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在首届“赵本山杯”二人转大奖赛新闻发布会上,“小品土皇帝”赵本山以自己朴实、睿智、幽默的即兴发言赢得了全场的喝彩,掌声、笑声不绝于耳。可有谁知道“快乐的本山”也有自己的苦衷啊赵本山对现场记者们说:“二人转起源于民间,扎根在民间,正是辽宁最具区域特色的文化艺术。在六七十年代,都说二人转能转出粮食来,那么在新世纪里,二人转也一定能转出时代特色来。这么多年,虽然我的小品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是对我来说感情最深的其实还是二人转。我搞了15年的二人转,在二人转的基础之上,再加上一个非常好的创作群体,才…  相似文献   

2.
赵本山:易老师,你能接受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吗?易中天:当然。有人问我看二人转会笑吗?我说当然会笑,正常人都会笑,你觉得我不正常吗?你可以不喜欢二人转,那是宪法赋予你的神圣权利;你也可以批评二人转,那也是宪法赋予你的神圣权利。但你不能禁止别人喜  相似文献   

3.
米祈 《成长》2006,(10):68-69
我看《东北一家人》的时候第一次听到“二人转”这个名词,之后看了电视上“二人转”的表演,个人觉得,作为一种地方戏,一个艺术门类,“二人转”有很明显的色情成分,更有“以丑为美”的嫌疑。  相似文献   

4.
"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道出东北人对"二人转"的喜爱程度;而"宁卖二亩地,也要闹家戏",也表明了西北人对"二人台"的喜爱程度,然而,两个姐妹戏曲剧种虽有一字之差,但其传播范围和群众熟知程度等方面却有着一定的差别。文章从几方面分析二人台与二人转的差异及共同之处,试图通过对比研究初步探究差异形成原因,及如何借鉴二人转成功发展模式来发展二人台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东北二人转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却日渐被艺术边缘化,并且出现了“一方面东北二人转红极一时,一方面又在表演形式和内容上越来越受到观众和社会的质疑“的奇怪现象。这种社会现状可从消费文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我们看待这种现象时所应持有的态度——理性看待、宽容对待、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6.
二人转是我国北方人民所喜爱的民间表演艺术 ,历史悠久。被称为西路二人转的“热河二人转”,直至上个世纪初还异常兴盛 ,其历史可追溯到清代乾嘉时期 ,艺术形态基本定型时间约在道光年间 ,距今也有 2 0 0多年了。本文根据作者所掌握的有限史料 ,将承德一带早期流传的表演艺术加以比较 ,探索承德民族和地域文化对二人转艺术的流变所产生的影响 ,再现了承德文化在历史曾有过的丰姿 ,并以期产生抛砖引玉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闫莹莹 《初中生》2014,(8):14-14
赵本山说,他就是一个表演二人转的民间艺人。这话不假。在成名前,赵本山是靠表演二人转为生的。那时候的二人转,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赵本山的“本山传媒”最开始经营的项目就是表演二人转。为扭转公司亏损的局面,赵本山想了很多办法。  相似文献   

8.
“二人转”是我国东北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它的唱本语言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生活气息浓厚、富有地方特色。本文主要对其语言的通俗易懂、俗而不僵、俗中有雅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揭示二人转的语言特色和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9.
东北二人转作为东北地区艺术的"土特产",是中国民间艺术百花争艳、百花齐放的花园中一枝非常有特色而且很显眼的奇葩.东北二人转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它的艺术价值也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但是,随着一些二人转艺人的不断努力,二人转文化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而观看二人转表演也成为了娱乐的重要方式.本文将重点从东北二人转的概念和表演特色、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东北二人转的音乐价值.  相似文献   

10.
难拒“二人转”诱惑,7岁顽童沙发上练功今年10岁的李桐岩,是吉林省四平市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姥姥王淑琴和姥爷闫福民是唱二人转的民  相似文献   

11.
赵本山.易老师,你能接受刘老根大舞台的二人转吗?易中夫:当然。有人问我看二人转会笑吗?我说当然会笑,正常人都会笑,你觉得我不正常吗?你可以不喜欢二人转,那是宪法赋予你的神圣权利;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考察“二人转”内容的长白山区枕头顶刺绣入手,展示了“二人转”与长白山区枕头顶的文化远缘关系。认为远缘移植是在不同门类的艺术中的继承与借鉴,两者间血缘远,跨度大或无血缘关系。但通过良性性状的移植,可再创出新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二人转表演艺术的“活性”应变能力,使它能够在对“原生”的保护传承中,释放出超越的潜能;二人转“活化”的兼容特点,使它可以在对未来的“再生”创新发展中,表现出洒脱的品性。“东北风”所以能够形成,是因为它的内涵适应了不确定性变化过程中的所有变化;东北区域文化之所以能够形成电视文化传播的热门景象,是因为二人转表演艺术契合了电视传播所营造的特殊语境。  相似文献   

14.
在著名剧作家杨利民的话剧作品《秋天的二人转》中,二人转从未被呈现的丰富意蕴被开发了出来,二人转形象有了一次庄严的蜕变。《秋天的二人转》将二人转艺人作为塑造重点,生动描写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故事,传达出丰富的二人转文化信息和浓郁而鲜活的北方风情。剧作以火辣辣的关东民间风韵和粗犷而又苍凉的荒野气氛彰显着一种接地气的生命形态,也彰显着杨利民对中国当代话剧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5.
汪海云 《高中生》2013,(11):52-52
许多考生在考前会紧张,也有不少考生“面对高考却紧张不起来”,这反而也会让人“紧张”。因为“不紧张”所以“紧张”,这是一种很有趣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产生“面对高考却紧张不起来”的现象?考生又该如何应对呢?考生应该弄明白这些问题,以有效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当今的二人转艺术成为北方老百姓茶余饭后最喜闻乐见的一项娱乐消遣节目。正当二人转热热闹闹的走人百姓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由传统单一的表演形式向多元化综艺性娱乐表演方向发展。本文从解读当今新型的综艺娱乐型二人转入手,剖析当代二人转艺术的文化转型成因,阐释当下流行的"娱乐型"二人转迎合广大欣赏者的受众心理,进而发掘整理二人转艺术的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7.
最近听一位家长说,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老师给他们播放有关二人转演员小沈阳的节目录像,孩子们兴趣很高。老师问孩子们观后感,孩子们都说对小沈阳的感觉很好。一个小朋友说,对小沈阳“一个人最大的痛苦是人死了。钱却没有花完”的台词印象深刻。老师表扬他,说他看得认真。孩子在家里把这一经历告诉家长,家长却表示担忧。  相似文献   

18.
二人转是东北的一种地方小戏,近年来其影响却遍及了全国。它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原因当然是多元的。其中二人转语言的艺术魅力不容忽视,其特有的东北方言、幽默性、生活化等都是它被观众接受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二人转是诞生于东北的古老民间艺术。它的特点是:说、唱结合,伴有舞蹈的艺术形式。它扎根于东北农村,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它流行于黑土地,民间广为流传的"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奇妙说法。二人转艺术的危机始于上世纪80年代,地域文化的局限性使其面临诸多的现实困境,同时,二人转在大众传播传媒的压力下也被无奈的边缘化。本文力图从二人转的发展现状,传播效果和它的创新之路三个方面,试析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成长的烦恼"。  相似文献   

20.
秀山花灯是土家族、苗族、汉族等民族和谐共生互存的历史“百科全书”。它是一种集歌、舞、戏、吹打乐、琴弦乐和民间纸扎工艺以及民俗礼仪内容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跳花灯舞蹈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经历了从“跳团团”、“门斗转”(男围女),到“二人转”的漫长过程。“跳团团”是跳花灯得以形成的原始基因,也是跳花灯的原始形态,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