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 创建学习型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枝 《成人教育》2009,29(3):32-33
构建农村学习型社区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课题;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迫切需要;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村社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因而发展社区教育,我们要在培育和创建上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2.
“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保障.农民的终身教育学习问题事关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建设农村数字化学习社区成为构建农民终身教育学习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而完善的农村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支持服务是发挥好农村数字化学习社区功能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3.
学习型农村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经济、主体和组织条件,其构建策略也应以此为基础。其中经济条件是学习型农村构建的物质基础,可以从增加农民收入与拓宽融资渠道内外两方面着手;主体条件是学习型农村构建的关键所在,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树立农民良好的学习观念;组织条件是学习型农村构建的保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健全法律法规,并且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保障教育产品的供给充裕。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农村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经济、主体和组织条件,其构建策略也应以此为基础.其中经济条件是学习型农村构建的物质基础,可以从增加农民收入与拓宽融资渠道内外两方面着手;主体条件是学习型农村构建的关键所在,需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树立农民良好的学习观念;组织条件是学习型农村构建的保障,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健全法律法规,并且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保障教育产品的供给充裕.  相似文献   

5.
建设学习型农村,对于农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非常重要。本文探讨了电大远程开放教育推动学习型农村构建过程中的实践作用,提出为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应进一步变革,发挥和完善自身的优势,将优质的教育资源送到农民家门口,帮助农民提高科学文化技术水平,掌握脱贫致富的技能,从而促进农村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推动学习型农村的创建工作。  相似文献   

6.
远程教育对构建农村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应切实加强农村远程教育体系建设,并利用多种途径为构建农村学习型社会服务。远程教育要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调整、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村社会全面进步服务,为建设农村学习型社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早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家,非常重视对农民的教育工作,他的农民教育思想受到了战后"劳工神圣"、平民教育思潮及民主主义精神的影响。李大钊农民教育思想既是对改变农民生存和发展状况凝重思索的结晶,又给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诸多重要的启示。启示一,要培养学习型农民,努力构建学习型农村;启示二,要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远程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素质,造就新型农民;启示三,积极开展"三下乡"活动,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卫生等事业尽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会与农村成人继续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的逐步深入与农民素质不高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快农村学习型社会建设,迅速提高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是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以终身教育和社会全员参与为标志的学习型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学习参与,就不可能形成真正的学习型社会。一、农村成人继续教育是学习型社会的推动力现阶段我国农村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贫困现象。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  相似文献   

9.
农村成人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承担着提高农村居民思想政治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是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现实需要;是完善农村教育体系,促进教育事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农村居民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增强农民就业、创业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建设农村学习型社区,是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需要,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措施。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提出构建农村学习型社区的目标、载体、内容及推进农村学习型社区建设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源泉和根本命脉。然而,乡村文化在当代转型中面临着物质文化美学凋敝、组织制度文化公性衰落以及精神文化内涵贫瘠的问题,给乡村振兴带来文化能量受限与精神支撑不足的障碍。作为重塑乡村文化的重要场域,乡村教育对乡村文化当代转型负有不可推卸的文化责任。因此,通过审美教育提升乡村文化的文化品质、公德教育重塑乡村文化的文化秩序以及精神教育丰富乡村文化的文化内涵,成为新时代乡村文化助力乡村振兴的教育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2.
农村知识贫困与农村高等教育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本文认为,农村贫困不仅仅是收入贫困,还有人类贫困和知识贫困,三类贫困是相互作用的。新世纪要消除农村贫困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农村知识贫困。为此,本文提出建立农村高等教育体系、开发农村人才资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提出了通过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来开发农村人力资源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村人口流动与村治的改善与提升--以河南刘村为个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一个村庄为个案,考察了农村人口流动对村治的影响.认为,农村人口流动有利于村治的改善.表现为(1)农村人口流动为村治提供了重要的经济资源;(2)农村人口流动造就了新的社区精英,并对原村治格局形成一定冲击,使原村治格局开始发生变化;(3)大量村民外出务工带来了农村治安状况的好转和社区秩序的稳定;(4)大量村民外出务工使村干部和群众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文章最后提出了在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提升村治水平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于建立县(市)农村社区发展学院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只有把留在农村的绝大多数青年都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会管理的劳动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实现这一目标的根本措施,是从目标、内容、形式、结构和布局诸方面彻底改革农村教育,尤其要以县(市)电大为龙头,统筹县(市)成教、职教、自考、普教、培训等教育资源,建立县(市)农村社区发展学院.本文论述建立县(市)农村社区发展学院的意义、可能性及实施中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查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编的农村教师培训现状调查问卷,对山西省忻州市13个乡37所农村中小学校的在职公办教师进行的调查表明,在农村教师培训中,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评价以及培训需求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缺乏正确理念、政策支持力度不大、培训资源匮乏、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培训管理不科学等。要保障农村教师培训有效开展,需要更新培训观念,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健全农村教师培训的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7.
柯政 《全球教育展望》2012,(4):73-78,83
近些年来,社会各界对我国农村教育问题日益关注,形成了巨量的评论和研究文献。本文对已有的这些文献中常见的两个方法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改进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当下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基本语境。它影响农村的学前教育需求,对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应提出挑战,导致大量农村留守学前儿童的出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工市民化,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的核心,但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城乡二元割裂的制度,形成了乡村文化与城市文化的分立,二者在农村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知识基础、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不一样的诠释,成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和普及中的文化难题。为此,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明确以促进儿童发展为宗旨的发展路向,立足乡村儿童教养习俗,创新机构形式,增加农村学前教育供给,在清晰农村发展语境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创造农村学前教育特色。  相似文献   

19.
晏阳初、梁漱溟和卢作孚是我国乡村教育运动的杰出代表。乡村教育运动旨在从教育农民着手以改进乡村生活和推进乡村建设。农村职业教育作为乡村教育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实施的一种具体形式。三位教育家在探索中总结出来的关于专业设置、教育形式、教育目标等宝贵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即知识分子广泛系统地组织农村职业教育,重视精神培养,围绕农民现代化生产生活设置专业。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农村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全面提高中小学校的教育质量,国家自2001年重新调整学校布局,将一些办学条件差、规模小的乡村小学陆续撤并、废除,我国农村教育布局出现重大变化。针对源于学校布局调整产生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