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词以其独特的审美情韵成为古代文学艺苑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全宋词》电子计算机检索系统”对两万余首宋词中高频字的检索结果反映出其鲜明的女性化倾向,而宋词女性化倾向的形成有着深层的社会、文化、艺术和心理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在汉字大家庭里,“的”是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字,作为一个结构助词,极强的语法功能也使它成为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有专家曾做过统计:在现代书籍报刊2400个常用字中,“的”字的使用频率最高,竟占全部汉字用字率的4%。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万万不可因为其常见而小瞧这个看似简单的“的”字。如果运用巧妙.它可以在诗文写作或口头表达中起到我们意想不到的神奇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章是个表格,用途在于查出:1.唐诗、宋词中押入声韵的常用字有哪些?即标准韵书——《平水韵》17个入声韵部,每一韵部出现频率最高的字;2.每一韵部中每一入声字变为现代汉语中读什么韵?什么调?3.附1,一字兼属两韵,附2,一字多音。  相似文献   

4.
据说“的”字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字,而它的用法又比较复杂,因此各类考试中经常出现关于“的”字用法的考题。例[1]下列句子中必须加“的”的地方是(云南省1997年普通高中会考第8题) 无产阶级①最尖锐②最有效③武器只有一个,那就是严肃④战斗⑤科学⑥态度。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③⑤⑥例[2]下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  相似文献   

5.
苏欣 《文教资料》2011,(10):30-31
“所”字是古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较复杂的词。本文围绕这一个特定的“所”字进行了论述。首先引出“【所+动】”结构,然后引出其它“所”字结构并对它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宋词中使用了大量的叠字,本文系统阐述了宋词使用叠字的类型、使用叠字产生的艺术效果及某些特殊的叠字现象。叠字艺术的点滴效果构筑了我们世空见惯的“叠字词”的特殊意蕴。对今天诗歌语言修辞创作与研究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词意象入手,撷取了宋词别离主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亭”意象,从它的文化渊源,因袭关系,意象功能和审美意义等方面结合文本做了具体深入的分析,阐释了“亭”在宋词离别意义中的生发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和”字的各种读音和释义.“和”字是汉语中使用频率最多的文字之一,在很多方面可以反映汉民族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快乐在心     
“快乐”两个字,应该是人们一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祝福语。 尽管现代人有钱在手,有车代步,有房安居,仍然觉得缺少一样东西——身心的愉悦与快乐。  相似文献   

10.
郑英 《中国德育》2010,(1):45-47
“名字”,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与自己关系最亲密的符号,也是最能够引起自己重视的字眼。记得为调查人们使用频率最高的字,对100名测试者随手写下的字进行统计,结果竟有80%的人写下的是自己的名字!这说明名字在每个人心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拨响了每个人的心弦——重视自己。学生更是如此,他们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得到老师的重视。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多少学生的“名字”被“委屈”?  相似文献   

11.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2.
这是在一所普通初中学校上的研讨课。该校一位教师上《社戏》第一课后 ,我承接她上第二课时———月下归航。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教学重点 :1、比喻的修辞手法 ;2、“偷”豆为何难忘。第一个教学重点 ,安排三个步骤实现教学 :步骤一 :让学生朗读这一部分 ,划出比喻句。学生很快找出比喻句“那航船 ,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本喻体、比喻词等名词术语学生似乎都懂 ,也就是说 ,若考试采用选择题形式 ,请他们选出是 (或非 )比喻句的一项 ,大部分同学能得分 ,若让他们造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句 ,恐怕十有八九就要失分了。为了让学生能…  相似文献   

13.
“去行政化”与“纪宝成难题”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学行政化趋势由来已久,典型地表现在行政等级越来越具有支配性地位,但要想立即去掉或完全去掉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大学发展要求必须去行政化,这就构成了著名的"纪宝成难题"。通过对大学行政化形成过程分析后发现,大学去行政化就是要去掉行政特权,回归学术本位,而非简单地去掉行政级别。在去行政化过程中首先需要走行政与学术系统并立的过渡阶段,只有这样去行政化才是可能的,这说明纪宝成难题并非完全无解。  相似文献   

14.
认为中学化学教材中关于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和"族"的划分及定义存在自相矛盾的地方,又容易造成教师和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和表达上的不准确,建议在中学教材中取消对"短周期"、"长周期"、"不完全周期"等概念的要求,将"零族"、"Ⅷ族"分别称为"ⅧA族"、"ⅧB族".  相似文献   

15.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福柯探索"凝视"与哲思的关联,体认"知识-权力",洞察"知识"和"权力"的内在生成,并在哲学、文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生物学等多元学科的"凝视"之中关注微观问题的性质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8.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9.
在继承前人对符号意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任何符号都有符号层、逻辑层、学科层、存在层这四个层面的意义。据此,从符号学与集合论这两个视角来看,空符号与空集合虽有着的不同意义,但其相互问存在既相异相通,又相互支撑的微妙关系。事实上,在逻辑层面、学科层面和存在层面上“任何符号系统都离不开空符号”。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拉美爆发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债务危机。这场危机持续时问特别长,涉及范围特别广,债务数额特别大,对世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作为西方金融中心和支柱的美国对这场危机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分别提出了解决债务危机的“贝克计划”和“布雷迪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