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谭同志在1978年《语文教学参考》第3期上,解答了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语文第三册二十一课《宇宙里有些什么》一文“思考和练习”第三题的第2小题。原题是: “三,把下列几组词语分别按照意义大小的顺序加以排列.其中有没有不好分大小的,为什么? 1、(略) 2、石拱桥独拱石桥桥石桥拱桥张谭同志的答案是: “这几组词语是无法按大小排列的。因为它们之中,有的是一般概念,例如桥;有的是种类,例如石桥;有的是建筑形式,例如拱桥。”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第三、四、五册教材中,“前一位”这个概念就出现过六次。“前一位”的含义是什么?千位的“前一位”是万位还是百位?对这些问题,确有探讨的必要。我们知道,把数位顺着自右而左的方向,从低位到高位依次排列起来,就成为数位顺序表。这说明,数位的排列是有方向性  相似文献   

3.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说的概念“清”与“不清”(或“明确”与“不明确”),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概念的内涵;二是指概念的外延。根据内涵与外延的意义可知,概念的内涵可以决定外延,反之,概念的外延也可以决定内涵。所以,不管是从内涵角度弄清本质属性,还是从外延方面弄清涉及范围,都能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但是,在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这对矛盾中,  相似文献   

4.
周中全  张韬 《云南教育》2003,(28):38-38
教学思路一:紧扣标题循序教学先引导学生索解标题含义。“军神”一词有什么含义?所谓“军神”,是指能力和德行高超、性格刚毅的军人,带有褒扬、庄重的色彩。次引导学生说出“军神”指谁?作者是怎样紧扣标题展现“军神”形象的?通过预习,学生不难说出“军神”指的是刘伯承。难点是理解作者按照什么顺序、依循什么线索、紧扣标题来记叙和描写的。通过阅读课文,启迪学生思考,知道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求治→术前→术中→术后”的线索来写。求治——镇定自若。刘伯承眼睛受伤,来院求治,反映了他虽受重伤仍然镇定自若,保持临危不乱的军…  相似文献   

5.
所谓明确的概念,就是要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前者是指概念的特定含义,后者是指概念的适用范围. 1.功的内涵:由功的定义知功的内涵有两点:一是“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为使学生明确功的内涵,在学习“动能定理”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题:在距地面H=8米高的地方以υ_0=8米/秒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质量m=1千克的物体,物体落地时速度υ=4(5~(1/2))米/秒,该物体受到空气阻力恒为f.求f的大小.(取g=10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的作文中,常常出现一些逻辑病句。对此,教师应结合教材中的逻辑知识,指出其错误的原因,使他们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一) 概念不明确一篇作文,首先要用准确的语言把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语言中的句子是由词或词组(短语)构成的。而每个词或词组都有确切的含义,这个含义就是人们常说的概念。概念分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概念的内涵是指事物的本质属性,即这个事物特有的、别的事物没有的东西;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那一类事物,即反映的事物的范围。所谓概念明确,就是要从内涵和外延两方面弄清楚。一、概念内涵不清。  相似文献   

7.
立足“三观”,是从知识复习来讲的,即微观吃透、中观建构、宏观整合;学以致用,是从能力训练来讲的,主要指学会运用哲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一、立足“三观”,全面夯实基础知识(一)微观吃透。指通过质疑、追问、思考,弄懂考纲上每个哲学概念的内涵。例如意识、社会意识、认识、价值观这四个概念,各是什么含义?内涵是什么?外延包  相似文献   

8.
文章 ,从外在形式上看 ,总是以词、句、段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组合而成的 ,文章离不开语言 ,其中词是最基本的细胞。而语言同思想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语言是载体 ,思维是内容 ;思维担负认识任务 ,语言担负表达任务 ,因而 ,用词的问题 ,实际上是使用概念的问题。一、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有内涵和外延两个逻辑特征。内涵指概念的含义 ,即它反映的对象的本质性是什么 ;概念的外延指概念的适用范围 ,即它反映的具体对象有哪些。内涵反映对象的质 ,外延反映对象的量。比如“国家行政机关公文”这个概念 ,1987年国务院办公厅公布的《国家行政机…  相似文献   

9.
这道题把容易写错的字经过归类对照排列起来,让学生抄写,要求写得正确,防止写错别字。笔者有幸听了两位语文老师教这道题,颇受启发。第一位语文老师让学生把这些容易写错的字读一遍,再给学生指出这一组字“不要多点”,那一组字“不要多横”……最后叫学生把这些字抄五遍。第二位语文老师采取了完全不同的教法。他考虑到这些字刚刚学过,就打乱排列顺序,请一名中等成绩的学生到黑板前默写,其余学生在作业本上默写。之后。请一成绩较好的学生批改前一学生在黑板上默  相似文献   

10.
笔者在贵刊 2 0 0 2年第 4期刊发了《数学概念课教学宜分三个阶段进行》 .该文的第一句话指出 ,决定数学教学效果的首要因素、基础因素和贯穿始终的因素就是 :概念要明确 .在数学教学中 ,人们常说的概念“明确”与“不明确” ,主要有两种含义 :一是指对概念的内涵“明确”与“不明确” ;二是指对概念的外延“明确”与“不明确” .我们知道 ,不管是从内涵角度弄清本质属性 ,还是从外延方面弄清包括范围 ,都能达到明确概念的目的 .许多教师习惯于从揭示概念的内涵方面来明确数学概念的目的 ,而对从外延方面来明确概念的“力度”则不够 .本文向…  相似文献   

11.
本文試图扼要地讲讲形式邏輯所讲的关于概念的知識对明确概念的作用。什么是概念?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本貭属性是能区别某一类事物和其他类事物的一組属性)的反映。例如,“平行四边形”这个概念就是平行四边形的本貭属性——“两组对边各相平行的四边形”的反映。概念有內涵和外延两方面。事物有个体和类。同类事物都有一些相同属性(包括本质属性)。概念的內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貭属性,概念的外延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例如,“語言”这个概念的內涵是“交流思想的工具,社会斗爭和发展的工具”,它的外延則是各种語言。概念的內涵就是概念的涵义,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的适用  相似文献   

12.
一次教学生词“card”。生词“card”只比以前学过的单词“car”多了一个字母“d”。我想,怎样能让学生很快把两个单词建立联系,既而牢牢记住它们的拼写和含义?于是,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我们来轻松一下。我给你们出个脑筋急转弯吧!”学生十分兴奋。我像“幸运52”节目中的主持人李咏一样,向他们一边伸出拳头,一边说:“请听第一题!Number One!”一些学生也向我伸出两只手指大喊:“Yeah!”“怎样在一秒钟内把冰变成水?”这是个热身题。有的学生喊不知道,有的学生说出了答案:“把冰前的两点去掉。”接下来,我又出了第二题:“我在一秒钟内把…  相似文献   

13.
这一单元是初中学生第一次系统的接触说明文,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掌握“有条理的说明事物”的方法,说明事物必须讲求说明的顺序,这一单元的突破口笼统的说是“说明的顺序”。 说明的顺序常见的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学生所接触的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顺序。有时,文章大的结构安排采用一种顺序,而在某一个局部,根据内容的需要采用的是另一种说明顺序。 对说明的“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学生尚容易理解,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则比较困难。逻辑顺序是指由现象到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由主到次、由简到繁等的顺序。学生理解“逻辑顺序应明白两点:一是明确范围——说明事理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是摹写西湖春色的名篇。从教学的角度看,这首诗写景抒情,明白如话,学生阅读、理解并不会感到有什么困难。那么教学中是不是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进一步研究呢?当然不是。据我看,可针对学生作文每每扣不住题目的毛病,侧重引导学生在题目与诗的关系上探究一番。教学似可按下列步骤引导学生讨论: 一、这首诗题目的含义是什么?按照这个题目,诗中应写些什么? 参考提示:钱塘湖即西湖,这是明示地点。“春”是交待时令。“行”是关键。古诗题末标“行”,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名  相似文献   

15.
《师生情》是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图画,并借助短文明确观察顺序和重点,运用图文结合的方法,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以下教学设计供参考。 一、审题。 本课题目的含义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即老师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心、爱护之情;学生对老师的尊敬、爱戴之情。教学时,教师可在读课题之后,抓住“情”字引导学生思考:在这里,这个“情”字指的是什么?这课讲了师和生之间怎样的感情? 二、初看图,初步了解图画的内容。 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讨论以下内容: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天气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图上的三位女同学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你是  相似文献   

16.
美丽的失误     
这是一堂数学练习课.课已过半,按照预设,我把60 ()<65、40 50>()两题很自然地写在黑板上,并习惯性地问了句:“括号里可以填什么?”由于以前已学过并做过此类练习,所以很快有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尤其是后面的一题,学生说的答案很多.我追问道:“括号里可以填的数多吗?”“多!”“那到底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7.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通常说的概念的含义是指概念的内涵,它说明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属性。概念的适用范围指概念的外延,它说明概念反映的是哪些对象,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质和量的两个方面,概念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确定的内涵和外延,不能混淆。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准确地使用概念。所谓概念明确,就是要明确概念所反映的对象有什么本质属性,明确概念所指的是哪些对象。教师讲授一个新的概念时,通常是先举一些实例,通过分析归纳其本质属性,然后给出定义。为了明确外延,通常再给出一些例子,由学生独立作出判断,看其是否具有所述属性,确定该例是否为所论述的对象。如果所选的例题恰当,分析、推理过程合乎逻辑、抓住本质,而且得出的结论明确、简炼,所确定  相似文献   

18.
首先,通过提问让学生弄清题意.出示例1,学生读题,教师提问:(1)题里告诉了哪些条件?要求的问题是什么?(2)题中“剩下的”是什么意思?后一个"平均"是指把什么数平均?它与前面的那个"平均"有什么不同?其次,引导学生用线段图来揭示数量关系,可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揭示部与总的关系.教师问:要求剩下多少套,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题中直接给出了吗?哪个条件是隐蔽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  相似文献   

19.
通过层次结构的分析,可以使学生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可以学到谋篇布局的技巧,获得思维能力的训练。如何引导学生去划分层次呢? 一、什么是层次什么是层次?层次和自然段落有何区别?我的理解,这是两个概念,意义不同。段落是对文章内容而言,是指文章各部分内容叙述上的顺序,有“换行错格”的明显标  相似文献   

20.
学生初学方程的概念,对“等式”与“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这几个概念容易混淆。因此,教学《简易方程》时除注重通过实例讲清它们的含义外,还要通过具体练习,帮助学生区分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理解“方程的解”的含义,体会“解方程”的过程。一、展示天平,理解平衡含义出示天平,设计以下的问题:天平在什么情况下会平衡?平衡时,指针指在什么位置?使学生能一眼判断出天平有没有平衡,做好教学铺垫。二、演示平衡,领会等式在天平左盘放20克的物体和30克的物体,在天平右盘放50克的物体,让学生感受天平平衡现象。接下来,让学生用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