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姚瑶 《家教指南》2022,(3):71-82
本文通过对日本药师寺金堂三尊像及其周边造像与相关唐代佛教造像的样式、形式方面的比较考察,探讨了金堂三尊像的年代;并且以这些造像为例,考察了这一时期日本对唐文化的接受情况,认为金堂药师三尊像的制作应该晚于药师寺迁至平城京的718年。此三尊像与武周后期及稍后的中国唐代造像有着密切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日本官方对于唐文化积极吸纳的态度,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吸纳并不是对唐代造像的全然模仿,中日两国这一时期对于佛教造像有着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折纸诞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大约在西汉中期,中国人造出了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的纸.但早期的纸质量不高,而且产量也很低,显然不适合用于折叠.由于文献和出土文物始终没有关于折纸的记载,所以折纸到底起源于何时已经不可考,这也成为了今天许多日本人认为折纸起源于日本的间接证据.日本最早出现纸是隋炀帝大业六年,约公元610年,多才多艺的高句丽高僧昙征把造纸术传到了日本,并把造纸术献给日本摄政王圣德太子,圣德太子下令全国推广,从那之后,折纸在  相似文献   

3.
高丽太祖王建的《训要十条》与日本圣德太子的《宪法十七条》是韩日两国古代最重要的政治纲领,其中摄取了大量的中国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的精华。文章通过对两部文献的比较,分析了两国在吸收中国政治文化方面的异同。王建对风水之学的重视和对契丹“禽兽之国”的定位及其在文献中对中国具体政治人物的引用、学习均能体现出朝鲜半岛吸收中国政治文化的特征。圣德太子对佛教文化在日本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不违农时”等重农政策与儒家政治性的原则写入其治国方略,最能体现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圣德太子改革以前的日本处于氏族制国家时代。圣德太子首先在思想上对落后状况进行了革新,引进了大陆的先进文化思想。在其思想的指引下,引发了“大化改新”,全方位地改变了此前的落后状况:公地公民制取代部民制,中央集权制取代氏姓制,高级宗教——佛教取得了国家宗教的地位,取代了以血缘为基础的共同体信仰。律令将这一成果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日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5.
日本是多宗教国家,其固有的宗教为神道教.外来佛教传入日本后,由于圣德太子对佛教的大力传播和发展,使佛教在日本扎根立足,外来佛教与本土神道教的逐渐融合使日本宗教有了新的发展.对日本神道教教与佛教的早期融合关问题进行研究,将在两国民众友谊桥梁的架设中突显更加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600万传说     
2002年末,日本NHK电视台评选“影响当代日本15人”,其中有大家熟悉的“御三家”,也有圣德太子和福泽渝吉。令吾等漫党得意的是:手冢治虫先生也榜上有名,排在这第十五位。能和政治家、武士、贵族的名字放在一起,先生若地下有灵,一定会哭笑不得,因为他毕生都在致力于让日本的未来和上面那  相似文献   

7.
关松林 《教育研究》2012,(11):135-140
日本早期的教育家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深受中国儒学的影响。以圣德太子、中江藤树和贝原益轩为代表的教育改革的倡导者、教育理论的实践者和教育思想的探索者通过宣传、解读和应用中国的儒家经典,并按照中国儒家思想修正、完善自己的教育学说,成为日本早期的儒学教育家。他们不仅代表了日本早期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也为日本近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关于日本"天皇"这一称号的出现时期,中日学者众说纷纭.代表性的说法有三个,即圣德太子时期(592-622年)、天武天皇时期(673-686年)和圣武天皇时期(724-748年),其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第一种观点.本文作者在对上述观点批驳继承之后,经过分析论证,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笔者认为:"天皇"这一对国君的尊称应出现在公元672年至689年之间.  相似文献   

9.
于梅 《考试周刊》2010,(45):32-34
和の精神是日本文化独特的内容,并强烈地体现在日本家族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方面。本文考察了日本"和の精神"与家族文化发展之历史渊源,指出:圣德太子十七条宪法明确规定和の精神之内涵,对家族文化影响深远;维系和の精神的重要形式是祖先崇拜和祖先供养;日本传统的"家"建筑体现和の精神。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日本法隆寺所藏“重要文化财”中的蜀江锦、仿波斯四骑狮子狩纹锦、法隆寺金堂玉虫厨子漆绘和金堂壁画20幅飞天图等以前尚未被人重视的几件文物,与丝绸之路出土的丝绸、莫高窟及榆林窟壁画的对比中,研究了敦煌艺术和丝路文化对日本佛教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伊与部马养在《从驾应诏》诗中提到“瑶池”和“白云篇”,而“瑶池”与“白云谣”典故出自《穆天子传》,明示他受到《穆天子传》影响.伊与部马养是有文献可证的《穆天子传》在日本的早期接受者,其接受时间在持统天皇702年逝世之前.731年葛井连广成奉试对策提到了“黄竹”和“白云”,“黄竹”典故也出自《穆天子传》,说明日本上层对《穆天子传》已很熟悉.日本学者在诗文中引用《穆天子传》,既与他们注意学习《昭明文选》和李善注有关,也与他们直接阅读《穆天子传》有关.《文选》李善注本可能不是直接从唐朝传入日本,而是通过新罗间接传入.《穆天子传》则更有可能是由日本遣隋使团、遣唐使团中的学问僧与留学生带回日本.基于此,笔者将《穆天子传》传至日本的时间上限定为隋文帝开皇二十年(600年),日本圣德太子初次派遣留学生到中国留学;下限则为日本持统天皇逝世之年,即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具体时间难以确考.  相似文献   

12.
作品日出处天子圣德太子CN焰炽《日出处天子》这部作品本身已非常少见,而它的COS就更为稀有。独特东西总是伴随着困难,少见的服装和修饰想必带来过不少麻烦。如此边缘的作品能够产生这么出色的COS,真的想与你分享。  相似文献   

13.
唐代大历年间太子庶子李幼卿出任滁州,确曾助建琅琊寺,但是宋代佛教典籍《佛祖统纪》和万历《滁阳志》等方志记载李幼卿献图代宗,获赐寺名"宝应寺"一事当不属实。李幼卿以刺史的身份助建琅琊寺,并疏浚琅琊溪,开凿庶子泉,应属主动开发琅琊山的第一人,为滁州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在荧光灯下初次看到法隆寺金堂壁画是在昭和十五年八月(1940年8月)。这次,是自昭和九年(1934年)开始的法隆寺修复工作的继续。这次开始对金堂进行各种调查、修理,颜料调查是其中的一部分。临摹壁画实际是昭和十五年九月开始的。关于壁画的保存,是大正五年由第一次保存委员会所做的。颜料由已故近重真澄博士进行调查的(《法隆寺壁画保存方法调查报告》)。最初临摹以及各种必要数据的收集由第二次昭和调查团完成的(《法隆寺壁画保存调查会总会记录》),昭和调查会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38):11-12
中国与日本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在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中,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日本自圣德太子时代、大化革新到幕府时代、明治维新直至近现代,儒家文化广泛传播、绵延不绝,并且对日本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通过对历史书籍的广泛阅读,考究了明治维新后中国儒家思想对日本企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以日资企业的员工(中国人及少许日本人)为对象进行了关于日资企业文化及管理制度的问卷调查,并且分析了日本的近现代管理哲学。由儒家思想在日本的传承实践受到启发,认识了儒学与西方哲学互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作为体系完备的宗教信仰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思想。早期佛教经历了四个阶段:初传日本受到排斥;推古朝时期受到圣德太子的扶植,三论宗与成实宗在此时传入;大化改新后异常兴隆,法相宗和俱舍宗传入;奈良时期臻于鼎盛,华严宗和律宗传入。奈良末期,佛教由盛转衰;平安时期,政教分离。早期佛教具有政治佛教和神佛习和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茅盾作于1932年的散文《故乡杂记》堪称当时茅盾故乡——乌镇的一幅真实图画,它像一个窗户,只要我们打开它,便可窥见三十年代茅盾故乡乌镇的风貌.昭明太子和鲍廷博当我们轻轻掀开《故乡杂记》,立刻被茅盾笔下所描绘的乌镇历史风姿所吸引.他写道:“故乡!这是五六万人口的镇,繁华不下于一个中等的县城;这又是一个‘历史’的镇,据《镇志》,则宋朝时‘汉奸’秦桧的妻王氏是这镇的土著,镇中有某寺乃梁昭明太子萧统偶居读书的地点,镇东某处是清朝那位校刊《知不足斋丛书》的鲍廷博的故居.”这里,昭明太子是什么时候在乌镇“偶居读书”?“某寺”指何处?鲍廷博为何许人呢?根据史料记载:  相似文献   

18.
日本和中国,由于地理上一衣带水,相隔极近;而中国古代的文化又远超于日本,所以从很古时起,日本就通过朝鲜半岛吸收中国的先进文明。到五世纪时,随着交通工具的发达,日本已能直接向中国吸取文明,而不必再假手朝鲜。因此,日本在苏我氏消灭了物部氏,取得中央的支配权后,就向当时的隋朝,派出了使节。608年(隋大业4年、日推古16年),当时摄政的圣德太子在派遣小野妹子使隋的时候,就派了一批留学生、僧随行,直接到中国学习当时他们需要的生产技术、统治经验和其他先进文化。这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首批日本派到中国的留学生、僧。他们的名字现在可知的有:倭汉直福因、奈罗译语惠  相似文献   

19.
王忠雄 《中学历史教学》2004,(12):F003-F003
大慈恩寺:在陕西西安,原为隋代无漏寺,唐武德初年废弃。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子李治为其母文德皇后追荐冥福而重建此寺,取名“慈恩”寺院建成后宣令度僧300,礼请从印度取经归来的高僧玄奘为首任住持。现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大慈恩寺的西塔院,占地76亩。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陈情表》中有“除臣洗马”“当侍东宫”之句, “洗马”“东宫”是什么官呢? “洗马”作为官名起于秦朝,为太子官属,是太子的侍从官,料理太子身边事务和日常生活,太子出行则为太子前导,替太子打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