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新世纪中国人的竞技体育观及其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体育观念是指人们对竞技体育的根本看法,它需要有科学的理论思维支撑,而概念是思维的基本细胞。本文通过中国人对体育认识发展过程的论述,剖析中国人竞技体育观念的现状,指出中国人的竞技体育观念将随着体育概念的发展而发生改变,并探讨其发展趋势,从而为真正实现竞技体育从社会、政治需要转向人类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根本需要,为新时期中国人竞技体育观的形成与建立提供理论参考。这不仅是对人类自身的尊重,也是体育最本质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过去学术界对近代体育研究主要有整体性和专题性研究,整体性研究是以时间为线索,突出了体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专题性研究则主题明确具体,但整体性欠缺。文章在广泛搜集史料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法,以“体育革命”为主旨,兼及整体性和专题性的特点,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国体育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嬗变及其对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历史启示,凸显了近代体育发展内在关联性和逻辑因素以及近代体育研究的历史价值。认为近代中国体育兴起后,体育比赛和体育运动会改变了近代体育发展的方向,引发了体育“锦标主义”和竞技体育的发展,从而偏离体育发展的真正目的——保障个人健康。“九·一八”事变前,有人提出要改变体育的“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倾向,但几乎没有什么成效。日本入侵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刺激了中国人的麻木神经,体育界再次批判了体育“竞技主义”和锦标主义,提倡“体育革命”和体育大众化,引起国民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体育大众化的重视。然而,竞技体育的根深蒂固和中国人追求的形式主义,使中国体育大众化的效果大打折扣,近代体育大众化的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通过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转变的梳理,不仅有助于人们了解近代体育发展的整体趋向,也可以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提供必要的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3.
谭东辉  金慧惠 《体育世界》2009,(11):106-107
体育文化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和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建国六十周年来我国的体育文化发展伴随着运动形式、体育体制、体育观念的变迁,实现了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大跨越。从社会文化发展、变革的角度来分析体育文化的变迁,从体育文化表现的阶段性出发,进行具体分析和整体把握相结合,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时铭 《体育科学》2006,26(10):38-42
在文献资料调研基础上采用实证的方法,就近代中国留学生与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关系进行讨论与研究。结果认为,第一,中国近代史上的大规模留学生运动,在加快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同时,亦对近代中国的体育发展做出过积极的贡献;第二,近代中国留学生对近代中国体育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早期时西方体育的引进上,而且,表现在对整个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引导上;第三,在近代中国体育发展史研究中,对近代中国留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清朝末期我国为了御国保种开始对体育进行改革,传统体育遭到冲击,近代体育登上历时舞台。在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国时期再到军阀混战到抗体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代体育在战争中艰难的发展着,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现代化体育发展才开始步入正轨,到现在经历了60余年我国由体育发展成了体育强国。随着历史的进步,我国人民的健康需求也不断地变化着,人们对健康观念认识的改变也影响着我国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毛泽东体育思想与中国人体育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思想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和当时人们对体育的认识和理解,是对一定社会时期人们体育观念的抽象概括。本文以毛泽东的体育思想为切入点,从思想文化变革的角度出发,论述了中国人不同历史时期体育观念的发展、变化过程,旨在使我们以毛泽东体育观为指导,以毛泽东体育思想为理论依据,加深我们对体育的理解和认识,发展竞技运动的同时更要“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度挖掘中国近代体育专号的发展历程和所蕴藏的历史价值,对1915年至1948年间非体育杂志刊发有卷有期的29种体育专号进行详细分析。研究认为近代非体育期刊刊发的体育专号在中国体育近代化和本土化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近代体育专号给当前体育期刊发展的启示是:提倡体育期刊与非体育期刊出版单位展开合作交流、鼓励非体育期刊刊登中小学学校体育研究的专题内容、建立体育期刊在线交流平台,使体育期刊发展融入"互联网+"。  相似文献   

8.
在近一百多年以来中国所经历的近代化转型过程中,如何应对西方文化是中国一直面对的主要问题。早期我国的民族体育学者为此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这些勇敢的尝试都深深印砌在我国近代体育发展的道路上。本文以近代中国体育术语的变迁与演化为切入点,对我国近代中西体育文化的交融碰撞进行了相关的阐述。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整理近代大学校长的体育论述文献并进行解读。研究认为,近代大学校长体育论述内容反映了他们站在救国图存立场和教育改革前沿对体育的认识,客观上促进了体育在近代中国的发展。近代大学校长体育论述是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文献资料,研究这些文献并结合作者的治校实践,能够给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以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杨昌济是一位虔诚的教育救国论者,他的体育思想融贯古今。其精髓和灵魂是以德育教育为轴心,德、智、体全面发展。扬昌济强调体育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重视体育的地位、作用,提出养护论的泛体育观,重现体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及价值。他的理想目标是培养身体强健、精神健全的人。杨昌济的体育理论及其实践对毛泽东、蔡和森等新民学会会员及一师学生影响深远。研究杨昌济的体育教育思想,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近代体育思想的嬗变,而且对我们当前学校体育理论的建构,也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研究、逻辑推理和历史比较分析等方法,以现代化理论和体育史料为佐证,从社会学视角对我国体育现代化进程各个阶段发展范式和特征进行了概括,对体育现代化发展变迁轨迹与实践进行了梳理与总结。研究认为:"西学东渐"与"本土化"改良是中国体育现代化进程的萌芽;辛亥革命之后建国之前,中国体育在移植与学习西方近代体育的基础上,对中国体育的现代化之路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建国后,中国在经历了西方近代体育传入之后,开始了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之路,而体育现代化的发展范式在一定时期体现出不同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展望了21世纪我国体育现代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体育思想及其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体育教育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究竟是如何影响中国体育教育,体育思想与其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又是如何等问题,在目前尚属研究空白。从近代以来体育思想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及其对中国体育教育产生的影响等两大方面,阐明近代以来体育思想之核心价值观是影响中国体育教育发展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3.
当代体育价值观的文化哲学阐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体育价值观是体育实践主体以自身需要为尺度对体育客体意义的认识.当代体育价值观的嬗变经历了一系列文化转型和观念变迁,蕴含着社会背景、政治文明、经济发展和文化变迁等诸多因素.人文体育思想的渐进,反映了现代社会对人的价值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人文意蕴的感知.全面深刻地阐述我国体育价值观从"生物体育观"到"人文体育观"的嬗变过程,剖析其内在合理性,是我国体育实践发展的需要.在体育价值观的嬗变过程中,探寻新的指引体育改革和发展的体育价值观,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体育发展提供核心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4.
欧、美近代体育的传入对加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欧美近代体育的传入走过了与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极其相似的历程 ,即经历了从器物层面的引进 ,到制度层面的确定 ,再到思想层面的碰撞 ,最后到实现“本土化”发展的自身现代化过程。近代西方体育传入的过程 ,改变了中国人拒绝西方先进文明的观念 ,使欧美近代体育在中国体育运动中成了主流 ,对于人们竞争观念、平等观念、民主意识的产生与增强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 ,还有力地推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阐释了认识论的基本定义,揭示了它在哲学研究和体育哲学发展中的意义,继而剖析了在当代体育哲学研究中存在的"本体论导向"和近代认识论研究中的"心物二分"理念,认为这两者使体育哲学研究缺失了认识论研究的维度。引入了古代体育的"知识复兴"、现代认识论对近代认识论"心物二分"理念的批判和当代身体研究发展这3个因素,从理论背景和研究导向上给体育哲学认识论维度提供了发展契机和可能性,以此实现体育、身体和知识这三者的会聚,构建"体育知识"何以形成和"体育知识"如何得以认识这两个体育哲学认识论维度的基本问题,从中展示体育哲学认识论对体育与身体、体育与知识这两个基本关系的定位和对在体育运动中如何获取知识,如何传递知识这两个过程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研究麦克乐对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麦克乐在华的体育工作促进了中国近代体育专科学校的组建,改善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师资,丰富了中国近代学校体育教材.麦克乐对促进中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有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以近代鼓浪屿的现代西方体育历史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梳理鼓浪屿西方传教士原始文献资料、访谈调查等研究方法,对近代鼓浪屿的体育文化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认为,近代鼓浪屿现代足球运动的发展历史可追溯至19世纪90年代;鼓浪屿也是我国壁球、高尔夫、网球等诸多近代西方体育运动的最早开展地区之一;鼓浪屿是我国近代学前身体教育、基础体育教育及女子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要先驱;马约翰深受鼓浪屿近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影响,是鼓浪屿地缘性体育文化影响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和途径。在近代鼓浪屿的体育文化演进中,西方各国传教士是近代鼓浪屿体育文化的重要启蒙者;鼓浪屿西方使馆人群是近代鼓浪屿西方现代体育运动的积极实践者;不时登陆的各国水兵为近代鼓浪屿西方体育不断注入新的技术知识与内容,是近代鼓浪屿体育文化的持续推动者。  相似文献   

18.
从社会性别视角,对近代校园体育进行比较全面的研究。近代校园体育的兴起,与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和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西方近代体育思想的传播有着紧密联系。新旧思想的不断冲突、融合,动摇了中国千百年来的传统社会性别观念,促进了近代女性校园体育的兴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关于学校体育的演变和发展这一领域的研究空前繁荣,其声势之浩大,呈现出前所未有之态势.但是笔者经过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后发现,在论及影响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时,很多学者往往忽略了国人体育认知的改变这一重要环节,文章对近代国人是如何对体育进行认知并最终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进行研究,旨在能够对当今学校体育的发展给予启示.  相似文献   

20.
利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我国近代私立中学的体育教育开展情况及其地位进行研究.中国近代私立中学较重视体育,率先在国内开设了近代体育课程,不断举办各种类型的体育比赛或运动会,在传播近代体育项目、发展中国竞技体育、培养体育人才以及推动中国与世界的体育交流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在中国近代体育发展史上,私立中学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