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书籍设计中虚空间的审美性和功能性,探讨了虚空间在书籍设计各要素中的表现形式,分析了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从而确立虚空间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将虚空间艺术创新应用于书籍设计,有利于创作出更多样化、人性化,更具视觉效果和独特魅力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当今我国社会高速发展,全球一体化程度越来越高,频繁的政治、经济交流活动导致民族艺术特征的缺失和大同,由此引发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艺术的迫切感.本文着重于对我国现代书籍设计中本土文化元素的分析和研究,从文字、排版、工艺、材质等方面列举近些年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同时,倡导书籍设计师挖掘和发扬民族化、本土化的视觉元素,以期在国际上获得更高的“辨识度”,创作出既有民族精神又不失时代特征的书籍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3.
一向以风格前卫著称的书籍设计师伊玛·布不断有作品问世,其设计思想对书籍设计的形态具有指向性意义.文章试以伊玛·布的各时期主要作品为线索,通过对设计作品的归纳,以及对设计思想、设计方法、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分析,探究其设计思想及形式语言的逻辑性.  相似文献   

4.
多种阅读载体的出现,使人们在观念上打破了对书籍形态的认识。一部好的作品,可能会根据读者的不同要求出现跨媒体出版。今后纸质书籍与数字书籍在设计上会相互参与,相互影响。本文阐述了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数字出版对书籍设计的影响,希望为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洪莹 《出版广角》2015,(15):56-57
艺术设计使书籍散发出不同的风格气息.艺术设计与书籍内容相结合,使其拥有了独特的风格魅力.本文尝试从文化书籍出版中的艺术设计理念与定位,艺术设计在书籍出版中的革新,艺术性与功能性的融合和在设计中升华物化之美等方面论述艺术设计与书籍出版的内在联系,提倡根据书籍的内容,多元化地进行艺术设计与创新.  相似文献   

6.
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必定会导致书籍设计民族文化和特征的缺失.作为一种文化承载的设计类别,我国的书籍装帧要提高在国际上的“识别度”,就要求设计师汲取中国特有的表现语言和符号,从文字、图形、观念和材质入手,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法,创作出兼具民族性和时代性的“中国风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艺术设计类书籍出版物的若干优秀案例研究,总结目前艺术设计类出版物书籍装帧设计所具有的设计特点,分析这些设计特点给书籍装帧设计领域带来的新观念、新工艺、新审美体验,从而希望对整个书籍设计领域产生更具设计效果和独特魅力的书籍设计作品提供设计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前叶的书籍设计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历史特色,受到新文化运动影响,当时的书籍设计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这一时期是近代书籍设计历史上难得的创作高峰期,直至今天很多作品仍然是书籍设计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9.
在速泰熙设计的一些图书中,不难注意到他比较喜欢用“书籍设计”这一词汇。其实,这一词汇和“装帧设计”没有本质的区别,但后者在人们的心目中通常是指封面设计(甚至忽略书脊、封底等),积极引入“书籍设计”,决不是做文字游戏,而是强调一种整体设计的新观念,以求书籍艺术更全面地发展。倡导书籍设计这一理念的也不是速先生一人,譬如吕敬人以“书籍形态”名之,其意相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目前国内高等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陈旧、作品形式单一、创新性不强等问题,提出手工制作书籍的教学模式,从而使高等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达到具有前瞻性和引导性的目的.通过对限量版手制书的分析,从材料使用的突破、手工印刷制作和手工装订方式三个方面探讨将其作为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主要方法.通过分析得出手工制作书籍的教学模式是高等艺术院校书籍设计课程教学模式革新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自由理念是书籍版式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它要求设计者打破传统模式化的设计原则和理念,以书籍内容和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审美特征为主体,采用现代化的设计手段,设计出的作品既要个性鲜明、形式新颖,同时也要符合书籍产品市场营销的需要。因此,自由化的设计理念是保证书籍广泛传播的重要手段。笔者全面探讨了书籍版式设计自由理念的内涵、内容、方法与技巧等,从而使本文的研究既具有理论深度,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阿根廷当代著名作家博尔赫斯一生从事图书馆工作,丰富的阅读生活给他的创作带来了灵感。在创作中他赋予图书馆和书籍以形而上的意义,作品里洋溢着他对图书馆的热爱和阅读书籍的审美感受。国内图书馆员有必要去读他的作品,了解这位国外的同行。  相似文献   

13.
王芳 《今传媒》2013,(5):99-100
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不再简单地为了设计而设计,书籍被设计者从各个角度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质感,即"书籍五感"。书籍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五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愉悦的体验。只要书籍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理念创新,坚持从书籍内容出发,就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读者心理的好书。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建筑与书籍的同一关系,并从设计观念、表现形式和设计目标等角度,深入地探讨了中国现代书籍设计与传统建筑设计的内在契合性,并重点论述了现代书籍的设计问题.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现代书籍设计提供更多观念上的启示和方法上的借鉴,目的是探寻现代书籍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创造书卷之美——迈入新世纪的中国书籍设计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 近几年来,中国书籍设计艺术的进步和发展引人瞩目.设计师们从单一的装帧走向书籍整体设计概念的转换,在观念上是极具实质意义的进步.人们意识到书籍艺术本身的含义.  相似文献   

16.
薛莲 《编辑之友》2021,(10):101-104
由于电子阅读设备具有独立于文本内容而存在的相对统一性,及其在生产与制作过程中更依赖科技发展的特殊性,现代书籍设计的对象被限定在狭义的一部书只讲述一项主题内容的传统书籍概念范围内.在现代化数字阅读时代,现代书籍的设计需要关注物质载体与文本内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整体化契合程度.换言之,即将书籍的物质载体看作信息传播的本体,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编辑、版式、装帧等方面的整体设计,以实现物质形态与文本内容一致的信息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7.
从世界上第一本书郭店楚简的发掘,到明清刻本小说的流行,再到民国时期鲁迅等大家亲自参与到书籍设计中,以及如今书籍设计被当做一个独立的设计门类存在。书籍设计可以说走过了一条长达千年的漫长道路。每一代的书籍设计人都默默地在书出版的背后,做着裁衣纳线的工作,很少有人能如数家珍般道出他们的名字,但大家对他们的作品都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8.
七、早期现代书籍 1.作者和内容整个十七世纪出版的大约125万册书籍,表面上尽管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却包含了为数众多的一批内容卓绝辉煌的杰作。这一时期第一次出版著作的作家有: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培根、笛卡儿、伽利略、莫里哀、弥尔顿、牛顿和另外一些不如他们那样有名的作家。文学和科学的天才之花盛开在广为扩大了的出版事业的顶点。这些书籍因其对许多事实和经验的认真思索而著称于世。而这些内容在早期著作中从未涉及到。在这个时期里,历史重新恢复了某些批判精神和对于日常琐事的兴  相似文献   

19.
姚光明 《编辑之友》2012,(8):106-107,110
书籍作为内在永恒的文化生命体,其本身就是一个生态系统。需从吾民吾土优秀传统书籍设计文化中汲取营养,结合当代的审美观和技术,在造本语法上兼容并蓄,并始终牢牢抓住书籍生态系统文化之"魂",创新各种书籍之"体",才能构筑具有本土本我思维文化活力的书籍生命体,推动我国书籍生态系统工程的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有些名人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有着一呼百应的作用。一位出版商有一批滞销书籍无人问津.他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