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基于我国多年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致使农村小学适龄儿童和招生人数逐年下降的趋势、农村城镇化这两个背景,2001年5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部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开始了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布局调整工作,简单说就是撤点并校。全国不少地方的基本做法是把地处经济文化中心的小学校做大、做强、做优,将一些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布局不合理的小学校撤销或合并。然而一些盲目撤并带来的弊端在一些地区逐渐显现,给适龄儿童及其家庭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编者  相似文献   

2.
秦坤花 《课外阅读》2011,(8):108-108
这几年,撤点并校正进行得如火如茶。听到最多的消息就是某乡某镇把全乡或镇的小学高年级都集中到乡或镇上了,一个级分成八九个班。村委会完小更是把村小学全部纳到完小来。如果哪个乡镇集中不来,人们就会议论是不是校长不行。撤点并校被领导看成是突显政绩的招牌。然而在这热闹背后,却显露出诸多的问题,甚至让很多的小学生和家庭吃不消。因此,撤点并校是值得重新审视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3.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旨在优化农村中小学校师资力量,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实现规模办学,提高办学效益;但同时也引发出农村中小学生上学难、辍学增多、公共安全事故频繁等一系列负面影响。本文结合秦皇岛市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现状,对如何更好地完善该项政策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撤校并点的目的,是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是利村利民的好事,完全符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件精神。但是如果得不到群众的理解、支持,该撤的撤不了,就会直接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有效构建。如湖南湘乡市月山镇楠木教学点,2003年秋季学期因群众家长拒绝撤并,33名学生只好读“私塾”,请教师代课。可见,在撤校并点工作中做好群众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非常重要。为什么本是利村利民利生的好事群众却不接受呢?究其原因:一是群众对撤校并点的意义理解不透;二是家长心理负担增加,如…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对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国计民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这项工作也是目前学区工作的一个重要任务,根据近两年来的工作实际,本人谈一些看法,愿与各位同仁商榷。  相似文献   

6.
张永飞 《教育》2012,(1):21-22
2001年,国务院出台了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文件,该文件的第13条提到,要求地方政府“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由此,“撤点并校”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7.
张永生 《教育》2010,(1):31-33
2009年11月12日早晨,冯慧兵推开屋门,被眼前的一片白茫茫惊呆。鹅毛大雪他只听说过,可直到今年31岁这才算亲眼见到了。他心里蓦然一紧,不自觉抬脚跨出,可伸出的脚忽然消失,一米七几的他,膝盖已被积雪完全埋住。他慌忙挖出鞋子,跳回屋换了双鞋,便跌跌撞撞向学校宿舍跑去。那里,撤点并校后的不兰岩中心校有130多名寄宿学生。  相似文献   

8.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后并非都像当初所设想的那样能优化配制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撤点并校后,出现了学生辍学,学生安全隐患增加;学生身心健康受到影响;家长的经济负担加重;教学质量并非都得到提高;农村文化萧条等现象。为此,重新思考并采取措施解决这一问题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9.
唐卫 《四川教育》2013,(2):23-23
农村中小学的撤并是针对一些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较差、人口较少、教育教学质量较低等问题采取的一项重要教育政策,目的是优化农村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保证每个农村孩子受到优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和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何永国 《教育》2012,(24):8
最近教育部发布《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各地科学制定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严格规范学校撤并程序。大多数人认为,撤点并校是地方政府为了节省开支。有人看到撤点并校以后给学生和家长带来的诸多不便利和经济上的负担,认为撤点并校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还有人认为撤点并校造成原来学校财产闲置、资源浪费。但是,如果接触到  相似文献   

11.
方立新 《教育》2012,(1):10-10
从甘肃正宁到江苏丰县,从河南驻马店到云南丘北、广南,这个冬天,接二连三的校车事故,刺痛了整个社会,也揭开了农村教育的另一道伤口。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出生率的降低,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农村家长把孩子送到城市学校就读,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针对这种社会现状,国家适时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政策,要求对生源减少、教学质量达不到基本水平,根据周围的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的确没有继续存在价值的农村学校进行撤并。  相似文献   

13.
山区农村撤点并校应因地制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一些山区农村纷纷撤并一些学生数很少、又能与邻近学校合并的教学点,这对于集中教学资源、减轻农民负担,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如果不顾当地实际情况,盲目撤并,就会带来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次,和朋友走进一个山村.村子大概有上百户人家,街道上没有行人,显得冷冷清清,偶尔听到一两声狗叫。几位老人抱着小孩子坐在一个废弃的院落门前聊天,围墙上“百年树人”的标语依稀表明,这里曾经是学校。现在院子里杂草丛生,屋檐边瓦片上稀稀拉拉地长出了杂草,显得破败不堪。看得出,学校撤了已有数年了。  相似文献   

15.
16.
农村学校作为乡村文化的聚集地和发散场,对乡村文化的维系、再造具有重要价值。然而2001年以来开展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却将衰落的乡村文化推向更大的危机。农村学校的消失使乡村文化的延续与传播、更新与再造失去了载体,也使乡村学生在失去精神寄托的同时失去了对乡村文化的尊重。在城市文化霸权下,乡村文化将会变得越加贫困,逐渐走向荒漠化、空心化。为缓解乡村文化危机,在"后撤并时代"应坚持公平的价值取向进行撤并工作,并采取必要措施加强撤并地区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7.
徐卫 《四川教育》2013,(2):24-24
教育部有关文件指出,“坚持办好必要的村小和教学点”。撤点并校之后的新学校,必须要很好地辐射所辖地区。教育行政部门“撤点并校”要变学校向乡镇集中为学校按区域“散点”疏散,变以规模为并校追求为以质量为并校追求。其中,又以“学校按区域‘散点’疏散”为规避“一刀切”的要点。因为,在乡镇区域较大的地区,在精简学校的情况下,只有尽可能地将合并或新建的精品学校从所在的地域内疏散开来,才是从根本上解决山区农村边缘化,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等问题的关键。而要做好“学校按区域‘散点’疏散”的工作,应注意以下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关键在农村,而农村要想发展好城镇化,其中发展农村教育必不可少。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如何发展农村教育,本文试从我国开始撤点并校为出发点,分析撤点并校的背景以及因此带来的一些问题,找出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国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禁止撤点并校后,我们应怎样通过采用"合村并局"、"校车接送"以及"教育联盟"等模式,为我国发展农村教育提供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16日,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小博士”幼儿园校车与一辆翻斗车相撞,导致21死44伤的人间惨剧;2011年12月12日江苏丰县校车侧翻,导致15名学生溺水身亡。从表象看,导致两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超载及驾驶员资质不合要求、安全意识淡薄,深层次探究,撤点并校“一刀切”或许才是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魏青衣 《广西教育》2012,(28):23-23
转眼,“撤点并校”已逾十年。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一个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研讨会上,与会的专家建议调整“撤点并校”政策。此前,教育部部长袁贵仁也承认,一些地方在贯彻“撤点并校”政策时存在一刀切的毛病,并未深刻领悟政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