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下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审美文化是异彩纷呈的,也映射出当代大众审美价值观的蜕变。从审美现代性批判的视角,当代的大众审美文化可谓喜忧参半。厘清当代大众审美文化的两面性与复杂性,有利于文学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的"审美救赎",对大众审美价值观的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席勒美学思想中包含着对大众审美趣味的建构,认为良好的大众审美趣味对人类个体精神发展与社会和谐起到推动作用,艺术家在其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艺术家从正面引导民众的审美.席勒的思想对我们当下社会大众审美趣味的建构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绘画艺术审美性的归纳、审美问题复杂性和哲学、心理学、美学、社会观念的积淀等多方面深层次剖析了大众审美与个体审美的矛盾根源,相互转换的原因,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大众审美与个体审美并不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对体,而是可以相互转化融合的关于审美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久居芝兰之室不闻花香,久入鲍鱼之肆不闻其臭,我们身处在社会转型、市场经济、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紧密交织。本文基于对当代大学审美文化与大众审美文化的理解,分析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在文化参与上的大众性、商业性、复制性的契合;以及在审美方面之个性化、多元化、娱乐化的契合,并以此让读者对大众审美文化与大学审美文化有更深地了解。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54):186-187
现如今,我国大众审美面临着无个人审美阶段,究其根本是缺少审美经验、理论,人们并未对审美进行思考。因此大众审美存在明显的从众心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多,没有形成个性化差别,人们没有深入理解到审美的核心价值所在。文章对国人审美现状进行分析,并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探讨培育大众审美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大众审美文化是一种商品,因而具有消费性,拥有自己的消费主体与消费载体,其核心消费动机是娱乐动机,还有审美、认知、社交等其他动机。消费性对大众审美文化既有正面影响,亦有负面影响:一方面,使大众审美文化具备发展的活力,促进其普及;另一方面,导致文化个性的丧失,弱化大众的审美能力,并产生媚俗倾向。  相似文献   

7.
当代动画视觉形象引导大众审美,视觉文化与动画视觉形象审美互相影响,文章以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审美变迁为例,简述了视觉文化的大众性。当代动画视觉形象的大众审美变迁说明:动画视觉形象的构成条件、表现形式、媒介之间相互关联。  相似文献   

8.
视频化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也深刻影响了大众的审美习惯和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大众对世界的感知不断滑向屏幕。屏幕的广泛使用统摄了大众生活世界的叙事,还构成大众与世界之间连接的界面,并为大众认知身边的世界建立起新的框架,使现实世界借助电影的“超景观”逐步被“泛景观化”。屏幕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意味着审美载体迅速从以图文为主转变为以智能屏幕为主,审美对象也因此从阅读图文转变为观看视频,这种转向不仅表现为景观生产的大规模业余化、泛化,而且也表现为美学趣味不断趋向于屏幕化。屏幕的背后是被影像赋能的日常生活,影像不仅成为屏幕时代信息传递的主要媒介形式,也成为表达自我、建立关系和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因此,电影业余化和屏幕的普及共同构成了“全民视频”的泛景观审美现象,促使叙事视频化、生产轻装置化、界面超媒化、审美日志化等成为新的审美趋势。  相似文献   

9.
大众消费时代图像文化的勃兴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怎样面对这一文化现象背后的意识形态,尤其是审美意识形态的变化规律是值得思考的问题。论文从大众消费时代的消费对象、图像文化的特征和图像时代审美取向特征等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众文化背景下精英艺术的拓展与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众文化的强烈冲击下,精英艺术正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大众文化以其科技优势强占了大众生活的艺术空间,精英艺术越来越远离大众。艺术家只有主动适应市场,放弃主流地位和精英意识,从大众利益的视角去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艺术才会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诗味三辨     
"味"发展到今天,无论是在哲学,还是诗学中,其意义都是很丰富的,想要全面解释诗歌乃至整个文学中的"味"是很难的。本文试从对"哲学之味"与"诗学之味"、诗味与诗之味、"感性之味"与"意蕴之味"三个方面来对诗味进行简单的探讨,从而更好的理解"诗的气质"。  相似文献   

12.
人们阅读语符文本会产生辨味审美,就因为语符具有一种生成味象的机制,这种机制源于饮食生活。饮食生活作为味象生成的根基,其通过交感、第二信号系统及联觉通感等多种途径实现语符的味象生成,从而达成辨味审美。  相似文献   

13.
包装味道--解析味道与包装的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味道”的包装,和包装中的“味道”,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首先从了解味道的来源入手,拓展到它的生理基础,以及它所带给人的心理感受。各感官之间是可以相通的——即不通过直接的味觉的体验,也是可以借助外包装的视觉、触觉等体验来感知味道的情感和含义。外包装通过色彩、图形、材料、结构等手段,制造出对于某种味道的心理暗示,激发人的联想,从而使包装与味道达到外在与内在,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4.
钟嵘提出“滋味”说,上承前人乐味论,下启司空图辨味论,对我国古代诗学批评中以味论诗的辨味批评的出现作角重大。钟嵘不仅对“滋味”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而且把其作为自己诗歌批评的标尺,在批评实践中予以贯彻。“滋味”是钟嵘文学批评理论的核心范畴,在现代批评的语境下,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Taste"意为五种感官中的味觉,属于英语的基本词汇。通过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CLEC)和美国英语语料库(BROWN)对比,调查分析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和本族语者在使用"taste"的频数、搭配、类连接方面存在的差异,揭示出中国学习者"taste"的使用特点,以期对该词的教学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品位是国家教委对《大学语文》课教学定下的一个基本目标原则,在当前的教学实施中,它面临着教学方式的不适应,和当代大学生审美接收方式的变化带来的新问题。高品位目标的贯彻应分为学习认知(引导)和比较内化(提高)两个阶段。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加强精讲,在充分把握原作的基础上,重视教师、学生个人的感受和理解,尊重读者个性,搞好启发式教学,强调引导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提高,最终实现高品位目标  相似文献   

17.
言与意具有非一一对应性,它为古典诗词“味”的创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古典诗词在言意关系的张力系统中,具体呈现出素美之味、比喻象征美之味、含蓄之味和醇美之味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艺术生具备的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是他们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前提。本文分析了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的特点,并通过相应的特征分析,阐述了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在高职教育的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提高艺术类学生的艺术审美和技术审美的素养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审美主体于当下对对象形式予以直观把握,实现超越。此审美活动是非关功利的。康德从哲学及心理学角度对此作了很好说明。当然,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社会存在活动,也有其社会性、功利性的一面,但这一面是以隐蔽的、淡化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20.
Holder (1988) has raised several objections to our work on the role of exteroceptive contextual stimuli in taste-aversion learning by rats. Our main conclusion from that work is that tongue-tactile stimuli from the drinking spout constitute the likely basis for findings of contextual bottle control over learned taste aversions. Holder suggests that our results are confounded by taste cues from the fluid containers. We refute this suggestion by presenting data from two experiments showing contextual bottle control, even though potential taste cues from the drinking bottles were eliminated. We also point to the fact that some of Holder’s criticisms are based on misreadings of our various repor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