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谈读者服务与图书馆自动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谈谈读者服务与图书馆自动化承欢(清华大学)不久前,笔者曾作了一项简单的文献调查:以“读者服务”、“读者工作”和“图书馆自动化”为主题词,对《中文科技期刊篇名数据库(1989~1993)》进行检索,所得结果分别为42篇,463篇和86篇。将“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2.
“读者第一”应该是图书馆的永恒信条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对图书馆界有学者提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的理念应从传统的“读者第一”转变到“图书馆员第一”的观点提出质疑,以同样称自己的服务对象为“上帝”(第一)的交通运输和商业为例进行分析,认为无论是以“图书馆员第一”取代“读者第一”还是二个“第一”并存或是“有主次和侧重之分的二个第一”等“新”理念都是不可取的,否则将会混淆视听,造成理论上的混乱,给图书馆事业带来不良的后果,认为“读者第一”(读者是上帝)永远是我们图书馆赖于生存的信条。  相似文献   

3.
高校教师读者“图书馆意识”之剖析与唤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教师的“图书馆意识”是指“教师读者对图书馆的关注度、熟悉度、依赖度和利用度”,影响教师读者“图书馆意识”的主客观因素有四个,通过开展个性化服务和主动参与学校的科技创新来唤醒与激活教师读者的“图书馆意识”。参考文献5。  相似文献   

4.
藏书工作要体现“读者至上”的思想原则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图书馆的根本任务是为读者服务。藏书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第一环节 ,理当首先体现“读者至上”思想。藏书工作中的“读者至上”原则体现于藏书收集、图书检索、藏书布局及藏书流通等环节中。此外 ,注意读者阅读倾向 ,及时调整收藏 ,也是藏书工作中“读者至上”思想的体现。参考文献 2。  相似文献   

5.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服务工作以读者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本文从什么是“读者为中心”、“读者为中心”的作用以及如何做到以“读者为中心’’三个方面阐述了对图书馆服务以“读者为中心”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了图书馆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必须创新:要建立科学完善的馆藏体系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树立“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理念;提高馆员素质,正确进行角色转换;开展特色活动,加大宣传,打造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7.
张小慰 《兰台世界》2007,(8S):50-50
一、盲人读者档案的建立 盲人读者档案是指盲文图书馆在使用图书馆资源、接受图书馆服务时所产生的一切与读者相关的资料,是盲人读者利用图书馆的原始记录。“读者”不仅包括盲文图书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直接读者和间接读者、潜在和外在读者,也包括实际到馆读者和网络远程虚拟读者。1.档案内容:(1)盲人读者个人资料;  相似文献   

8.
“读者第一,服务至上”是我国图书馆界 50年来一贯提倡和坚持的办馆宗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图书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单一的传统事业型的工作模式,显然与形势不相适应,无法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因此,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图书馆服务机制,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已经迫在眉睫。辽宁省图书馆自 1994年新馆试开馆以来,始终围绕“一切从读者利益出发”、“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方便读者”、“吸引读者”的读者工作原则,坚持以社会需要为工作重心,积极转变服务观念,不断加大服务力度,拓展服务功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高…  相似文献   

9.
随着5G、雾计算和推荐系统技术的成熟,图书馆服务有望在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再次升级。本文基于5G雾计算环境提出了一种“个性环绕贴身式”图书馆服务模式。首先,利用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对5G图书馆网络进行垂直结构和水平业务切片设计;其次,利用边缘计算(MEC)技术和雾模型进行图书馆网络边缘计算和雾计算设计;接着利用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进行图书馆网络读者边缘设备的“雾化”设计;然后分别使用文献目录细分和人工智能技术对文献进行“颗粒化”设计;最后,利用个性推荐和数据库技术进行图书馆读者个性信息推送软件设计。文章探讨的是一种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可以为读者提供超高速、贴身环绕、个性化、精准的信息推送服务。图10。表2。参考文献29。  相似文献   

10.
张书美 《图书馆》2007,24(1):122-124,127
袁同礼作为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先驱之一,凭着对图书馆内涵发展的深刻理解,他适时地提出当时中国图书馆尤其是国立北平图书馆(以下简称北图)发展应注意解决的问题:即图书馆如何发挥社会效能,充当平民教育的工具。本文浅述了袁同礼在北图注重做好读者服务工作,使北图“由藏书之所变为用书之所”——发挥出图书馆社会效能的读者服务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图书馆的建设目标阐述了读者与图书馆的关系,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历史使命。图书馆员的工作永远是为读者服务。同时,还针对有学者提出的以“图书馆员第一”取代“读者第一”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并认为“读者第一”的观点永远不能动摇。  相似文献   

12.
论馆员与读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图书馆中,存在着各种社会公共关系,其中,馆员与读者的关系,是最经常、最活跃、最为重要的。一旦失去了读者,馆员便成了盲人的蜡烛,失去了其存在意义。因此,图书馆工作必须以读者为中心、了解馆员与读者是图书馆工作中的两大重要要素,正确处理馆员与读者之间的关系,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前提条件。其它方面的关系,无论是图书馆内部之间,或与社区、与新闻界之间的关系等,归根到底,都是为争取读者、吸引读者和建立良好的读者关系而服务的。那么,馆员与读者的关系究竟如何呢? 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图书馆的服务性,决定了馆员是为读者服务的。在商业系统“信誉第一,顾客至上”,同样,“读者至上”就是图书馆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图书馆一切工作都要体现读者第一,急读者之所急,想读者之所想,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读者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将“以人为本”作为当前政府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之一。作为直接为读者服务的图书馆,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新理念,更要贯彻“以人为本”的重要原则,把“人文精神”体现在图书馆实际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工作方法之中。本文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是图书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并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更好地为读者服务的几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谈谈少年儿童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特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江夏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多年的具体实践中探索出了少儿读者服务工作特色化形成的因素。阐述了少儿读者服务工作特色化应遵循的“四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实行馆内通用读者证("一卡通")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用读者证(“一卡通”)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技术发展及在图书馆应用的产物,它不仅可集多种功能于一身,使多个证合为一个证,更重要的是实现文献借阅、读者信息的计算机管理,在方便读者的同时,提出图书馆的科学管理水平。本文从实施目的、步骤、体会等几方面对长春图书馆实行馆内通用读者证(“一卡通”)作了详尽的总结与思考。  相似文献   

16.
图书馆与读者权利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平等地获得图书馆的知识和信息服务是民主社会中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图书馆应当坚持公益、平等和方便的原则。在管理和服务上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尊重和保障每个读者的合法权利,为提高全民族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水平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的运行方式,它的形式、内容、特点随着图书馆的发展而变化。在信息的传播和使用日益多样式的形势下,如何开展读者服务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的文献为依据,以“读者服务”为检索词,对近5年来我国有关“读者服务”的文献进行了收集、分析、研究,归纳出一定的规律和倾向,为读者服务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读者与员工,一个也不能少——关于谁是“第一”的思考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读者第一”是图书馆服务的主旨,图书馆的核心目标就是为读者服务;员工是图书馆实施服务的主体,员工的作用至关重要。是“读者第一”还是“员工第一”,不同的情况下应该有所侧重,坚持两个“第一”,是图书馆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效益原则”带来了实际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效益原则”带来了实际效益朱玲球,王建华(大连市图书馆)一、引言自社威创立西方经验图书馆学以来至今已逾百年,其理论出发点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三最准则”以最小的成本,为最多的读者提供最好的阅读。“三最准则”充分表达了他的“效率原则”思想,并成为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读者服务质量评价指标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杜也力 《图书馆杂志》2002,21(12):23-26
读者服务质量评价一直是图书馆工作评估中的薄弱环节,其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正逐渐引起图书馆学界的关注。根据全面、客观的原则,提出了“读者满意程度”与“图书馆服务实绩”相结合的评价指标以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强调通过权重系数突出新形势下图书馆“工作人员”,信息教育,知识服务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