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幼儿教育》2011,(3):4-5
中国人自古就有重男轻女的倾向,然而,在社会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许多家长不但没有改变、消除这种倾向,反而以不科学的心态对待这一问题:他们渴望要男孩,但在具体的养育过程中,又觉得男孩教育“麻烦”.培养“困难”。于是,常给男孩这样的评价:调皮捣蛋、惹是生非、胆小懦弱,学习不勤奋、成绩不如女孩好,生活懒散、自理能力较差等。不少老师也反映:在学校里,男孩的主要问题是做事胆小.没有男子汉的坚毅和冲劲儿;没有责任感,遇事不敢担当;性格懦弱逃避,犯错后第一反应总是辩解和推诿:无论是班干部还是学习尖子都是女生居多等。总之.就是男孩没个男孩的样子。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教育与男孩女性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社会中的一些男孩不再具有男性的典型气质,这主要是因为一些人将男孩的性角色错当成性别角色,忽视了对男孩的性别教育造成的。对性别教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弗洛伊德和柯尔伯格等著名的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的性别角色大约形成于2—7岁之间,这正是儿童的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可是由于我国的幼儿园和小学在教育方式、教学实施过程、教师喜好、考察方式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的不足,导致一些男孩女性化倾向加重。为了使儿童更健康地成长,学校和教师必须采取各种措施,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儿童进行性别教育。  相似文献   

3.
金晓梅 《幼儿教育》2000,(11):42-42
性别包括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两方面。人的生理性别一出生就显示出来了,而心理性别则多在3岁左右建立起来,它更多地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一旦孩子在心理上确认了自己的性别,就会以此来要求自己的言行符合心理性别。一般人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是吻合的,但也有一些人的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发生了偏差,特别是那些被父母易性教养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出于个人的嗜好,或给男孩穿花衣,扎小辫,取女孩名;或给女孩着男装,理平头,取男孩名,这些都会严重地影响孩子的心理性别自认,容易使孩子产生性心理偏差,长大以后也容易形成性心理变态或性别认同障碍。因此,我们应注意依据孩子的性别给予适宜的教育,使其心理性别与生理性别趋于一致,为他们将来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作好准备。其实无论男孩女孩,我们都想将其培养成为正直、善良、博爱、勤劳的人,这一点上他们是相同的。但由于男女身心的差异,以及社会风俗和传统的影响,人们对不同性别有不同的角色期待,如男孩应勇敢、坚强、果断,女孩应温柔、文静等。为了孩子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我们就要求孩  相似文献   

4.
一、家庭教育模糊的性别导向是造成孩子性别意识失衡的首要原因 父母是孩子性别教育的启蒙老师,如果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性别角色不规范,就会影响孩子性别取向的确立,从而扰乱他们的性别认同。家中阴盛阳衰、父母长期分居、亲子关系不良、父母关系不和等都很容易导致男孩儿女性化、女孩儿男性化。  相似文献   

5.
“独生子女离家出走、自杀甚至杀害父母的事件时有发生……”每每看到这样的报道,我们心痛的同时,不禁在问:“现在的孩子怎么了?”许多人担忧,家长们困惑,家庭教育成了一本“难念的经”——  相似文献   

6.
彭兆异 《中学教育》2006,(10):23-23
一位年轻妈妈在网上为两岁的儿子寻找“优秀的、可靠的”的同龄玩伴,为的是让孩子避免沾染上坏习惯。而且一旦孩子交友成功,小朋友们可以到对方家吃饭甚至过夜,家长们也许会带孩子组团出游,从而形成一个固定的小圈子。这位母亲爱孩子的用心可谓良苦,但未必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  相似文献   

7.
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需要家长具备较高的教育能力。家长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独生子女教育的效果。教育能力,是指家长在家教过程中应具备的教育孩子的能力,是直接影响家长顺利有效地完成家教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对此,可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教育能力是顺利完成家教活动的主观条件。家长要顺利完成家教活动,需要各种条  相似文献   

8.
儿童从出生就被纳入由社会划分好的两个性别范畴:男、女。但是在儿童性别定型化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男孩出现了偏差,即出现了女性化的倾向。近来,社会各界对此越发关注。本研究选取正有稳定的性别恒常性认知,在个性和社会行为方面显示出明显的性别差异的小学中、高年级的男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3位小学教师的访谈和对43位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较为深入的探讨了小学中学、高年级的男孩女性化倾向的程度、具体表现、对儿童的影响并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学生的中性化现象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我们通过对城市中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对具备异性性别气质特征的个体接纳程度较高,并且对中性化的个体同性比异性的接纳程度更高;女孩的中性化程度远远高于男孩,中学生的中性化主要表现为女孩的中性化;在性别观念上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较少遵循传统,但在实际表现上二者并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邻家男孩     
60年来,他们一直是近邻。那孩子出生时,邻家小夫妻欢天喜地,生了个男孩!那时20出头身强力壮的他,不知道这个邻家男孩日后竟会成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相似文献   

11.
现代家庭对独生子女教育存在着诸多的误区,家长只有改变教育观念走出误区,才能使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据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健康,更敏捷,更有进取心,兴趣也更广泛;但是,独生子女又有明显的个性心理弱点,如缺乏独立性、意志薄弱、自私、胆小、孤僻、任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全面关心独生子女;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相似文献   

13.
“女扮男装”形象身上兼具了“阴柔美”和“文人化”两种气质,符合女性“文人化”和男性“女性化”的审美需要。当两种倾向发展到明清时被普遍接受,也有其深层的原因。随着两种倾向的发展,“女扮男装”故事到清时也成为一种固定的模式。但传统的性别意识,性别角色又影响了不同性别作家笔下的故事演绎和形象描摹。  相似文献   

14.
木浚 《家长》2011,(10):15-16
如今的男孩,经常表现出文弱、腼腆、拘谨等特质。而一些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的原因在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从小过分保护,孩子与外界的接触越来越少,缺乏独立性、自理性和实践性的磨练。然而,这种男孩缺乏阳刚之气的现象已不是生活中的个例,而是呈现出一种社会普遍现象,这给家长敲响了警钟,"拯救"男孩的任务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5.
作为幼儿是如何意识到自己的性别,并逐渐形成了符合社会标准的男女性别角色行为的呢?文章认为早期家庭教育在幼儿性别角色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告诫年轻的父母们,应该在早期家庭教育中重视幼儿性别角色形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潘思羽 《教师》2020,(5):104-10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幼儿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但对幼儿的性别教育却极少关注。小班的幼儿能明确分辨出自己的性别,正处于自我中心认识性别角色阶段。由于现在许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从小被捧在手心,备受呵护,导致许多女孩子调皮捣蛋、惹是生非,很多男孩子也没有该有的男子汉气概,而是多愁善感、胆小怕事。文章以淮安某幼儿园小班为例,针对第二学期小班幼儿性别角色的教育现状,通过观察、交流等方法,对当前幼儿园的厕所设计、教师以及家长进行幼儿性别角色教育现状的研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注重家园共育、加强性别角色的教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你具备家长的教育资格吗?”如果我们向父母们提出这个问题,你要么受到冷眼和嘲讽,认为这是对他们作为父母人格的不尊重和蔑视;要么认为这是连小孩都知道的问题,不足挂齿,不屑一顾。其实,从孩子的发展和科学教育的角度来看,仅仅具有法律上认可的血缘关系的父母并不一定具备担任家长的教育资格,也就是说,仅仅给予了孩子生命的家长并不必然具备胜任教育孩子的资格。  相似文献   

18.
正男孩好动、活泼的特点被当作缺点放大再放大;男孩喜欢冒险、竞争的优点被忽视……男孩危机,究竟难在哪里?6+1呵护包围,宠爱培养不出男子汉即使现在大家都说:生男生女都一样,但是男孩依然是最受欢迎的。一个男孩呱呱坠地,犹如一声春雷,奏响了一家人的幸福篇章,男孩在家里受宠的程度就可想而知了。特别是独生子女二代,一个男孩背后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六个爱围绕,这种爱对男孩而言既是大幸也是大不幸。从小在爱的漩涡中长大的孩子,不知道什  相似文献   

19.
男女两性之、间的性别角色定位和性别角色期待是妇女解放进程中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它不仅直接影响着男女两性在家庭与社会生活中的性别角色扮演,而且左右着人们对“好男人”和“好女人”的价值评判标准。一些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男女平等的意识虽早已成为主流,女性的自主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普遍增强,但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观念仍根深蒂固,即使是在高校知识分子群体中也不例外。因此,要缓释女教职工双重的角色紧张压力,性别意识的确立和传统性别观念的改变是至为关键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培养男孩     
突然想起去年暑假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那时婆婆带着7岁的侄子威威从老家来南京玩,作为婶婶的我自然担负起了照顾的责任。威威是个很乖的孩子,你讲道理,他会很懂事地听;和他商定合理的规则,例如下午看电视不能超过3小时,他会很听话地执行。一切相安无事,直到有一天晚上,我们四个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逗威威,挠了一下他的痒痒,只见他抱着奶奶的胳膊直躲,嗲嗲地说:你讨厌!这句貌似很平常的话,对于作为女性的我来说,没有任何不妥的地方,但一旁的老公却突然很不悦,生气地吼他:谁教你的?说话这么女里女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