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历代文人对李白诗风的评价看,“飘逸”之美最为贴切。李白诗歌的飘逸之美有三大要素:超凡脱俗的精神品格;李白式极奇极幻的艺术思维;自然洒脱、纵逸天成的诗性语言。  相似文献   

2.
豪放飘逸的诗风是李白诗歌的显著特色,他豪放飘逸诗风的形成有其客观基础、思想内核和艺术载体。  相似文献   

3.
学道求仙、服食炼丹几乎贯穿了李白一生。李白曾两受道箓,成为道教徒。那么,道教信仰与其诗歌创作以及诗歌风格的形成有着怎样的深层联系?从道境的玄远窈冥与“飘逸”的超迈精神、道境的超绝无限与“飘逸”的洒脱韵度两个方面,可揭示李白超迈不羁的人格追求与以“清”为美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4.
崇高是西方美学理论的重要范畴,它是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的一种美的形态。我国古代的艺术家和文论家一般称之为"阳刚之美"。 屈原的《离骚》和李白的《蜀道难》《梁甫吟》《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篇,读来令人感到荡气回肠,给人以强烈的审美感受。崇高美构成了屈原、李白诗歌的主体风格,其具体表现如下:  相似文献   

5.
最近几年,诗歌鉴赏以其题型灵活多变,考查考生综合能力强成为高考试卷的难点。很多考生都在这一题型上丢分。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常会发现学生在作答古诗鉴赏题时,往往胡乱答题,不注意审题和答题的规范,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丢分。为此,我从平时的教学  相似文献   

6.
李白诗歌的风格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诗歌的风格有多维度的呈现,但以雄奇飘逸、真率自然为主。具体说来,又具有雄壮豪放、神奇瑰丽、飘逸洒脱、天真率直、清新自然等特点。李白受儒、道、侠思想和盛唐气象的熏染,又一生怀才不遇,这对其诗风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刘玮 《中学科技》2008,(10):14-15
北京时间8月18日晚21时,在国家体育馆结束的奥运女子蹦床决赛中,年仅20岁的中国小将何雯娜以37.80分为中国蹦床队夺得金牌。次日21时,中国选手陆春龙在男子蹦床决赛中以41.00分夺金。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士人与自然山水之美相得益彰。魏晋士人在现实生活中无以寄托自己的深情,遂将之转化为“物情”,“通物情”为他们的深情找到了一个寄托园地——自然山水。士人们畅游自然山水,就有精神回乡的感觉,也使他们展示出飘逸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9.
仝建军 《考试周刊》2011,(53):32-33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热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清新,风格豪迈,个性鲜明,处处彰显豪放飘逸的风格特色。过人的天赋,富裕开放的家庭,祖国瑰丽的山水,游侠的浪漫色彩,儒家兼善天下的政治理想,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等因素是其浪漫主义风格的要素。  相似文献   

10.
李白和杜甫是盛唐诗坛上的双子星座,他们彻底抛弃了齐梁诗风,建立了“雄奇飘逸”和“沉郁顿挫”的诗风,完成了陈子昂诗歌革新的伟业,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但由于他们的个性、气质和所处时代有所不同,构成了李杜在文学史上作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种创作风格上的典型代表。李白生活在唐帝国空前繁荣强盛的时代,他的诗是盛唐之音的风范,诗风是浑然天成的,是后人无法模仿的。在语言上,他主张“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他的诗奏出了乱世悲歌。杜诗善于将个人感受与老百姓的痛苦融为一体。他主张“语不惊人死不休”,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是后天的,是可以模仿的。  相似文献   

11.
李芝 《中学文科》2006,(4):72-73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多首。从总体上看,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雄放无比.奇丽光辉,属于豪放派。诗人作诗,多不枸于一格,在他的诗中,也有婉约之作,显示出诗人作品的阴柔之美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文坛诗人频现,而徐志摩的诗歌以其空灵超脱的独特美质显赫于文坛.这种独到的美质表现在:他善于选择具有空灵色彩的自然景物,营构灵动飞扬的诗境;他真诚地表现内心深处真实的情感与独特的个性,并外射于客观物象;他反对诗的直露和不讲究音韵节奏,而注重营造诗歌音乐美的效果.他的诗讲究意蕴,推崇意境,崇尚空灵.  相似文献   

13.
诗歌阅读鉴赏,考查的是同学们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诗歌的高度创造性决定了培养诗歌鉴赏能力有很大的难度。高中阶段学生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提高没有立竿见影的捷径,而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本文从以趣导学,文本解读能力的提高途径,复习冲刺中重难点的突破,三个方面探究如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4.
明月是李白诗歌中最重要的意象之一。据杨义统计,在李白1166首诗歌中,出现“月”字达503次。这些频繁出现的“明月”饱含着女性文化的光辉,以各种方式组成一幅幅奇幻飘逸的意象群,表现了诗人个性中温婉深长的一面。其中也潜隐着对文化的独特品味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黎玉伟 《课外阅读》2011,(12):310-311
我走进课堂听的两节高中新课改调研课教学案例:一节课是比较鉴赏《蜀相》与《书愤》,教学目标在比较鉴赏两首诗歌的基础上,走进作者,了解诗人内心涌动的情感。教学结果课堂沉闷;另一节课是苏东坡词鉴赏。在课堂中对了解《定风波》的问题提了三个:诗中写了一件什么事?可以看出诗人的形象是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教学结果课堂气氛活跃。  相似文献   

16.
用“飘逸”来定位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既不到位又不够味。李白诗歌艺术风格是崇尚美,他崇高地感性显现了他的崇高理念,从而构筑了一座崇高美的巍巍艺术高峰。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李白五次游历九江,留下了二十多首诗。文章对李白在九江写的诗歌从内容和艺术特色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生活在一个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风起云涌。微课程也应运而生。它凭借着"短、小、精、活"的特点,迅速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不断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的教学中,不妨借助微课的优势特点来辅助教学,从而提升学生的诗歌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突然有一天,你发现那个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的人走了,没有了,就像水被蒸发了,永远地从你身边消失了,消失了。  相似文献   

20.
天宝十一年(西元752年),李白自长安放还已逾九载。这一年,李白已五十有二,当他游至嵩山,拜访友人元丹丘,并邀上岑夫子(岑郧),一场狂歌痛饮之余,一首血行阳刚的《将进酒》横空出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