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3-14
有些学生是被教师娇宠坏的。可能是我的要求高了。有一段时间,经常有家长议论我“小题大做”,也有教师或干部认为“有些事不能太认真,毕竟是中学生嘛”。——什么事呢?作弊,撕图书馆的杂志,殴打同学。  相似文献   

2.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0-11
有教师称赞一学生为出类拔萃之辈,有例为证:某次考数学之前,该生亲戚找到学校,告诉她,她的父亲在半小时前因脑溢血突然去世了。该生痛哭起来。这时候教师来了,先埋怨该生亲戚不该在考试之前把这种消息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她会考不好。”然后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结果这位学生便没有即刻去医院向父亲告别,而是参加了考试。“结果她取得了85分。如果不告诉她,肯定100分!”教师惋惜地说。  相似文献   

3.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2-12
出差上海,忙完公事,到虹口公园散步。有5年没来了。参观了鲁迅纪念馆,再去拜谒鲁迅墓。鲁迅一生中最后10年是生活在虹口一带的,正是这个原因后来迁葬于此。  相似文献   

4.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6-16
在湘西某市见到两所“国际学校”以及一所“欧亚学校”的巨幅招生广告,听当地教师说,这三所学校虽然“国际”了,还是“土”得掉渣,其中两所建在城乡结合部,另一所在附近的山沟里,荒得很。招生广告贴遍全省,但是据说门可罗雀。不景气的原因不是它吹牛好大,乃是如今“国际学校”太多,有些经济不发达的省区一口气就办出二三十所,正在筹办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这“国际学校”没有商标专利,谁都可以挂名,  相似文献   

5.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4-14
很尴尬的事,本想听人说雅事的,却听到一股权经,聒噪耳际,不得不闻。  相似文献   

6.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5-16
风气不正,现今学校一点小事就能乱得一团糟。有时我很怀疑自己看到的是不是学校,我不明白,堂堂学府,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权钱交易?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教师向往混个一官半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胆大妄为的人混迹其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会认为学校是可以随便一下的地方?有个记,为了把自己的考分不够的孩子弄进一所重点中学,请该校校长用饭,三五个人,一顿饭用去了8000元!消息传出后,有人说,  相似文献   

7.
吴非 《中学教育》2005,(4):11-11
我喜欢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有位教师说起一位高中男生,这位男生平时不大爱说话,有一次班上组织活动,大家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来,每人说一段自己的事,他拿来的竟是幼时光屁股的照片,大家都感到好笑。这位身高一米八的男生举着照片,深情地对同学们说起母亲怀胎如何不易,分娩如何不易,当年父母如何艰难,自己从小如何备受呵护,父母如何寄希望于自己,以至自己能到这样一所名校读书学习……同学们都被感动了,  相似文献   

8.
一日,徘徊于新华书店的书架之间,忽被一本书所吸引,书名中的"不跪"二字如同磁石,强有力地吸引了我的目光。出于职业的习惯和好奇,略加翻阅便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回到家便欣欣然细品起来。  相似文献   

9.
王卓珺 《江苏教育》2012,(Z1):51-52
作品简介:《不跪着教书》是一本教育随笔,收录了吴非先生(本名王栋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近年来的教育随笔一百篇。《不跪着教书》从教育教学问题入手,分析现象,提供思路,充分展现了一位资深教师、教育专家对中国教育问题,尤其是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文笔老练,促人深思。文章篇幅虽短,但篇篇掷地有声,视角极广,涉及教师素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阅读教学、品德教育、教育制度问题等,对许多大家都已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有见地的犀利分析,洋溢着浓郁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气息。  相似文献   

10.
“新教师”.顾名思义就是没有多少教学经验,没有多少教育经历.对教育工作而言尚处于懵懂状态的“新人”。新教师初次踏上讲台,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担忧和焦虑:害怕自己在课堂上会出错,害怕自己过于年轻的外表不能让学生信服自己,害怕自己没有驾驭课堂的能力,担心学生在课堂上不听话等等。  相似文献   

11.
在一大列推荐书目中,我被这个怪异的书名吸引了。一个问题萦绕在心头,这书描述了教师怎样的状态,被谁所奴役,为谁下跪?“教师如果没有思想,那么,学校便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驯服的思想奴隶。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只能是趴在地上了。”扉页上吴非老师的话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有思想,有个性,  相似文献   

12.
徐开星 《福建教育》2005,(9A):16-17
智慧来自热爱。罗素说,教师缺爱,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夏与尊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确,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仅仅把教书当作养家糊口的一种职业,情感上冷漠麻木,工作上敷衍应付,得过且过,就不会追求教育中的智慧,最终会与智慧擦肩而过;如果不爱学生,不尊重学生,对学生抱有偏见,没有善意,遇到调皮的学生不能与之平等地对话。遇到突发事件受埋怨情绪干扰,教师就不能灵活机智地应对。  相似文献   

13.
《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6年11月号“教学思考”栏目刊载了申立红老师的《因“祸”得“福”》一文,笔者读后非常佩服申老师尊重学生、欣赏学生这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欣赏申老师不循常规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教学精神.但笔者对本文的一些观点不敢苟同,现将本人的感受说出来,与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14.
王庆明 《湖北教育》2005,(12):57-57
前不久,笔者作为区级教师赛课的评委,听了十余节课改展示课。回昧其中一节挺成功的数学课后,心头却总有一个细节的印象挥之不去:整整一节课里,讲课教师的一根食指频频指向教室的各个角落:“你说!”“请你说!”学生应“指”而起。虽然老师满脸笑容,但那似“指挥棒”的食指如刺在喉,使人的感觉很不舒服。  相似文献   

15.
在教室里有这样的一个醒目的大字:“静”!时刻在提醒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确实,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一个学校上千的学生,没有秩序,没有纪律是不行的。但我认这些都只是手段,  相似文献   

16.
当前教育改革的一项新课题是“减负提质”。“减负”即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质”即提高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整体素质,由过去的单一抓教学质量而转入培养多能性人才。要切实做到减负提质,必须抓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发扬“尊重人格、尊重差异、思想自由、个性解放、自知自律、自主发展”的人文主义精神,一改以往的教学模式即:重视教忽视学、  相似文献   

17.
雷靖 《广西教育》2008,(32):52-52
对刘春妮老师的大名,记者早有耳闻,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同事,都对她赞誉有加。南宁市十大杰出中学生侯程提起自己的恩师时,毫不吝惜赞美之辞:“刘老师是我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之一,她身上所散发出的魅力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舒服。”面对赞誉,她仅是淡淡一笑:“我只是用心在教书而已。”  相似文献   

18.
每当上课铃响了.教师们纷纷走向教室。此时如果注意观察。你会发现多数的教师。特别足已有几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他们的手里都是只拿了两本书——教参和教材。难道是这些教师课前都已经把教案熟记于心了?还是他们都已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了然于胸了?其实未必,不信你悄悄地到各个教室外转转.准会发现这样的镜头:  相似文献   

19.
[片段一]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萝卜、辣椒、茄子、南瓜、黄瓜,还有豆角。  相似文献   

20.
【案例】:“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两个教学片断对比第一次教学:我出示算式“76—39”,让学生小组讨论后说说自己的方法。一生回答:是37,因76减30等于46,46减9等于37,所以76减39等于3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