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发生在中世纪欧洲的一场巨大的瘟疫—黑死病,是欧洲历史上最严重的社会生态灾难。它不仅流行极为迅猛.而且破坏力非常之大,致使欧洲人口损失惨重。黑死病冲击了西方文明的差不多一切方面,触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科学技术等方面都造成了猛烈的冲击,对其后的社会变迁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欧洲社会的历史进程甚至为之发生了改变。它令我们不得不重新反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文明进程的关系.它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发人深省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欧洲中世纪的农民过着一种艰辛而单调的生活,他们的服饰极其简单,而且作为阶层的象征之一受到限制;饮食基本上以各种谷物制成的面包为主,佐以豆类和蔬菜制成的汤水;除地中海南部地区和树木稀少的山区外,结构简单的木结构住房十分普遍;由于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农民很少外出,生活空间狭小。欧洲中世纪农民的日常生活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下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中世纪巴黎大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社会角色概念,分析中世纪巴黎大学可以看到:诞生之初,大学与教会之间存在广泛的互动关系;大学满足了教会对宗教人才与信仰知识的期望;大学在行为模式方面具有极强的宗教性.在随后的发展中,世俗权力对大学控制不断增强;世俗希望大学培养世俗人才以抗衡教会;大学在行为模式上也趋于世俗化.巴黎大学处于宗教角色与世俗角色冲突之中,然而这种冲突却对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组织结构等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世纪晚期,欧洲以北部汉萨同盟和南部地中海城市为中心组成了整体的交换网络。这一交换网络范围广,网络内活动频繁,并具有一般网络的基本特征。中世纪晚期欧洲交换网络的确立与欧洲独特的经济地理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这一网络的形成与发展,激活了欧洲各地区的商业、手工业乃至工业,为欧洲内部新的生产方式的产生和成长提供了条件。庞大的网络为新的扩张而带来的物质的进入提供了空间。欧洲交换网络自身容量的拓展又要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这又刺激了欧洲的对外扩张。  相似文献   

5.
虽然西欧中世纪是一个经济非常落后和衰退的时代,但是它并不是一个缺乏经济理论的时代,只是按照我们现代的眼光,它的经济理论并非那样纯粹,而是始终和宗教信仰、道德、伦理混融在一起,我们称之为“道德经济学”是一点也不过分的。其中最能代表这种经济学特色的便是“高利贷禁令”。在中世纪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高利贷禁令始终如影随形,一刻也没有放松过。高利贷禁令并不仅仅是教会出于信仰而固守的信条,同时它也是俗界的统治者一直所主张的。同时,这项禁令并不是一纸武断的命令,而是有着非常复杂玄妙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6.
中世纪商业银行在组织结构方面呈现出三大特征,即合伙公司、多样化的经营活动与贸易网络的国际化等。这些共同的特征同时也决定了它们在经营管理方面势必面临共同的问题。中世纪商业银行公司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当下银行业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8.
高等教育发展与文化选择具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在不同历史时期,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选择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欧洲中世纪特定的历史时期,把宗教文化作为高等教育文化选择的主要内容是中世纪欧洲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必然趋势,宗教文化充斥在欧洲大学的各个场所并促进了其高等教育的发展,选择宗教文化是欧洲中世纪高等教育发展文化选择的一种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科学史上,欧洲中世纪科学发展整体上滞后于同时期的中国和阿拉伯,中世纪基督教的影响力远远大于科学影响力是其科学发展滞后的主要因素。从欧洲中世纪科学发展整体滞后的现象中可以认识到科学与宗教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汪登伦 《华章》2007,(11):61
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兴起是世界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人类文明也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它的兴起是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本文试着简要介绍一下它的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近代很多政治思想家用社会契约的理论来解释国家的起源,这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理论对于西方国家政治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我们在研究这个理论时所注意不够的,社会契约论为资本主义的政治价值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与自由竞争的法则相联系,资产阶级提出的一系列符合其利益要求的革命口号,诸如民主,自由,平等等等政治价值观,应该说都与社会契约论的基本假设有关,作为法学世界观的理论前提,社会契约论还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基本法律原则,另一方面,社会契约论以及由此产生的许多政治观点和政治主张,直接成为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原则,因而成为其政治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论中世纪西欧基督教的精神禁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作为一种观念形态统治了整个中世纪时期的西欧。其支派天主教派向人们宣传上帝创造世界的世界观、赎罪救灵魂的人生观和博爱的伦理观。它用一整套教理教规束缚人的头脑和人身。教士由於帮助人拯救灵魂而取得特权,让人们屈服在教会的权威之下,连帝王也不例外。这种情况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基督教的精神统治是当时西欧的政治经济条件决定的。十四、十五世纪社会情况发生变化,新阶级产生,民族国家形成。新兴阶级所发动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的思想,结束了封建天主教在文化上思想上的黑暗统治,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相似文献   

13.
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是国王或大封建主颁发给城市和市民的一种法律意义上的权利认可证书。它的出现是中世纪西欧封建经济发展和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其内容主要是确认城市的自治权和其他特权,明确市民享有的各项自由、各种经济和法律上的特权等等。它在本质上是一种“特别授权”的法律,是近代资本主义宪政制度的起源和基础。它不仅促进了中世纪西欧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且也促进了整个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4.
论中世纪西欧的三等级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等级观念是中世纪西欧历史上的一种现象。19世纪末以来,对于三等级观念中的等级关系,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三等级是一种层级性的不平等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三等级是功能性的职能三分,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事实上,中世纪西欧的三等级观念是在基督教等级观念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各等级之间既非单纯的平等协作,亦非单纯的层级性不平等关系,而是呈现出复杂的特点,即同时包含着上述两种情况。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这两种情况的存在与教俗最高权力的斗争密切相关,在这场斗争中,教权至上派突出其不平等的一面,王权至上派则强调功能性的平等协作的一面;两种观点斗争中此消彼长,14世纪以后,随着王权和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主张平等协作的观点逐渐压倒主张不平等的观点,成为三等级观念的主流。  相似文献   

15.
西欧中世纪大学的特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学是西欧中世纪留给现代社会的一笔宝贵财富。在中世纪的西欧 ,大学享有多种特权。这些特权包括居住自由、生活和教学秩序不受干扰、司法自治、罢课和迁徙、免税免役、自主颁发教学许可证 ,等等。这些特权 ,一方面是大学及其师生为了维护自身权利同教会、国王和城市进行斗争获得的 ;另一方面 ,也是大学巧妙地利用国王和教会的矛盾而获得的。除了“斗争”和“利用”之外 ,大学独特的社会地位 ,如大学师生的僧侣身份、大学为包括教皇在内的高级僧侣提供教育机会、大学教育成为城市和商业需求依赖的对象、优待大学是尊重知识的传统的一部分 ,等等 ,所有这些因素 ,自然而然地都对大学获得特权起了重要作用。这些特权不但保护了大学的自由 ,促进了大学的普遍兴起 ,也扩大了知识的传播 ,为近代欧洲大学的学术自治和学术自由奠定了基础。通过对中世纪大学特权的研究 ,可以看到当时的社会力量与大学发展之间的互动和问题 ,至今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权力与权利是西欧中世纪社会中两个相互依存且又相互制约的因素。权力与权利在君权与教权争夺基督教世界最高统治权的斗争中一再地被强调,并因此兴起了对罗马法的研究.确立了法律的权威。西欧中世纪社会各个阶层的权利源自采邑制度,各种不同的权利导致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各个社会阶层在维护已经获得权利的斗争中提出了参与的要求,以限制专制王权,由此在中世纪的晚期产生了议会制政体。  相似文献   

17.
在西欧封建社会中,中世纪修道院学校脱胎于修道院,遗传了修道院封闭自守的特点。但又不同于修道院,它是真正的教育机构,起到教化蛮族的作用。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修道院学校在促进西欧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促进西欧人的理性回归。修道院学校的发展经历从无到有的过程,了解修道院学校的发展对了解西方中世纪的历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19.
政治文明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有机统一,正确认识政治文明的世界性和民族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封建农业生产结构是单一性的。它的形成既有自然环境的影响 ,更有政治因素在起作用。而西欧的封建农业在自然条件和历史因素的促成下 ,形成一种农牧混合型生产结构。在16世纪前后 ,中西这两种不同的农业生产结构对社会转型的影响差异是很大的。在中国 ,单一型农业虽然有时也曾繁荣过封建经济 ,但始终没能完成向资本主义农业的转型。在西欧 ,混合型农业则与大农经济结合 ,促进了社会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