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释学视角下的比较教育目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璠  马慧 《教育与职业》2005,(26):13-15
综述国际和国内学术界关于比较教育目的的研究成果。提出以解释学的理论为哲学基础来考察比较教育的价值取向和研究目的,用“国际比较教育”来代替“比较教育”,以便真实地反映比较教育的学科特点。  相似文献   

2.
孙亮 《山东教育科研》2014,(12):I0002-I0002
从1817年被誉为是“比较教育之父”的法国人朱利安出版了《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到2010年,比较教育作为一个学科进入人们研究的领域已经有将近200年的历史。在这200年的时间里,无论是可以追本溯源到古希腊、古罗马的“史前时代”,还是朱利安开启的“借鉴时代”,抑或是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哲学思维为探索依据的“因素分析时代”,直至今日比较教育进入到的“社会科学方法时代”,这门学科一直立足于它的发源地——西方。  相似文献   

3.
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在普遍主义和历史主义的交替中不断发展。当今,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比较教育研究的哲学基础和逻辑思维发生的变革,要求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转变。比较教育研究应以“质疑”和“证伪”为方法论原则并采用多元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当今时代,任何哲学研究和创新要达到真实,就必须置于“中西哲学”的比较研究的理论背景下,脱离了这一视域,我们的研究将失去价值。通过时“中西哲学”在比较过程中形成自身整体性特征的分析,揭示“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意义导向;并通过考察哲学传统的当代作用,阐明哲学发展的个性化路向。  相似文献   

5.
对佛教和西方哲学有我—无我观念的比较是当前比较心灵哲学的热点和重点.佛教关于“自我”的思想中既包括具有解构主义色彩的无我的方面,同时又包括具有辩证色彩的有我的方面.作为当代西方心灵哲学分化的产物,比较心灵哲学用心灵哲学的名相概念解读和重构佛教的有我—无我观念.在比较视野下对有我—无我问题的研究发现:在佛教和西方心灵哲学中,自我被给予了大致相同的现象描述,而对被描述的这种自我的实在性,它们分别以各自的方式予以否定.因此,西方心灵哲学和佛教在自我问题上殊途同归,都坚持主张“无我”,认为“自我”仅仅是人们的构造和幻象.  相似文献   

6.
中外哲学是比较教育方法论建设的理论资源。在进行比较教育方法论研究的时候 ,应该展开跨文化的哲学对话。中国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对主体意识的重视、对知行关系的论述 ,特别是对“行”的重视 ,为中国比较教育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材料。作为现代解释学支派的接受理论可以给包括比较教育在内的教育研究及其方法论带来充满活力和前途的思考空间。研究主体和接受主体的“知行合一”应成为 2 1世纪比较教育方法论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比较教育的若干特征(提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新发展使比较教育开始从把“比较”作为学科基本特征的尴尬中解脱出来。结合对比较教育的历史、比较教育研究的实践和它在当代教育发展中的作用的考察,作者揭示出比较教育的若干特征,即视野的国际性、意识的全球性、研究对象的当代性、理论框架的跨学科性、作用的前沿性和理论的流变性与革新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中国传统哲学的代表人物—老子的道家思想精髓为理论基础,从“知常”、“为学者自益、为道者日损”、“沕、望、窈、冥”、“反者道之动”、“天下之大作于细”、“和曰常”等六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方法论等方面的影响及意义,从而批判了西方唯“实证主义”论的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以来 ,作为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 ,前苏联和西方国家在科学哲学的发展道路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前苏联科学哲学的兴起是对“科学危机”的“哲学拯救” ,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西方科学哲学的兴起则是对科学发展的哲学反思 ,是为科学发展寻找认识论上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法国是比较教育之父马克·安东尼·朱利安(Mark Antoine Jullian)的故乡,是世界比较教育研究的发祥地和主要中心之一。然而,像其他大多数欧洲国家一样,它的全国性比较教育研究团体——“法国比较教育学会”(法文缩写为“AFEC”),在成立时间上却比比较教育研究的后起之秀美国(1956年成立“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学会”,英文缩写为“CIES”)晚得多。这倒不是法国人对于比较教育研究缺乏兴趣,而是由于比较教育研究本身所具有的国际性,使欧洲的比较教育学家在第二次世界大  相似文献   

11.
在近20年来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中,有一些普遍流行的观点:一是以西方哲学为“原生物”,以中国哲学学科为“依傍”西方哲学的产物;二是认为“形而上学”的译名是误译,“存在”不是中国哲学的研究对象;三是认为西方哲学只讲本体与现象、灵与肉的二元论,中国哲学只讲“道不离器”、“形神相即”的整全论;四是认为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来讲...  相似文献   

12.
力图以休谟《论关系》之比较哲学为基础,重新构建中文“比较说明”写作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将比较说明这一写作模式按照主性质比较、亚性质比较和内容比较分为三个哲学层次进行深层论述。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条件,面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紧迫要求,比较教育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宏伟事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就要求我国比较教育学科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为达此目的,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在走向世界,积极地从国外优秀文化中得到必要借鉴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与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对话,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吸收独特的营养,丰富自已。特别要对“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做现代转换,使之成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深入发展的条件和方向,也是我们同国际比较教育对话的基本立场。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之于比较教育意义的发现、“和而不同”与全球化条件下比较教育的方向及“和而不同”的哲学与比较教育研究西方中心的终结三方面论述了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4.
钱伟 《教育探索》2009,(1):142-143
埃德蒙·金比较教育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卡尔·波普尔的否证论和批判二元论、现象学和文化相对主义思想。埃德蒙·金系统地分析了比较教育研究的层次和功能,非常重视比较教育研究的“生态背景”并且建构了完整的研究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作为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哲学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比较研究可以发现,前苏联和西方国家在科学哲学的发展道路上有着极大的不同。前苏联科学哲学的兴起是对“科学危机”的“哲学拯救”,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西方科学哲学的兴起则是对科学发展的哲学反思,是为科学发展寻找认识论上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劳韦里斯是提倡将哲学法应用于比较教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其代表作《比较教育的哲学法》一文中,他阐述了比较教育哲学法的内涵及考察内涵的方法即因素分析法。在对上述两大主题进行探究和分析后,劳韦里斯指出:哲学需被纳入比较教育的研究范畴;哲学法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哲学法需要和其他研究方法相互补充,以更好地进行比较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7.
哲学是学科之母,也是各学科的分析工具。基于此,本文从哲学本体论的视角出发,对哲学本体论视野下的比较教育研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比较教育的本体,通过对比较教育本体进行事实论证和本质论证,回答了比较教育存在的依据和内容形式等问题,进而分析出比较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领域的本质特征,并从历史的角度对比较教育本体的历史演进进行了剖析。此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是世界观的体现和特点的反映"为指导,对比较教育方法论的建构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波普尔的哲学思想是霍姆斯比较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证伪”是波普尔哲学的一个核心原则,因而,霍姆斯的比较教育思想中具有明显的证伪取向。霍姆斯主张比较教育研究要为教育决策服务,而最重要的服务方式即政策证伪。霍姆斯对社会科学特殊性的理解,对教育规划的认识,对教育决策的不满以及对比较教育学者身份的界定都体现着政策证伪的取向。  相似文献   

19.
“实践哲学”和“生产力哲学”的比较研究胡义成世界上的任何革命性飞跃,包括科学革命和社会革命,都是以某种哲学革命为伴随物的。我们党七千多年来,在实践上领导了“两次伟大的革命”,在理论上则是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其标志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  相似文献   

20.
哲学教育“无用论”和“取消论”源于对工具主义和效率主义逻辑的崇拜,是对哲学及哲学教育的“本性”的误解.哲学的本性是“爱智慧”和“爱自由”,哲学教育也因此具有它的“哲学性”.哲学教育必定是自由的、开放的和创造的,任何好的课堂哲学教学都必须将哲学教育的哲学性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