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涂鸦教室     
省略老师:量词有时不能随便省略,哪位同学能举一个例子?小明:比如"他给我一支枪!"如果省略掉量词"支",那我的命运就大不一样了!  相似文献   

2.
正近年来,诗歌鉴赏题在各地高考语文卷中占分比重越来越大,题目要求也越来越高。可考生面对古典诗歌,总感觉手足无措,脑中茫然,究其原因,是根本读不懂诗歌。读不懂,又何谈鉴赏呢?因此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古典诗歌中一些特殊的语言现象。一、句子成分的省略主语省略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前一句中省略了主语"我",后一句中省略了主语"我们"。谓语省略如:刘禹锡的《至潜水驿》:"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前两句与后两句一对照,  相似文献   

3.
一老师问一经常逃课的学生:"你整天在外乱跑什么?"学生答:"我没有乱跑。"老师:"没有乱跑?那你是按什么规律跑的?"二期末考试,某生在作文答题区潇洒写下"此处省略800字"。老师朱批:"此处省略60分。"  相似文献   

4.
本文章着眼于英汉翻译主语省略的不同点,即:汉语的主语省略大大多于英语的主语省略。进而分析造成这差异的具体原因,即:英汉民族的思维差异。文章将结合张培基先生所著的"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中的具体文章来提出相应的汉英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的"比"字句"N_1的N+比+N_2的+XP"是由"N_1的N+比+N_2的N+XP~1"省略而来,"N"的省略与"的"字的转指有关,其省略规律为:核心论元(由难到易),论元易被转指,词汇核心较难被转指。"N_1的N+比+N_2+XP"严格来说并非省略而来,这类格式与前两类格式的比较基准不同。  相似文献   

6.
省略是语篇衔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无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具有相似性.但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的不同,这种省略现象仍有本质上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汉民族的"意合"趋向和西方民族的"形合"特征."意合"趋向在省略上表现为省略只求达意,只要能达意,省略的时候不但不考虑语法,甚至也不考虑逻辑;体现在少省谓语,多省连接词、主语.而"形合"表现在英语过多地依赖语篇的衔接手段,省略上体现在多数伴随形态或形式上的标记.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词中常有超常的"省略",从审美角度而言,诗歌语言中的省略与中国水墨画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语法成分的省略并未使诗句的整体语义减损,相反可使诗歌语言产生语义的扩展.因而,在诗学上,"省略"具有独特的诗学审美价值:从语言形式表层而言,可形成语言风格的简约凝练之美;从欣赏心理深层而言,使诗歌产生含蓄想象的艺术之美,拓宽诗意联想的空间,是形成汉语诗意的诗化基因.  相似文献   

8.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是学习课文的重要环节,不容忽视,来不得半点虚假。没有初读课文的奠基,深入地精读感悟就很有可能成为空中楼阁。可目前的教学中初读课文常常流于形式,甚至此处被省略,被"放手"。现状一:此处被省略现在的课堂上,特别是公开课上,初读课文的环节常常被省略。  相似文献   

9.
"于"字在句中的省略及语译规律1.引进动作行为的方位、处所之"于"的省略及语译;2.引进动作行为的对象之"于"的省略及语译;3.引进动作行为的时间之"于"的省略及语译;4.引进动作行为涉及的范围之"于"的省略及语译;5.被动句中介词"于"的省略及语译.  相似文献   

10.
张仁祥 《文教资料》2009,(10):140-142
汉语语篇的衔接大量使用省略手段,常见的有名词省略、动词省略、小句省略三种.本文搜集了初一到高三各年级学生的"原生态作文"共240篇,对比考察了不同年级学生作文语篇的省略现象,总结了常见的偏误类型.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74-75页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师:关于正负数,你知道了哪些知识?生1:正数可以表示零上的温度,负数可以表示零下的温度。生2:正数的"+"号可以省略不写,负数的"-"号不能省略。  相似文献   

12.
省略是古汉语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是汉语句法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第一次较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古汉语的省略现象,揭示出省略的不少规律.他以结构完整的句读为标准来研究省略,书中既有集中概括的论述,又有零散具体的分析;既分析省略的各种现象,又解释省略的原因和修辞效果;既有具体句子的分析,又有联系语境的说明;既分析能补回某个词语的"省略",又论析很难补进具体词语的"隐含",既有"可省"可删"蒙上"的  相似文献   

13.
if-型省略结构在中学英语教材中经常出现,本文拟对其可能涉及的结构作一全面归纳。一、if 形容词这类结构通常可视为在if与形容词之间省略了"主语 动词be的适当形式"。如:  相似文献   

14.
"我大你一岁"是现代汉语的一个常用表达,对其所属的"X+Z+Y+W"句式的成立条件进行探究,通过句子分析的方法得出:补语W不能省略,Z受限条件最多,且与X、Y的关系影响着句子的省略程度和对语境的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5.
"省略"作为语言使用中的一种特殊现象,既满足使用者的交际需求,又符合语言经济原则,因此在世界各族语言中都广泛存在。但随着经济迅猛发展,国际交流合作日渐加深,"省略"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出现很多"疑难杂症"亟待解决,常常会有外国留学生对汉语中的省略感到费解,无法还原出什么成分被省略了,从而造成交际障碍。近些年来国内作者主要聚焦的是汉语同英语、法语、日语和韩语"省略"现象的异同,因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研究省略现象在这四种语言教学过程中不同的习得难度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省略笔画     
正行楷中,有的次要笔画,在不影响字形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不写,这样笔画更加简练,书写速度自然也提高了。多彩的"步"字欣赏四位书法家写的"步"字。有的省略了一点,有的没有省略点;风格各异,形态也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17.
正许多学生在使用不雅网络词汇时,和小力一样,并不知其隐含的意思。一次,一名学生写作文,写了一段话后,他这样写道:"……(此处省略一千字)。"我问他,为何要省略一千字?他振振有词地说:"老师,您没上过网吗?这是现在最流行的写法。您OUT了。""如果大家写文章都使用‘此处省略一千字’的表达方式,我们能够读到文质兼美的文章吗?"我问这个学生,他没有回答我。我或许真的OUT了,但我们的  相似文献   

18.
省略作为一种汉语语法现象,普遍存在于汉语句子中,学界对省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用层面,针对会话的省略研究较少。本文以《雷雨》为例,对其会话中"宾语省略"进行类型构建,首先,以话轮为基础将省略分为跨轮或轮内省略,继而按照省略类型划分为自省、承前或蒙后省略;其次根据含省略小句类型划分为单句或复句最后按省略小句所在位置分类为单句轮、轮首、轮腹或轮尾,其中复句细分为分句轮首、分句轮腹及分句轮尾。在此基础上对宾语会话省略的类型特征作出相关探究。  相似文献   

19.
对比分析"连…都/也…"中"连"字"省略""隐含""脱落"等不同称谓的异同和归属范畴,明确各自分别归属句法、语义、语用不同平面的属性范畴;围绕"连…都/也…"句式核心语义信息,即"预设信息""隐含信息""断定信息"的完整性考察"连"的省略,揭示"连"省略造成歧义的根源并从句法形式上进行验证;提出"连"省略前后语用表达效果上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考试》2008,(Z4)
为使句子言简意赅、重点突出,在状语从句中常会运用"省略"。但"省略"现象又经常会成为学生们学习的难点及高考中重点考查内容。状语从句中的省略通常要具备两个条件,存在五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