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当代审美场研究始自80年代中后期。较早运用“场”的理论是林兴宅。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场研究,则是李欣复、章海荣、葛启进。上述论者对审美场的构成、审美场结构的动态性、审美场中主客体对应关系、审美场的类型、审美场效应等理论问题作了阐释。真正建立审美场理论体系的是袁鼎山。其《审美场论》从现实时空的审美场深入了心理状态的审美场;对审美场的各种力作了精当的描述和剖析;深入论述了各对应力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审美场研究始自 80年代中后期。较早运用“场”的理论是林兴宅。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场研究 ,则是李欣复、章海荣、葛启进。上述论者对审美场的构成、审美场结构的动态性、审美场中主客体对应关系、审美场的类型、审美场效应等理论问题作了阐释。真正建立审美场理论体系的是袁鼎生。其《审美场论》从现实时空的审美场深入到了心理状态的审美场 ;对审美场的各种力作了精当的描述和剖析 ;深入论述了各对应力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3.
审美场是指一定社会历史时空下具有共同性的审美氛围。利用审美场理论来分析桂西北当代文学,可以总结出桂西北审美场存在多维共生特性。从审美理式上来看,它主要是对主流意识形态审美场的呼应,对汉族审美场的趋同;从审美范式上来看,民族、环境和时代共同参与了桂西北文学的书写。按照历史演进,可以将桂西北文学分为英雄期审美场、“百越”审美场和大众审美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而要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审美教育来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就不能忽略语文课堂上“审美场”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分析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缺失的表现,结合具体案例阐述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审美教育的过程,指出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创设情境体验场、情感交汇场、思维发散场、生命发展场,唤醒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用“美育场”的强大合力和内生动力帮助学生塑造心灵,健全人格,丰厚核心素养,切实将“培养什么人”融入到阅读教学活动的细节和情境里,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6.
场独立、场依赖与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及了认知的两种风格,即“场独立”和“场依赖”。根据目前英语教学学生认知偏向的现状,阐述了忽略“场依赖”阅读带来的后果,论述了重视“场依赖”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场依赖”,灵活运用这两种认知风格提高阅读技巧。  相似文献   

7.
语文阅读中开展“审丑”教学,是抵达作家精心构建的“审美场”的另一条重要路径。通过对比,在“丑”的映衬中感受美的丽质;展开辩证,在“丑”的分析中把握美的本质;进行批判,在“丑”的否定中发掘艺术真理,最终达成以美启智、以美育德、以美化人的审美核心素养的根底诉求。  相似文献   

8.
论情意场     
在人类的文化实践中,存在着以主体与对象互动生发为基础的科学的“认知场”和艺术的“情意场”;艺术活动的心理空间及其流变是一种场化的整体结构。并由此显现其内在的生成规律和形式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由对场、物理场和审美场的解读,延伸出对诗词审美场的建构,从场的角度观照和审视诗词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0.
书法艺术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视课堂"熏陶型"情感场的构建,创设高校书法教育新视觉,使书法教育充分发挥美育功能,填补大学教育中课堂美育功能的缺失,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造就健康有为的新世纪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相似文献   

11.
发挥音乐教育优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薇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24(2):120-121,124
幼儿也称学前期儿童,他们的大脑功能发育日益完善,智力发展增快,理解力逐渐提高,求知欲加强,是幼儿开发教育的最佳时期。而音乐教育是幼儿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健康成长、智力发展和情感发展三个方面发挥其独特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综合不同情绪的多层模型所构建的理论框架,阐述了情绪的双重记忆模型,展示了情绪和情绪调节在其复杂的交互系统中的运作,表明了情绪和情绪调节对认知各重要领域均具有恢复作用。针对在情绪调节中运行的认知过程不同,系统地考察了连续注意、记忆过程、意识和情绪体验觉察等问题,结合临床应用得出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予以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声乐教学中,应当始终强调歌唱发声的技术是为歌唱的内容服务的。作为歌唱艺术,歌唱的内容,表现的情感、情绪、情景等才是歌唱的实质。因此,我们应当始终围绕着表现歌曲美好的思想感情来进行教学,这是培养全面艺术人才所必需的。  相似文献   

14.
职业技术教育是满足劳动者就业创业需求的服务性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技术人才,就目前财经类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教学体系来说,是不能完成职业技术教育的这一教育目标,本文仅从学历教育方向探讨财经类职教教学体系的改造和创新,以保证职业技术教育的教育方向.  相似文献   

15.
声乐的艺术魅力取决于对声乐情感的把握和韵味的表现,歌唱中的情感因素是声音的灵魂和砥柱,而中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又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及艺术韵味.全文着重从民族声乐作品的词意挖掘、基调体验和情感变化处理三方面来阐述民族声乐作品在演唱中的正确表现.  相似文献   

16.
歌唱是文学与音乐相结合的声乐艺术,在歌曲演唱中,情感的表现占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在学生声乐汇报中,歌唱情感的表现普遍存在“乏情”的现象。应指导学生认真分析“乏情”现象产生的原因,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正确地掌握歌唱情感表达的技巧。  相似文献   

17.
“趣”就是打破单一地依赖模仿与记忆的教学模式,通过设计实验内容,促使学生动手实践,资助探索交流数学知识。“奇”就是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情景创设,突破文字理解的难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欲望和良好的情绪体验。“新”就是通过情景引入、自主提问、综合应用、操作拓展的进程,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使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意义。“活”就是让学生成为拥有一定方法、不断为解决问题而自主探索的研究者,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开放的思维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8.
"关怀型"情感场的营造与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发展取决于社会、学校等外在因素的要求与教师个体内在因素的需要。营造“关怀型”情感场,能够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基本策略有:更新观念,关怀教师人格,让中小学教师自主养成“专业人”的角色意识;建立以提高教师素质为宗旨的培训机制,关怀事业,使教师成为具有“专业理想”、“专业情意”、“专业自我”整体发展的“专业人”;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关怀需要,使教师成为“物质人”、“精神人”和谐发展的“完整人”。  相似文献   

19.
乐以情为“本”,音乐作品之生命,首在于“情”,乐离“情”,则失其感人之力。乐以“形情”,决定其须“唱情”,惟“唱情”,才能体现乐以“形情”。“唱情”,就须得曲情,若缺少此感情体验,就须“移情”。音乐最擅长于表达感情,故亦最能“陶情”。文章想通过对“形情”、“唱情”、“移情”、“陶情”的阐释,论述中国古代“情”的音乐美学思想之高深,使其在新的理论层面上得以升华。  相似文献   

20.
体验,是语文阅读的本原追求,体验阅读重在多角度、多方位引导学生体悟,我们按"整个阅读过程,无论是课堂流程还是学生思维流程及课堂"对话",都始终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纽带,阅读过程更具自主性、情感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