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的,许多科学家都这么说。牛肉这美国人最喜爱的盘中主莱,决不是什么人体营养的恶棍,而是个真正的、充满活力的英雄。在《海外浪迹》这本书中,马克·吐温描写了一个在欧洲旅行中思乡的美国人:"设想一名天使突然降临,在他面前放上一盘一大块一英寸半厚  相似文献   

2.
欧阳 《世界文化》2007,(10):37-37
《黄金中的银线》 《黄金中的银线》是美国的一首非常出名的爱情歌曲,曾创下过200万张唱片的销售纪录。它的曲作者哈特·丹克斯在偶然读到了一首描写一对夫妻恩恩爱爱、白头偕老的诗后,大为感动,遂为这首诗谱了曲。不料,在这首歌曲公开发表一年后,他自己却与妻子离了婚。但还有一个比丹克斯更“言行不一”的歌曲作者,他就是曾创作过《喂,我的宝贝》、《爱的梦幻曲》、《让我做你最后一个情人》等美国著名爱情流行歌曲的乔·霍华德,这个总是在讴歌着忠贞与永恒爱情的人,自己却结过9次婚。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一部名为《天才捕手》的好莱坞电影进入了广大影迷的视线。故事中的两个主角,一个是被誉为"美国的托斯妥耶夫斯基"的托马斯·沃尔夫,另一个则是美国斯克里布纳出版社著名编辑马克思·帕金斯。影片记叙了两个人之间长达二十年的合作和友谊,向观众展示了帕金斯是如何以他坚定的意志和无尽的关爱,将沃尔夫的作品渐渐打  相似文献   

4.
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为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一生坚持以生动有力的笔触描绘美国的残酷现实,揭露资本主义国家尖锐的社会矛盾。《珍妮姑娘》是他继《嘉莉妹妹》之后的第二部小说,书中以贫苦女子珍妮为主线,描写了美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遭遇。这部作品的出版使德莱塞在文学界赢得了很大声誉。另一方面,由于他藐视当时的道德传统,无情地揭露资产阶级的伪善面目,因而多年来也一直受到谴责和攻击。他的作品还有:《金融家》,《巨人》,《天才》,《堡垒》,《斯多噶》等,颇受我国读者喜爱。这籍书评,对德莱塞作出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并援引了美国名作家门肯致德莱塞的信,极有参考价值,特予以介绍,以飨读者。——译者  相似文献   

5.
鲍德温的短篇小说集问世詹姆斯·鲍德温描写种族歧视与种族偏见的创作风格别具特色,在他以前或许包括他以后的作家都未曾尝试过。《去见那位先生》是一部故事集。这些作品在30多年前就首先使白人世界大为震惊。作为书名的《去见那位先生》描写的是南部一个县的县长回忆他的父母带他去看一个  相似文献   

6.
自从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在土耳其的希萨里克附近发现特洛伊遗址起,对有关荷马的古代英雄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所描写的故事真实性引起的辩论一直没有平息。一些人能接受特洛伊人帕里斯抢走美丽的海伦的史实,认为这是铜器时代从欧洲到亚洲民族大迁徒的一种反映。另一些人则仍然认为描写众多英雄的希腊传说纯属荷马的天才臆造。哲学家。史学家、考古学家们对这一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例如:最近,有些人指责施里曼不够资格。不过,不久前美国考古学家卡尔·布列根在特洛伊旧址所进行的挖掘工作证明了在所谓  相似文献   

7.
诗二首     
这里所译的二首诗选自他早期的诗作。《没有走的路》是美国妇孺皆知的一首诗歌,诗人描绘自己在森林中两条岔路面前,断然选择了人迹更为罕至的那一条路,表现了诗人不随流从俗、勇于探索的精神。《雪夜林前仁望》也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它描写诗人在风雪之夜策马过一森林,被万籁俱寂、飞雪满林的景色所吸引而止步不前;但因面前尚有迢迢行程而继续驱马前进,表现了诗人意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而要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决心。  相似文献   

8.
张琴 《世界文化》2007,(4):20-21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描写的是南北战争以前的故事,但成书于1884年,已是内战后。此时美国的黑人依然没有得到宪法所规定的权利,没有获得完全的平等和被社会认可。就像罗德·霍顿在《美国文学思想背景》中描述的那样“尽管最高法院已经对黑人总是做出决定,联邦和各州也颁布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法律,但是过去所有根深蒂固的荒诞传说和偏见,仍然继续阻碍人们平等地对待黑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中,这部小说的出版,揭露了美国当时最尖锐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且又描写了黑白两族的艰难融合。从而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6年5月我将《一代诗哲吴雨僧》寄给《中华文化论坛》时任主编谭洛非同志,没有想到一个多月文章就在2期刊出。洛非给我来信说:文章写得好,他把另一篇文章抽下,先将这篇刊登。又说《论坛》新辟了《中华学人》和《学者谈治学》两个专栏,主要登载四川学者和与四川学术、教育有关的学人。他要我向王利器先生约篇谈治学经验的稿件,并说他认为王先生的东西可以流传。我回信说,《论坛》开辟这两栏很好。我同王利器先生很熟。大概在1996年9月,我去拜访王先生,讲起谭洛非向他问候及约稿的事。王先生说,他同洛非也相识多年。我…  相似文献   

10.
约翰·雷(1971—)是约翰·亨德森的笔名,21世纪以来,开始在美国小说界崭露头角,被誉为美国文坛新锐,2007年,被专门提携新作家的《格兰塔》杂志选为最优秀的年轻小说家。约翰·雷的第一部小说《睡眠的希冀》(The Right Hand of Sleep)(2001年)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开始,这部小说描写了主人公奥斯卡·沃克斯劳尔在"二战"期间自我救赎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若水 《世界文化》2001,(5):14-15
前不久,好莱坞推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暑期新片《珍珠港》,引起美国媒体的极大关注。影片描写两位情如手足的飞机机械师,在二次大战期间同时爱上了一位女护士,但三角关系未及正式展开,日军就突袭了美国的海军基地珍珠港。这部耗资一亿五千万美元的大制作由导演米歇尔·贝尔及大牌监制吉瑞·布拉克·海默联手炮制,该片是他们继《石破天惊》(TheRock)及全球大收五亿美元的《末日救地球》(Armageddon)之后的再度合作。华夫(本·阿菲力克饰)和丹尼(乔斯·哈特尼特饰)两人从小一起长大,感情犹如兄弟般亲密,年轻时候他们一起学习…  相似文献   

12.
威廉·格扬(William Goyen)是美国当代小说家和散文家。他一生共发表了六部长篇小说和几部短篇小说集,他的敬文抒情,奔放,富于想象力,博得了公众的承认和欢迎。格扬虽不象他的同代人杜鲁门。卡波特、戈尔·维达尔、诺曼·梅勒等受到人们广泛的注意和重视,但对于他的作品,同辈作家和文艺批评家都给予高度的赞扬。他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阿卡狄欧》由克朗出版社在去年十月份出版,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墨西哥美国混血的两性人,他出现在得克萨斯州东部,一个男孩子曾恍惚看到了他。《出版者周刊》评论这部小说是“美的描写,寓于其中的是生活神奇般的力量。”1950年格扬曾以长篇小说《散发着芳香的房屋》蜚声文坛。七年后,他将这部小说改编成芭蕾舞剧本,并得到公演。《散发着芳香的房屋》也是一部以得克萨斯州东部生活为背景的家庭题材小说,小说的作者就出生在那里一个叫特里纳特的小镇上。由于在小说和  相似文献   

13.
美国作家欧文·肖(1913—1984)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家庭。在布鲁克林大学就读期间,他就尝试着写作。1936年他的第一部重要剧作《锂葬死者》上演,获得巨大成功。该剧用荒诞的手法描写在战争中死去的六名士兵拒绝被埋葬,声称社会没有给他们任何机会去实现梦想。尽管家人恳求和上级军官下命令,这些士兵仍然拒绝人土。在剧作的结尾处,六名士兵和他们的掘墓人昂首走下舞台,突出了全剧的反战主调。该剧为欧文·肖以后写作《幼狮》作了主题思想上的尝试。二战期间,肖入伍,先后在非洲、法国、英国和德国服役,从一等兵提升为准尉。1945年战争结束后,肖又埋头创作。1948年发表他的第一部、也是他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小说《幼狮》。  相似文献   

14.
1933年秋,东吴大学文学院一名学生在美国的《亚细亚》杂志上,读到赛珍珠的小说《二妇人》,感觉很动人。小说写了东西方两个妇女,一个保守,一个开放,完全是两种模样。这引发了他对东西方文化的思考。同年,他将小说译出,投寄天津大公报社《国闻周报》文艺栏。这...  相似文献   

15.
罗伯特·佩恩·沃伦被任为美国第一位官方指定的桂冠诗人。这位八十岁的诗人、小说家和随笔作家于四十年前发表了他最著名的小说《国王的人马》。他是唯一的一位既获得过普利策小说奖又两次获得过普利策诗歌奖的人。这位风格独特的文学家用各种形式进行创作,但他在1983年说:“诗歌和我的心同在。”在过去的十年里,他  相似文献   

16.
宋毅 《华夏文化》2013,(1):43-44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诗中描写了诗人在浔阳江头夜送客之际,偶遇琵琶女,闻其琵琶声,心动身往,而后知晓她起落的身世,又联系到自己谪居卧病的境况,生出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感,遂写下了这篇《琵琶行》。白居易的诗"老妪可读",唐宣宗在《吊白居易》一诗中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到如今他的《琵琶行》仍然在中学生的课本  相似文献   

17.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的犹太小说家,索尔·贝娄(1915-2005)是海明威和福克纳的继承者,亦是迄今唯一3次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的小说家。从成名作《奥吉·马奇历险记》开始,贝娄就以描写犹太人的异化而闻名于世,他那致力于阐释自我本质与生存环境之间矛盾的笔触,在叙事上形成独特的“贝娄风格”。  相似文献   

18.
如今在电影圈,特别是在北京,“罗异”这个名字叫得很响。他的另一个名字“彼特”知道的人更多。而最为人所瞩目的是他作为制片人接连两年推出的三部影片《爱情麻辣烫》、《美丽新世界》和《洗澡》。这一股中国影坛的清风是打哪儿吹来的?罗异来自美国,他的英文名字叫PeterLoehr。中文名字是一个台湾朋友起的,翻译得贴切而地道。三年前我们见面是他来西安考察。之前他来过电话,特别的语速,让我感觉他是个外国人。见面后才知道他的中文讲得非常好。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是,在他的中国话里,“好玩儿”这个词的使用频率很高。那年他28岁…  相似文献   

19.
房龙的故事     
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是20 世纪40年代以前活跃在世界文坛的风云人物,他一生连写带编,且自绘插图,共出版了40多本图书,其中《人类的故事》、《人类的家园》、《艺术》和《天堂对话》名列当时的畅销书榜,仅《人类的故事》就印了32版。他以风趣清新的语言,把刻板深奥的历史、地理、艺术,甚至神学知识,向读者娓娓道来,引导他们走进科学和文艺的神圣殿堂。他熟悉众多领域的知识,且能涉笔成趣。美国《星期六文学评论》在1938年曾刊登了一幅漫画:两位女士悠闲地一边喝茶一边谈论著名作家房龙,其中一位说:“房龙先生真了不起,随…  相似文献   

20.
新书《炙手可热的人》的摘要一经在《纽约邮报》头版刊登,立即引起轰动。该书作者苏珊·B.特伦托是前国会成员,她从原日内瓦核裁军会谈的美国代表路易斯·菲尔德那里得知,1984年身为副总统的乔治·布什出访日内瓦时,菲尔德曾为布什和他的前秘书珍妮弗·菲茨杰拉德安排了一幢幽静的别墅。菲尔德于1985年退休,1988年死于癌症。1986年,他向苏珊·B.特伦托的丈夫、前美国有线新闻网的记者约瑟夫·特伦托道出了布什与菲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