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对一个民族的忠诚和奉献,特别是指一种特定的民族意识,即认为自己的民族比其他民族优越,特别强调促进和提高本民族文化和本民族利益,以对抗其他民族的文化和利益。中国的民族主义虽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但其真正出现的时间是在二十世纪初。它经历了百年的发展和演变,基本上形成了当代新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系指20世纪90年代初泛起于我国境内,特定民族群体族员以民族认同为基点,以民族情感归附为纽带,以民族群体为忠诚对象,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以追求民族利益、维护民族尊严为指向的意识形态或实践运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多样而复杂,以中华民族利益为投射对象的国族民族主义和以具体民族利益为投射对象的族类民族主义最具典型。当代中国民族主义作为一个"双面体",或如天使,具有凝聚民族力量、展现民族活力、提升民族精神之效;或如恶魔,潜藏着巨大的风险,有将民族推向万劫不复之力。在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植根于当代中国沃土中的民族主义,无论以何种面貌登台,都带有较强的西方性,具有坚韧的生命力和强劲的渗透力、溶蚀力,必然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和主导价值观造成巨大冲击。对此,绝不能敷衍塞责,而应当以审慎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对其认真对待、谨慎处理,做到正面回应,科学引领,以便在多样化的思想观念中寻求最大共识。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在第三次民族主义浪潮的影响下,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浪潮共同作用下逐渐兴盛。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民主主义捍卫民族尊严、民族独立的继承和发扬,但同时不断得到完善,对作为多民族国家的中国在社会稳定和发展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同时民族主义也是一把双刃剑,它要求我们对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理论要进行更加细致的分析,在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发挥其积极的一面,引导其向健康理性的一面发展,为实现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复兴而服务。文章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做指导,对当代民族主义进行理性的研究,结合全球化趋势对当代民族主义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试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主义是伴随着近代民族国家的构建而产生的,是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民族主义在民族国家构建和发展、国家权力的合法性及政府行为合理性、民族经济增长以及协调民族国家内部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具有正向功能。同时,它又是“双刃剑”,具有负向功能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有三个要点:一是民族的意识感情,二是由这种意识感情生发,升华而来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三是在上述两点激励,推动下进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运动。更简明地说,民族主义就是民族自我意识的现实表现。而民族自我意识,就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感情和看法。民族自我意识的发生要以他者的出来为前提,没有甲民族,就没有乙民族,反之亦然。民族间主观性很强的区别和差异意识,形成了民族自我意识的两种基本形态,民族优越感和民族自卑感。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开始逐渐产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自我意识。民族自我意识既然是意识,那么它就是存在于民族成员的思维中的东西,而这种自我意识一定要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才能为人所感知并发生社会作用,才能成为现实的民族主义。民族自我意识的现实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民族自我意识诉诸于文学艺术方式,就造成文学艺术作品;民族自我意识诉诸理性表达,就成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自我意识的行为化表达,就是民族主义政治,社会运动以及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6.
民族主义有三个要点:一是民族的意识感情,二是由这种意识感情生成,升华而来的思想观念和理论体系,三是在上述两点激励,推动下进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运动。更简明地说,民族主义就是民族自我意识的现实实现,而民族我意识,就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感情和看法,民族自我意识的发生要以他者的出现为前提,没有甲民族,就没有乙民族,反之亦然。民族间主观性很强的区别和差异意识,形成了民族自我意识的两种基本形态,民族优越感和民族自卑感。19世纪中叶,中国人开始逐渐产生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民族自我意识,民族自我意识既然是意识,那么它就是存在于民族成员的思维中的东西,而这种自我意识一定要有具体的表现形式,才能为人所感知并发生社会作用,才能成为现实的民族主义。民族自我意识的现实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民族自我意识诉诸于文学艺术方式,就造成文学艺术作品,民族自我意识诉诸理性表达,就成为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自我意识的行为化表达,就是民族主义政治,社会运动以及军事斗争。  相似文献   

7.
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涵。民族精神的塑造要放在对民族主义考量的宏大背景下。通过对民族主义相关内涵的梳理及其历史作用的判断,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中华民族精神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深深根植于历史、文化和民族记忆当中,撇开民族主义谈民族精神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我们要塑造的民族精神需要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以和平、民主、宽容与理性为取向,才能成为增强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8.
民族主义思潮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当代中国民族主义流派纷呈、观点各异。近年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潮风雷激荡,健康理性的民族主义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激进、偏执、狂热的民族主义阻碍中国的发展,危及中国的社会和政治稳定。为了进一步了解民族主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方和我国近代民族主义发展历程,分析了民族主义的特点、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民族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同,产生的基础不同,价值取向和社会作用不同.但它们都是对本民族身份的认同和本民族利益的维护,二者的精神实质和价值取向相互影响,二者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相互依赖.我们一定要科学界定当代中国民族主义话语的使用范围和意义域限.在舆论宣传、国家政策和国民教育等层面要坚持以民族精神而不是民族主义作为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主义的发展出现过两次浪潮。第一次是战后初期开始于亚非拉殖民地、半殖地的民族主义浪潮;第二次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引发了全球性的民族主义浪潮。民族主义对战后世界政治的影响是双重的,即对世界政治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一、民族主义对世界政治的积极影响1.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推动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民族主义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它成为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自决,…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西方现代民族主义思想经梁启超等先进人士的引介,开始在中国生根,其显著成果一是确立了多民族共同体的中华民族的认知;二是通过辛亥革命一度出现了现代民族国家。民国时期,现代的民族国家虽然只剩下一块招牌,但国人关于民族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并未停止,集中在探讨中国的民族性格和新的民族国家构想上。然而,随着其后民族主义的泛化以及意识形态化,民族主义被简单地等同于爱国主义,这非常不利于实现民族自觉和国家振兴。  相似文献   

12.
钱穆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内涵丰富、意蕴深厚。他不仅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以复兴民族文化为己任;亦采撷西方文化,积极探寻民族文化的未来走向,以期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在对民族和文化双重危机的体认中,钱穆衍生出对民族国家和文化前景的强烈的忧苦情怀和文化悲情。对钱穆文化民族主义进行深入探析,以期厘清那个时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当前盛行的经济民族主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负面影响的分析,倡导并期待积极经济民族主义理论。积极经济民族主义主张各民族、各国家间友好合作,共同发展,以实现双赢多赢。  相似文献   

14.
民族问题是自近代以来一直对世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一个问题,也是当今世界的一大热点问题,可以说民族问题贯穿整个近现代史.直到现在仍没有得到解决。民族问题本身极其复杂,当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因素掺杂其中时就更为复杂,其复杂表现及原因之一是近代以来人们对民族和民族主义的理解不一。正由于人们对民族和民族主义的意见不同,学界各学科对民族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本文主要在历史学和社会学领域讨论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的欧洲民族主义十分盛行.各国民族主义在历史发展阶段上不同步,具体任务也有所不同,但它们却具有共同的反封建宗旨;它宣扬民族语言文化和民族传统,争取民族独立、民族自决、民族权利,致力于建立单一的民族国家.欧洲民族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政治斗争和民族斗争的思想武器,既有推动欧洲社会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又有反动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由于建立现代民族国家是最迫切的任务,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成为主潮。鸦片战争到五四前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形成的时期,五四以后是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主导的时期。中国的民族主义与国家主义一体化,对外是民族主义,对内是国家主义。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在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斗争中发挥了主导作用,同时也产生了牺牲现代性的负面作用,这种负面作用在建国后更为明显。当前的现代性建设必须警惕民族主义的陷阱,防止国家主义的复活。  相似文献   

17.
近代文化民族主义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现象,也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别于西方民族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但以往史学界对此尚未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对近代文化民族主义问题作一全面,系统地探讨,本文认为,文化民族主义是代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性思潮,它在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文化侵略,抵拒国内思想西化思潮的泛滥,提高国人的民族文化自觉性与自信心,以及推动传统学术近代化诸方面,均起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亦不可忽视的是,由于浓厚的民族文化自恋情结的存在,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它也表现出其消极,保守的一面,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某些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宣传和教育陶绪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革命派认为:“我国民若不急行民族主义,其被淘汰于二十世纪民族帝国主义之潮流”乎”①,“今日若再不以民族主义提倡于吾中国,则中国乃真亡也”②。在他们看来,为了...  相似文献   

19.
民族主义萌芽的产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走向近代的一个重要的思想变化.在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产生之前,中国传统社会的民族观念主要是以华夏文明为中心的华夏中心主义.在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明开始出现碰撞,这种碰撞导致了传统的华夏中心主义的衰微和现代民族主义的萌芽.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落后,并探索民族复兴的道路.王韬就是这些中国人中的一个典型.王韬在中西文明冲突的影响之下改变了自己的传统世界观,开始以民族主义的视角来寻求民族富强的途径.文章通过分析王韬的独特经历和思想的转变,以展现其思想从华夏中心主义的衰微走向民族主义萌芽的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为推动学术界对民族主义问题研究的深入,2006年1月7-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代文化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联合主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学术研讨会。这也是国内学术界第一次就“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举行学术研讨会。来自史学、哲学、文学、民族与人类学界的40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做了多样性的解读,涉及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诸多问题。一、“民族主义”、“近代民族主义”及思想渊源研究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