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程永迪老师提出:语文教学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中,也应像其他艺术形成一样讲究“模糊”艺术,并与其他形式配合,使语文教学有虚有实、有疏有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呈现出和谐的美感。模糊,被誉为当代语言的流行色。它要利用语义的不确定性和人们理解的灵活性而创造的一种适应特殊表达需要的艺术语言。所谓模糊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作为现代教学艺术之一,“模糊教学”源于著名的模糊集合(弗晰集合)理论(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1965年提出),即人脑具有模糊思维的能力,可以依据事物的模糊性对事物进行综合识别和判断。在语文尤其是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模糊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可以收到独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人类模糊思维的存在和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质,决定了模糊艺术可以应用于语文写作教学。模糊艺术本身具有情境性、渗透性、启发性,可以激发人的想象力。所以,它有助于写作思维的拓展;有助于写作语言的生动得体;有助于学生写作技能的提高。但是,模糊不等于“含糊”,我们必须本着科学的态度对待写作教学中的模糊艺术。  相似文献   

4.
杨晓霞 《成才之路》2010,(26):96-97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重视了清晰的表达、明确的语言、严谨的推理等科学的教学手段,往往却忽视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性的审美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审美进程中.处处存在着模糊性。模糊教学艺术在一定教育情景和教育时机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语文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陈川帆 《江西教育》2002,(11):23-23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语文教学更是如此。张志公早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问题,也是迫切需要研究的。”怎样创造语文教学的艺术性呢?根据语文教改理论,结合语文教学实际,笔者提出如下几点。一、掌握学生心理和创设教学情境结合从青少年神经系统发育的角度看,他们大脑神经活动机能的主要特点是兴奋度较高,兴奋过程相对强于抑制过程,兴奋与抑制的转化较快,表现在他们难于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支配自己的行动。他们容易激动,容易走极端。如果教师教育方法不妥,对学生不甚了解,批评尺度不当,学生就会对教师失去信任感。…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范读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而且还可以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深切的情感,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应展现范读的艺术,深入理解文本,打动自己,感染学生;把握朗读技巧,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分清朗读对象,因材而异,因生而异。  相似文献   

7.
引导是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语文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展现引导的艺术。信心引导,激发学生热情;情感引导,引起学生共鸣;价值引导,扭转学生认知。  相似文献   

8.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审美过程中,处处存在着模糊性。所谓模糊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优秀的模糊教学艺术存在下列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9.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改革全面的实施,关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和地位认识,不断有人提出新的观点。按照客观辩证的原则来看,我以为众多说法和评价各有道理,又不能一言而统天下,综合起来说,教师——特别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该是个多元的角色,在语文课堂和教学过程中应起着多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模糊教学艺术,能弥补现代语文教学的不足,焕发创新语文教学的生机。本文从模糊师生角色,培养学生多值思维能力;运用模糊艺术,拓宽语文教学空间;实施模糊评价,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三方面谈谈构建模糊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正确的观点,形成高尚的品格,健康的审美观念,并在语文基础知识和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大纲》提出的语文教学的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下功夫。课堂教学的成功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一堂课的开头艺术研究甚多,而对于课堂教学的结尾艺术则涉及较少。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要开始引人入胜,中间环环相扣,而且课的结尾也要精心设计,做到课虽尽而意无穷。如果教师运用得法,画龙点睛,水到渠成,就能突出教学重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开拓思维,深化记忆,产生"余音绕梁"、课断思不断、语停意不停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以人为本,发展个性”,是语文教学发展的方向。语文新大纲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思想中,增加了“注意培养创新精神”的内容;在教学目的中,增加了“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康人格”等要求。可见,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要注重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个性化的语文教学是语文教改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对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本文试图探讨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分析了传统语教学中的弊端,论述了在语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通过实践检验肯定了在语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一、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激发兴趣.鼓励质疑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问学问,学会提问,这是学习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要从小培养和训练。  相似文献   

16.
17.
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注重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引导他们创造美。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应该是最有魅力的课。为什么长期以来不受学生欢迎呢?教师讲风过盛,照本宣科,千篇一律,是不容回避的问题。新大纲在“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部分明确要求教师要“努力形成教学个性”。现在,我们有理由期待语文教学“百花齐放”局面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美育是以美的规律和原则去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的教育。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在新课程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挖掘美的因素,引导学生感受美1.领略心旷神怡的自然美。如,《春》中草的鲜嫩闪光、花的香艳、风的温柔亲切、缠绵多情都令人赞不绝口,它是散文、是诗、也是画。这些赏心悦目的自然美,具有丰富生活、陶冶性情、磨砺品性、启示哲理的审美教育意义,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去寻觅、采撷这一颗颗闪光的珍珠,在得到自然美享受的同时,引导学生去发现、欣赏、感受自然美。  相似文献   

20.
模糊教学艺术探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模糊是诸多艺术形式的表现技巧。模糊教学艺术是针对精确性教学造成学生的全面性不同程度失落而提出来的,其依据是师生模糊思维能力以及教学中大量模糊信息的存在。教师在进行模糊教学时,应遵循互补性、共意性、适度性等原则,并运用一定的模糊教学艺术技巧如意境创生法、因景布画法、巧引补白法、体验感悟法等,从而使模糊教学便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