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一页。改革浪潮席卷神州大地。一大批叱咤风云的改革人物,拂去历史留在身上的尘埃,迎着新时代的朝阳脱颖而出。然而,一个带有普遍性、令人们困惑不解的问题出现了:为什么对改革人物总是争议不休呢?  相似文献   

2.
茫然与无奈我们很悲哀地被骗进了校鼓号队,每个人都好像有些不服气:为什么我们就必须来呢?我们为什么就必须服从?而且,每个星期六,都需要来学校训练。于是,大家都想退出。想退出这个地狱。地狱的生活始终是不能逃避的,校长发话了:除非转学,不然,你就乖乖留在鼓号队里。这就像一个魔咒,只能依靠那些奇妙的咒语破解它。欢笑后的闷闷不乐  相似文献   

3.
崭新的世纪已向我们匆匆走来,她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轰动全球的“情商”教育就是她的昭示。未来社会呼唤高情商的人。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将高歌情商教育。为什么社会有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人们却越来越多地感到不幸福?为什么人们的智力越来越发达,犯罪率却一天天地上升?为什么在人们日益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可教育对人的塑造功能却越来越显得苍白无力?为什么呈现出世界性的传统道德沦丧、治安恶化、人际信任欠缺、敬业精神匮乏……等令人困惑和迷惘的社会现象呢?美国资深学者戈  相似文献   

4.
公元1992年岁末,北京人盼望多时的第一场瑞雪纷纷扬扬从天而降,一夜之间便覆盖了京城大地。在人们的喜悦之中,北京市第七届党代会传来好消息,连任两届人民政府市长的陈希同又当选为新的中共北京市委书记。——陈市长不离开北京! ——老市长还和我们在一起! 人们高兴地议论着。那些关心北京各方面建设的人们,那些关心北京作为共和国首都城市命运的人们,无不为这个消息感到兴奋。此时,记者正在为采写北京市十年教育改革而四处奔波,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同一个声音。为什么老师们、校长们这样关心北京市一届党政领导的去留问题,为什么人们听说陈希同继续留在北京当书记这样感到心里踏实?一句话,老市长关心教育,老市长把教育看得很重,有很多很多时候,老市长是在悄悄给教育吃“偏饭”——  相似文献   

5.
微软公司为什么能成名?蚂蚁靠什么搬动巨蟒?西天取经的四人为什么是最佳团队?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人们越来越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强调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所谓团队精神,是指团队的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和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和作风。它是高绩效团队中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崭新的世纪已向我们匆匆走来,她带来了春天般的气息。轰动全球的“情商”教育就是她的昭示。未来社会呼唤高情商的人。21世纪教育的主旋律将高歌情商教育。 为什么社会有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人们却越来越多地感到不幸福?为什么人们的智力越来越发达,犯罪率却一天天地上升?为什么在人们日益重视教育的情况下,可教育  相似文献   

7.
相信所有的人都做过梦,人们对处于睡眠阶段的这种精神活动常常感到很迷惑:人为什么会做梦?梦境又是怎样产生的?做梦与人的睡眠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8.
正不久前,韩国发生了"岁月"号沉船悲剧,人们在全力搜救的同时,也在反思和疑惑:客轮发生严重倾斜后,为什么船上300多名学生中大多数人仍然按照船方指示留在船舱中待命,最终与客轮一同沉没,而一些没有听从指示的学生反而获救幸存?这次沉船事件中,大多数乘客绝对服从船方指令的现象被不少西方媒体报道。路透社评论,在长幼尊卑观念根深蒂固的韩国社会,来自上级和权威的要求往往不会遭到质疑或挑战,不少乘客完全服从船方指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为什么产生了那么多的冤假错案?在那大跃进的年代,为什么人们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一定能做到”;“两三年内进入共产主义”?十年内乱:为什么一方面反动的血统论盛行,另方面人们又相信林彪四人帮根据人们的思想和政治  相似文献   

10.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走了,逝世前提出的"钱学森之问"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里."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来共同破解.当前,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小学数学与破解"钱学森之问"有关系吗?小学数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进步也许起不了太大的作用,小学阶段学到的数学知识占一个人的整个知识总量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这毕竟是基础学科,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相似文献   

11.
过去人们非常重视智商的研究,并把它作为测量个体智力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然而,这种“智力说”却无法解释一些常见的现象。比如,为什么有些人在学校里是学习尖子,进入社会后却“泯然于众”?为什么有人在困难面前能一如既往,而另一些人却一反常态?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人际关系却依然很好;另一些人严于律  相似文献   

12.
人为什么有情感?人为什么能思考?人为什么要睡觉?人为什么会做梦?……人为什么可以问这么多的为什么?大脑,在赋予我们探索各种奥秘的本领之际,却也给我们列出了一道道更加深奥的谜题.站在大脑这个物质和意识交会的"三岔口"上,你困惑吗?  相似文献   

13.
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已经成了当前哲学研究的“热点”。在研究这一问题时人们必须首先思考和回答: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能够成为主体?人作为主体的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在关于这些问题的讨论中,人们往往有意或无意地迴避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那就是  相似文献   

14.
春天在哪里?生命的奇妙体现在哪里?大自然中的某一个瞬间,有着怎样绚丽的美?独自坐火车为什么让人觉得骄傲?给奶奶讲故事,为什么让人觉得温馨美好?电话上为什么有一个凸出的小点?担担面为什么让人觉得亲切……  相似文献   

15.
柳展雄 《读写月报》2022,(14):16-17
<正>除了外貌和穿着打扮之外,最能“暴露”一个人背景的莫过于口音。你开口之后,你的故乡、你的家庭情况,甚至你的性格,都可能被人迅速地捕捉到。当“阶层”和“口音”被绑定在一起的时候,也难怪人们那么执着于标准的“字正腔圆”。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鄙视链?人们为什么会执着于口音?英语的口音有怎样的流变?好莱坞和流行文化又是如何塑造它的?  相似文献   

16.
①当人们一次又一次地把目光投向航天科技的时候,很多人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要花多少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为什么不把钱花到其他地方?  相似文献   

17.
人和动物都长着两只眼睛,为什么不跟鼻子一样只长一只呢?这是生存竞争的需要。因为用两只眼睛观察周围比用一只眼睛来得准确和精细。人们观察到的世界为什么是立体的?这也是因为人长着两只眼睛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五角大楼对中国人来说,是既熟悉而又神秘的。说它熟悉,是因为人们都知道它曾是“美帝国主义”的象征,是美国军事力量的指挥中心;说它神秘,则是因为除了它的外表以外,人们对它几乎一无所知。为什么要建造五角大楼?为什么要建成“五角”形状?它的内部是什么样的?美国人怎样看待它?让我们撩开它神秘的面纱,看看它的“庐山真面  相似文献   

19.
在《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刚被婆婆赶回娘家,县令和太守就分别派人登门给自己的儿子说亲。为什么县令、太守都愿意让儿子娶这个被人遗弃的女子为妻呢?为什么刘兰芝的母亲也愿意让自己的女儿再嫁呢?原来从西周到北宋,人们并不忌讳妇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大多数人在餐厅用餐会选择靠窗、靠墙的位置?在一个开放的环形广场,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坐在环形周边而不是中间?人多嘈杂的派对,为什么人们也会首先选择靠边位置坐下或站立?这是因为人的安全心理需要,要求自己要与他人保持距离,在心理学上称为"边界效应"。"边界效应"从何而来?那就要向我们的祖先寻找答案。远古人以狩猎为生,是天生的"猎手",也是其他"猎人"的"猎物"。为了在狩猎的同时不被其他"猎人"发现,狩猎者绝对不可以暴露在一个空旷的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