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文浩 《中国语文》2016,(4):405-414,510
光杆NP和一个NP可以表示类指,但是同位复指式人称代词+一个NP并非类指,而是表示类同的个体指。它的构式语义可以概括为说话人对人称代词所指对象作为范畴典型成员的主观认定。该构式经常出现于反预期语境,即事实上人称代词所指对象往往是所在范畴的非典型成员。客观现实与说话人主观认定的鲜明反差,便产生强烈的语力,这是同位复指式人称代词+一个NP语用功能的特色所在。  相似文献   

2.
人称代词与亲属称谓组合时,可带“的”,也可不带“的”;如可以说“我的妈妈”,也可以说“我妈妈”。这两种语言表达式在功能上有一定差别,两者出现的位置、场合不同,前者经常出现在叙述体中,后者常出现在对话体中;前者在言语实际中,常有附带色彩,尤其是感情色彩;两者的指称能力也有差异。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口语语体中经常出现由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我”或第二人称代词单数“你”与实义动词“看”、“说”共同组成的诸如:“我看”、“你看”、“我说”、“你说”等话语标记.这些话语标记可以看作汉语中的一类构式,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这类构式经过主观化和语法化过程演变出了一些特殊的语义和用法,突出体现在其结构中的实义动词基本义逐渐虚化,很多时候无法确指出其在构式中的词汇意义,主要功能也由表达实际动作转变为更多的传达对话双方的主观态度和心理情感.  相似文献   

4.
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朕"主要用于殷商、西周汉语中,可以指代任何说话人。殷商汉语中的"朕"只是一个普通的第一人称代词,没有谦敬等语用功能;西周汉语中的"朕"具有了表尊敬义的语用功能。语境在"朕"语用涵义的判断中具有重要作用。西周汉语中的"朕+称谓+名字"模式对战国汉语仍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看/瞧+D/NP+VP/AP+的”是一种表达主观情态的隐含“高程度”义构式,其构式义随着D/NP的会话角色改变而变化,而其语用功能也随D/NP的会话角色的转变而发生变化,但是当会话角色一致时,其语用功能体现出相应的一致性,而并非构式义与其一致,体现了构式在语用方面的“形式”与“功能”的配对.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副词+名词"结构的出现引起了语法学界的广泛关注,研究也初见成果。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的,语言的发展使得这种结构被普遍接受,但是"都"作为副词,从一开始就可以修饰名词,所以说"都+NP+了"是副名结构的特例。因此,主要从"都+NP+了"的句法结构、构式的意义以及语用这三个平面再谈"副词+名词"结构。  相似文献   

7.
"V+Num+是+Num"构式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与修辞效果,作为判断句它具有解说与申辩功能,并且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态度。"V+Num+是+Num"构式语用功能的产生受到构式的浮现意义、"V"的语义以及人们的心理期待等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8.
汉语中,对你这个NP构式的研究涉及到多个层面,其中对其句法功能方面的研究就有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大功能说,即它具有独立成句,充当主语和充当宾语的功能;还有即斥责功能说,认为你这个NP具有的独立的表达功能,即斥责功能,并分别从形式上为其找到依据,形式意义相互验证之下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9.
刘涵 《英语广场》2020,(5):46-47
构式被理解为包含形式和语义及话语功能的配对,即有自身的意义和话语功能,构式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并不是对当前讨论内容或新信息的询问,而是说话人试图对话语进行组织、解释、评价等,它反映了说话人的元语用意识,属于元层面话语资源,所以我们把它称为元语用构式。本文基于Hubler和Bublitz的元语用功能分类,对COCA语料库中此构式的元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发现该构式在交际过程中,具有引起冲突、语篇组织以及构造身份的元语用功能。分析构式在会话语境中的元语用功能,对交际双方在交际过程中提高元语用意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嘉应学院学报》2019,(5):94-97
"走+N单"是一个常见构式,能进入该构式的单音节名词性成分不多,因为在"走+N单"构式中,"走"的意义比较凸显,所以进入该构式的单音节名词性成分必须能够与"走"的意义契合。"走"的本义是"跑",最初"走+N单"中,N单表示目的地,随着"走"字意义的演化,N单的表义范围扩大,N单与"走"的关系也呈现多样化趋势。伴随语言的发展"走"与"N单"的组合也由临时语用现象发展为固定构式。在语法功能和语用价值方面,"走+N单"既可以做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也可以做独立成分;"走+N单"的语用价值具有多面性,该构式的特点是简洁有力,同时又具有形象性、趣味性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1.
构式具有语言的特殊性,汉语中存在很多自己独特的构式。试对汉语中大量存在的"V+着+V+着"构式作出解读,从"V+着+V+着"构式准入条件、构式义和构式语用功能三个层面,结合现代汉语语料库中的例子进行较为详细地探究。分析得到"V+着+V+着"构式不仅有着较高的能产性,且其具有三项独立的构式义,在实际应用中也有自己独到的语用提示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往关于“哪知道”表否定的研究多集中在“哪”表否定的原因和“哪知道”作为话语标记时的语篇功能,对于“哪知道”表否定的来源及语用功能研究较少。针对这一现象,文章从构式角度出发,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哪知道”能够共现的成分以及变量“X”的结构形式与内容进行分析,认为此构式是一种语用否定,表示说话者主观态度的功能,在不同语境下有否认、辩驳、意外、不满和无奈以及谦虚和感激这五类不同语用功能,其中以否认和意外为主。  相似文献   

13.
从语篇的视角研究复指结构“你这(个)+NP”,发现其在语篇中具有充当语篇话题、归纳和对比等语用功能。有照应、省略、替代三种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复现这一词汇衔接手段。  相似文献   

14.
句首"N时的NP"结构是由于时间状语和受事宾语话题化后和主语NP或受事NP发生句法重组而形成定中关系。非典型的"N时的NP"定中结构增强了NP的话题功能并蕴含对比功能。  相似文献   

15.
副词“还”义项繁多,其中有些义项在特定语境中表达“反预期”的语用功能,也就是说,“还”所嵌入的句子传达“与预期相反”的话语信息,“反预期”体现的是说话人的立场、观点或态度,所以“反预期”的“还”具有主观性。根据“反预期”功能实现条件,我们发现以下6类义项和用法的“还”具有反预期语用功能:用于转折复句中、用于“比”字句、用在褒义形容词前表主观评价、用在“X还VP呢,别彤不用影何况Y”和“还VP/NP呢”两种句式中、作为一种语气词、“持续义”的“还”不负载句子重音时。“还”从动词虚化为副词,副词又主观化,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其“意象-图式”结构保持不变,也就是说,其源义仍然滞留于副词“还”.正是源义滞留使得副词“还”具有反预期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6.
汉语构式"一+N(单音节)"构成成分复杂,结构属性多样。"一+N单"具有深厚的认知及心理基础,可以表示客观数量、量大、量小等意义,其表义功能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该构式词汇化的动因多元化,其词汇化的历程呈现错综交织状态;就语法功能而言,它可以充当多种句法成分,但很少充当谓语。  相似文献   

17.
浮山话中"个"与"一个"在表示事物数量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分工,在客观计量时,"个"可以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也可以用来计量无法计数的物质或事件,"个"侧重计量;"一个"则倾向于用来计量个体物品,侧重计数。在主观赋量的过程中,"个"通过事物的量少来影射事物的性状程度低,"一个"则通过数目的小来影射事物的价值低,这两种不同的赋量途径使得二者在语义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差异:"V个NP儿"表达的是善意的、委婉的建议或讽刺,"V一个NP"表达的则是比较严重的不满和抱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有+VP"中"有"的功能较多地表现为强调聚焦,随着语言的发展,"有"的情态动词功能日益凸显。本文揭示了"有"强调聚焦功能的局限,论证了"有"表"能够、可以"的能愿动词功能;运用对比分析法探讨"有"表两种功能时的语言条件和特点。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句法成分、语法功能、语用等方面入手,运用变换、比较等分析方法,着重探讨由单音节反义形容词组成的"A+了"构式,希望有助于进一步探究形容词的意义及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中的“(一)点儿”具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它可以与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和副词等 5 类实词组合,构成 14 种基本格式和若干子格式,可以充当主、宾、定、状、补和中心语七大句法成分和一些祈使句的完句成分。“(一)点儿”在语用方面也独具特色:在否定句中,它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在肯定句中,可使节奏舒缓,语气柔和,表意含蓄委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