与发展,可以唤醒襄阳民众对穿天节文化的自觉,以期达到对襄阳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目的;还可以为群众节日文化丰富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