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包诗”的美文,文字清新,意境含蓄,如何凸显“文包诗”深远的意蕴美?利用多媒体层层推进教学进程.让学生感受关、领悟美、表达美。构建情景交融的诗意情境。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臧绪琴 《教师》2014,(26):59-59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又要使其发现和欣赏美,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欣赏到文字的语言美、情景刻画的意境美、表情达意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4.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语文是一门蕴含着众多美感因素的学科,作为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美在语文课堂上流光溢彩。我结合教学实践,从教会学生感受文字之美、画面之美、语言之美、想象之美四个方面,来阐述"美"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5.
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学生在古诗词学习中,不仅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能提升综合素养。教学中,教师通过教学创新和多样化设计,引领学生去感受古诗词的文字美、意境美、情感美,就能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6.
教材分析: "美的发现"是冀教版七册教材第一单元的"阅读链接",是围绕本单元的文化主题"美的发现"而编排.开头以罗丹的名言引入,提示了本文的重点在于学习了本单元有关一些写美景的文章后,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美,表达美.这部分教材有2个"链接点"--"分享他人的发现","我眼睛里的美景"."分享他人的发现"在于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查找资料去发现美,一方面提示了活动的方法--搜集图片或音乐、阅读有关写美景的书籍等.一方面提示了有关的表达美的方法--图文的形式或对查找到的资料进行概括等."我眼睛里的美景"则提示学生到生活中、到自己的身边去发现美,表现美,并提示了发现美的方法--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拍摄下美景等.  相似文献   

7.
龚爱琴 《甘肃教育》2020,(4):143-143
语文教学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指导和发现。文字本身就是一种神秘的"密码",任意组合寓意将千差万别。探究汉字你会发现造字者的伟大,探究词语你会发现信息的丰富,品味语句你会感受意境的深邃。所以,阅读教学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听其声、观其形、感其韵、悟其情,充分挖掘字里行间蕴含的美。教师在教学中要有美育意识,指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韵律美,在品味语言中赏析意境美,在阅读探索中体验情感美,把语言文字的学习变成一场"寻美"旅程。  相似文献   

8.
语文学科有文字美,数学有逻辑美。信息学科也有美,教师要在信息教学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美的因素,培养学生美的鉴赏能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感染,启发学生去感受美、创造美、传递美,从而在享受中学习信息。  相似文献   

9.
汉语文本体即汉语言文字的音乐美不仅存在,而且具有音韵美、节奏美、旋律美等特征。为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发音、朗读、吟诵等训练,以实现学生对汉语言音乐美的精确把握与深切感受。  相似文献   

10.
营造美术课堂教学之美 提高美术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审美的规律,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而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努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美术课堂教学本身是审美教学,而审美教学就更需要讲究教学的艺术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深入钻研,精心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的各要素:"巧设情境之美"、"追求语言之美"、"展现创造之美","运用演示之美",在探索教学新模式、寻找教学新方法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方面作思考、下功夫,在艺术化的教学中达到最美,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以体现艺术的美、教学的美。  相似文献   

11.
陈早 《快乐阅读》2013,(25):126
一篇好的文章必然是寓教于乐,乐中受教的载体。它体现从悦人到怡人到感人到育人的过程,是一种成功的教学过程。它不仅是学生产生追求"真"、"善"、"美"这一崇高美好的欲望,而且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突破口。课堂教学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渠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训练语言文字能力的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地领悟文本中人物的心灵美,宇宙空间的神秘美,大自然中的意境美……一、感情朗读,品味美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清新流畅、优美而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和建筑美的课文。通过朗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  相似文献   

12.
"以美激趣"就是以美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感受美、领悟美、欣赏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和张扬学生的兴趣、激情和灵性."以美激趣"策略研究中发掘了教材中的自然美、人物美和语言美,设计了感受美、理解美、鉴赏美、表达美的多种策略.  相似文献   

13.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提出的一个涉及审美活动本质的极其重要的美学命题。这个命题的提出,既承认了美的客观存在,又强调了人的主观感受,对我们现在的美术教学仍有很大的启示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做"美"的发现者,引导学生欣赏美;我们要善做"美"的淘金者,引导学生感受美;我们要善做"美"的守望者,引导学生理解美;我们要善做"美"的拓荒者,引导学生创造美。  相似文献   

14.
只要教师善于营造审美气氛,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发现美、感知美、欣赏美,就能让学生感受到美无处不在,体验到审美的乐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呢?品词析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鉴赏美;视听结合,提高审美情趣;审美阅读,培养学生美的感悟;启发想象,训练学生表达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中,美无处不在。优美的文字,唯美的意境,至善的思想……准确把握语文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学便会成为一种美的享受和收获。那么,如何让学生发现、体验并创造语文学习中的美呢?  相似文献   

16.
雷晨春 《天津教育》2020,(9):131-13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始终孜孜不倦地追求美的生活。在生活中感受美、欣赏美;在情感需求上表达美;为更好的生活创造美,在美的氛围中繁衍生息。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将美育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使学生在追求美好学习生活的同时创造美。美育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世界、培养学生纯正的感情、让学生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而又生动活泼。美育能培养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创造性地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具有音律美、形态美、意蕴美等独特属性。作为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教师需要从汉字读音、汉字辨形、汉字悟意等角度展开教学探索,为学生提供更多美学教学契机,让学生在深度发掘中建立美育认知。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文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运用美学原则来组织教学,通过多种途径,用教材中美的形象感染学生,美的情操陶冶学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意境美,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美,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师教会学生认识美、感受美,保持“心灵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语文课堂教学要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表达美的能力,引导学生确立追求真理的意向,丰富语文学习的内涵,从而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物理教学中,美是无处不在的。教师应善于挖掘物理科学中关于美的一切因素,并对学生进行科学美的审美教育。在学生享受美和体验美的同时,还能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文中笔者从"物理理论美、物理规律美、物理实验美和物理学家品德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物理美的教学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