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所以,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下面以我区王益老师上的小学语文课《妈妈,我们要活下去》为实例,探讨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为此,要认真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是生成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有利亦有  相似文献   

3.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实验的重点是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其基本趋向是为生成而预设。且能由预设而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司。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陧,  相似文献   

5.
论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预设与生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新课程课堂教学呼唤高水平的预设与精彩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关系。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  相似文献   

7.
正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是对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境变化的灵活顺应;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课堂的精彩有时尽在预设之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出现在预设之外,预设与生成同样能成就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8.
罗文波 《成才之路》2011,(35):37-37
物理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条腿,缺一不可。预设是对教材的尊重,生成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有人说,没有预设的课,是没有效率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没有人性的课。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如何把握二者的度,是横亘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前者体现阅读主体对文本和知识的尊重,是一种显性的外露;后者体现教师对学生和课堂的尊重,是一种隐性的课堂文化。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而生成则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因此,正视课堂中的"生成",既有利于改进教师教学方式,又体现出学生学习的动态化和过程性特点,改善对学生  相似文献   

11.
赵祯贵 《甘肃教育》2013,(24):82-82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只有以预设为基础。才能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只有以生成为导向.才能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和开放性。所以说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辩证的对立统一体。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  相似文献   

12.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师一方面要凭借教学机智应对课堂上的生成性问题,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进行教学预设时要加强科学性、计划性,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空间。  相似文献   

13.
<正>"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绝不仅仅是口号,我们要把它落实到课堂教学中。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定离不开精心设计的细节,对细节的精妙处理,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有效的细节并把细节放大化,使课堂教学自然,贴近学生的生活,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预留生成空间,有效促进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是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呼唤动态生成,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成为每一个执教者必须面对的问题。预设与生成是课堂的两翼,是辩证的对立统一体。预设体现了对文本的尊重,体现了教学的封闭性和计划性;生成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化。”可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5.
王海涌 《考试周刊》2011,(16):225-226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两部分。预设体现课堂教学的计划性,生成体现教学过程的动态变化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两者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服务于教学效果的提高。科学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或多或少地实施了生成性教学,然而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对此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6.
生成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的新问题、新情况,即创生、生长和建构。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确定性,而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教学实践证明:没有充分预设的课堂教学不厚实,没有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缺少意外与精彩。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更多的生成,就要强调学生在探索新知时的经历与思考,以及获得新知时的感悟与体验;就要强调为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提供时空。基于此,教学的过程既要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给予,更要着力于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致力于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正如教育家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  相似文献   

17.
要优化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合理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又要密切关注课堂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18.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预设是必不可少的,预设是对文本的一种尊重,而生成却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预设与生成就像鸟的两翼,缺一不可。在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中,既要保证预设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又要体现学生生成的开放和动态性。新课程下的教学观决定了只有预设和生成互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精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9.
政治课教学是弹性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多向互动,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创设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形式,给教学留有生成空间;教学实施中更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发掘并利用课堂现场发成的课程资源,加强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心智模式的改变,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政治课教学是弹性预设与课堂动态生成的辩证统一.预设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多向互动,以学生活动为载体,创设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形式,给教学留有生成空间;教学实施中更要注重课堂的动态生成,发掘并利用课堂现场发成的课程资源,加强互动和交流,促使学生心智模式的改变,从而达到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