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想起了但丁的一句话李德山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美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显而易见,但丁的这一至理名言旨在说明环境的重要。“白松的种子”如此,人才的培养也是这样。木...  相似文献   

2.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要是白松的种子掉在美国的石头缝里,它只会长成一棵很矮的小树,但要是它被种在南方肥沃的土地里,它就能长成一棵大树。”显而易见,但丁的这一至理名言旨在说明环境的重要。“白松的种子”如此,人才的培养也是这样。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倘无绳无砺,木材焉能斫削得笔直,刀  相似文献   

3.
“我相信你一定能行! ”这句话让我对学习充满了向往,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也让中考在即的我鼓足了勇气.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 初三了,我对学习仍提不起兴趣,每一天都生活在“醉生梦死”之中.每一天上课头脑中反复出现的都是网络游戏,令我难以自拨.终于,第一次月考,我落榜了.  相似文献   

4.
“我相信你一定能行!”这句话鼓励我、支持我、陪伴了我将近三年,让我对学习充满了向往,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也让中考在即的我鼓足了勇气.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  相似文献   

5.
“我相信你一定能行!”这句话鼓励我、支持我、陪伴了我将近三年,让我对学习充满了向往,让我对自己充满了信心,也让中考在即的我鼓足了勇气。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又名亦多。湖北浠水人。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他于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他怀着对祖国的无限思念和挚热的爱国之情于一九二五年又回到祖国的怀抱。但他归国后看到的却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聊生的景象,现实恰像他在《死水》一诗中所描绘的“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的“一沟绝望的死水”。于是,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之深、求之切转化为对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批判,转化为痛苦、失望和焦急的情绪。爱国爱民与忧国忧民犹如诗人一颗心的两半。内涵,是一首内容美与形式美完美结合的精美诗篇。一、完美的内…  相似文献   

7.
前些日子,我去住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换代之事,不经意听到两位住户籍民警对着我的名字悄声议论:“如今名字里带‘强’字的人约占十分之一。一旦有事,查起来很容易搞混。”“‘强’字使用频率很高:强国富民、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孩子刚上学,家长就要求他们争强好胜。”  相似文献   

8.
想起了老陈     
唉!岁月无情啊!小学毕业已经两年了,我时常会想起他。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新担任我们这淘气鬼班的班主任就是他:身材高大,脸形圆圆,浓眉大眼,活像严肃的如来佛;平日里喜欢穿西装,但“美中不足”的是脚上经常穿着一双普普通通的凉鞋;不喜言辞,但少有的言语却透出他待人的真诚与朴实。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面时他简短而质朴的开场白:“我姓陈,叫我老陈好了……”论纪律和成绩,我们班都是毕业班中最糟糕的。学校的老师和同学谈到我们这个班,总是摇头和叹气。在换过几个班主任后,学校安排老陈教我直抒胸臆,写出对时光流逝的慨叹,也表达了对…  相似文献   

9.
我想起了     
厦古雕楼的飞禽走兽,凝望着,渗白的月亮。站在寒意深深的魔鬼城前,只有几堵断壁残垣在风沙中演绎着一个古城的兴衰荣辱。  相似文献   

10.
想起了枣树     
张玉庭 《成才之路》2011,(1):100-I0017
“丑”与“没用”不是一个概念。“美”与“有用”也并非一个意思。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该怎么上?认清现实,挖掘原因,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两个字:教好,或者是:学好。为了真正提高学生乃至全民族的语文水平。本栏目的讨论已经进行了两年多,经过了两个阶段。从这一期起,我们进入第三个阶段的讨论:我们应该怎么办?有言曰:教无定法。此言有理。教虽无定法,但是有效的教一定符合一些根本的东西:规律。方法是人创造的,方法可以是无穷的,每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的方法,只要它有效,只要它符合规律。关键在于你的认识,你的认识到了,就应该知道怎么教,没有方法你就应该创造方法。因此,这第三阶段的讨论虽然是实践层面上的,但是我们不会在具体的操作程序上做文章。我们的目的仍然在于:提高认识。这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12.
13.
2000年3月4日,一代物理学宗师吴大猷逝世。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他的学生,然而吴大猷从不把功劳记在自己账上。 曾有记者问吴先生:“杨振宁是你的学生,你是否给他一个良好的训练?”吴先生笑答:“他主要得益于西南联大。那时,西南联合大学集聚了北大、清华、南开的师资,他自然能接受比较好的训练。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天资极高的学生。”他还特别提到一位教过杨振宁、早在1962年去世的马仕俊老师,连这样一位名气并不大且谢世已久的同事也不忘记。  相似文献   

14.
早在十几年前上初一时,李后主的词章便隐隐地拨动了我“剪不断,理还乱”的心弦。特别是那一曲缠绵悱恻的“春花秋月何时了”,更令我吟哦再三如痴如醉。就这样,李后主以“词中之帝”的身份走进了我的记忆之门。后来我才知道他还是南唐最后的一位国君,  相似文献   

15.
记得小学有一门课叫手工劳动,即老师布置完作业后,大家必须自己动手自己完成,如叠个纸飞机,做个小泥人等。有时,老师还会要求学生把作业带回家做,第二天再将“作品”带来,而每当这时,也就会有学生亮出父母代做的种种玩艺儿。老师浑然不觉,也就这么相安无事,过去了─—自然,此类学生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真正的锻炼。于是想起了爱因斯坦。是小时候。一次,在课堂上,老师要求大家亮出自己的劳动作品,爱因斯坦立刻举起了一只挺丑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看,摇摇头。爱因斯坦便立即举起了两只更丑陋的小板凳,说:‘刚才您看到的是我做…  相似文献   

16.
想起了萨维尼卞哲新中国第一部职教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日前颁布并即将施行。教育界特别是职教界欢欣喜兴之情迅即弥漫开来,同涌动的学习宣传浪潮和上上下下大大小小的贯彻落实会议一起再一次融合成那道中国人近些年来曾多次感受且业已十分熟悉的让人振奋与...  相似文献   

17.
忽然想起了米元章. "海岳以书学博士召对,上问本朝以书名世者凡数人,海岳各以其人对.曰:‘蔡京不得笔,蔡卞得笔而乏逸韵,蔡襄勒字,沈辽排字,黄庭坚描字,苏轼画字.’上复问:‘卿书如何?’对曰:‘臣书刷字.’"几人之中谁最好?没有下文.蔡卞、沈辽字到底如何,没有见过,不敢妄言;蔡京得不得笔,窃以为,我们迄今是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的.至于苏、黄,那是中国书法史上数得着的大家,其成就足与米元章比肩,若说当在伯仲之间,大概是分不出高下的.  相似文献   

18.
拜读余彤辉先生的大作《什么是一堂好课?》(载《中学语教学》2006.1),获益匪浅。我非常赞同余先生给出的答案:“评价一堂课好与不好最重要的标准必须是“学生的收获””。  相似文献   

19.
想起了母校     
1982年冬,当我编完生平第一本书《可凡专送》一书后,不禁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相似文献   

20.
有位年青的小学老师,当谈到她的班上有位神童已经会解中学的指数方程时,往往喜形于色。而谈起班上还有几位成绩差的孩子时,又总是唉声叹气,巴不得他们赶快离开这班。听说,她甚至在课堂上还责备他们是“花岗岩脑袋”——不开窍。这位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使我想起了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