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文明教育是在全社会普及生态环保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全民教育。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生态文明教育对社会的文明进程、教育体系的完善以及个人的全面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社会层面看,生态文明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化解生态矛盾、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从教育层面看,生态文明教育是教育完善自身、与国际生态教育接轨的需要;从人的发展层面看,生态文明教育是人提高自身素质、走向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经验和借鉴外国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了发展理念上的四大变革:从物本主义发展观到以人为本发展观;从唯经济发展观到社会全面发展观;从自发发展观到协调发展观;从不可持续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实现人类社会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与可持续发展是和谐社会蕴涵的本质思想。生态思维反思传统主客二分式的思维方式,提出整体主义、平等观念、有序循环思想等生态原则,为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走现代工业化之路,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生态思维的现实探索与实践,生态思维呼唤生态人格的觉醒,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意蕴,对于解读现实社会的生存困境,诠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全方位生态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主义从分析资本主义生态危机出发,切中物质主义工业社会时弊,提出构建一个区别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和谐社会。生态主义有其合理的一面,尤其是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值得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参考和借鉴。生态主义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态主义关注人际公平,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加应该解决人际公平问题;生态主义倡导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并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生态主义关注生态危机的归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要防止生态危机,必须研究生态危机的归因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5.
公民教育必须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进行反思。不同意识形态的环境论决定了培养公民的取向。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在环境问题上都各有主张:自由主义强调个人权利,并没有承认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与自由主义相比,生态主义与保守主义具有更多的相似性,但是保守主义却根据的是人文历史而非自然历史。生态主义超越二者之处在于将自然本身作为目的,并且强调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公民教育对待环境问题不能仅仅以自由主义或者保守主义的态度去看待,而需要生态主义作为理念支撑。  相似文献   

6.
当今教育的竞争,既是发展速度的竞争,更是发展水平的竞争。民办学校要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所谓科学发展,就是可持续发展,就是内涵式发展、有后劲的发展。科学发展,不仅要看当前,更要看长远,要看发展后劲;不仅要看规模,更要看质量,要看发展质量。笔者认为:民办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就要坚持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发展,用鲜明的特色促进发展,用过硬的质量保证发展,用灵活的机制把握发展,用充足的财力支撑发展。一、办校之策——用先进的理念引领发展教育工作必须以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重点,坚持“以人为本”。人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归…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按照生态规律运行、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经济形态。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出和强调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可以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是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循环经济产生发展的原因和特征入手,阐明循环经济理念不仅会引起一场走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革命,而且是实现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唯一正确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8.
经济法与科学发展观都是建立在传统发展理论的缺陷基础之上的,二者产生的背景具有一致性;经济法与科学发展观都具有发展的理念、公平的理念、和谐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二者的基本理念具有一致性;经济法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法制保障。  相似文献   

9.
从生态文明和社会公平两个维度看,生态公平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和基本追求,也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和拓展。弱势群体遭受不公正生态侵害、结构性生态不公、地理性生态不公和输入型生态不公现象,背后存在着观念、物质和制度三方面原因。解决生态不公问题,需要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的先决性,把握公平的统一性和差异性,树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文化建设,首先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准确的办学定位,坚持人才强校、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和开放办学;其次要在办学实践中,优化工作系统,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协调发展,坚持学校整体发展、内涵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发展.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文化建设,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价值观是指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国家与国家、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生态女性主义对二元对立价值体系进行了严厉批判。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复合生态系统都具有整体价值,人与自然不是对立的,人是自然的一员。生态女性主义秉持一切平等的价值理念,反对任何形式的压迫、强权与奴役,主张既尊重男性,也尊重女性;既尊重人性,也尊重自然;既注重“工具理性”,也注重“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统一。生态女性主义“和谐共生”的价值取向是超越“强权主义”的社会价值导向、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价值导向,对于未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和践行科学发展观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二者有着深刻而全面的内在联系,主要在于:建设生态文明是统筹兼顾之科学方法的特定实践,可见与科学发展观的方法论相匹配;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社会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而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适应;建设生态文明是以人为本之理念的现实展开,显然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相一致。换言之,建设生态文明在方法论、实践目标和核心理念诸方面都与践行科学发展观高度地契合,故而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3.
论生态主义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态主义价值观和伦理观为指引,以生态文化为根基,生态主义课程形成了和谐、联系和发展三大设计理念,致力于实现推动自然生态的良性演化发展、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的生态化发展和推动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四大目标。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的基本理念是和谐、包容、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要立足当前,落到实处,着眼未来。大学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基地,生态文明思想融入到大学校园文化中,是当今时代的需要与未来发展的趋势。生态文明与校园文化的融合,体现在和谐的育人理念、生态环保的物质文化、包容共存的管理模式和自由的学术生态环境方面。这种融合对校园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对孕育大学校园生态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析科学发展观视阈下特色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在新的发展水平上更好地解决科学发展问题.发展始于科学定位,大学没有科学的定位就不会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从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看,大学的发展将越来越多样化,并以不同的层次、类别和形式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大学要根据自身的历史、现实条件和国家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理性地制订符合先进的教育理念,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符合学校的目标定位,符合学校发展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6.
对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相互协调的发展道路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世纪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物质丰富、文化昌盛、人民富裕安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强国,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是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经济形态,是以“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为特征,它不仅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更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当今世界发展潮流。本文从理论和实践角度,对青岛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生态整体主义标志着环境哲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范式。这种新范式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应该是一种真正平等、公正的关系,人自身为实现人、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做出了积极贡献。因此,我们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考察和探究之后,产生一个问题:生态整体主义是否可以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笔者认为生态整体主义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是一种人与自然的整体主义世界观,这对于可持续发展观是可以借鉴的,但是绝对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8.
正北京九中践行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尊重他人、尊重社会、尊重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责任感与行为方式;培养学生树立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与价值观,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科学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尊重文化多样性,理解与尊重不同民族、国家、地区的文化,珍惜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养成与各民族、国家与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文明素养;培养学生逐步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形成关注和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国际关系理论领域中结构现实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之间的争论主要是基于因果问题与建构问题之间的分歧而导致二者在理论的本体论、方法论以及学理滋养方面的差异。结构现实主义重视因果问题的解释,因而在本体论上是物质主义本体,在方法论上采用个体主义,其学理滋养主要来自于经济学尤其是微观经济学,而建构主义与之相反,是理念主义本体论与整体主义的方法论,理论渊源主要来自于社会学。  相似文献   

20.
论高职院校企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紧紧围绕高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办学条件,突出"职"的特点,建设与企业紧密联系、具有企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企业特色的校园物质文化应采取以下策略:教学环境的布置要体现企业文化;教学设施要突出企业文化;加快建设数字化校园,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校园物质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