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石家庄市秋季可吸入颗粒物质量浓度垂直分布和粒度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环境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众径为0.2μm~1.0μm,比表面积为3536.2~4396.06 m2/kg,PM2.5/PM10高达71.28%~81.14%; 细小颗粒物累积百分含量随高度增加而增加,PM2.5和PM10累积分布随高度增加呈现出对数增加的规律;采样高度1.5m时中位径(D50)>1μm,大于1.5m时 D50均<1μm。不同高度降尘的比表面积为336.55~790.06m2/kg,PM2.5/PM10为19.46~22.47%,D50为9.66~13.78μm,D98在34.93~53.48μm之间。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水源区资源分布相对不均衡,生态环境较脆弱,如何实现该区域人口合理分布,促进区域人口可持续发展,对整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通过收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4个市,35个县的人口数量、行政面积等相关资料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人口分布模型,通过运用人口密度、不均衡指数、变异函数、克里金插值等工具来分析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人口分布状况,了解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人口分布状态的年度变化,从而实现该区域人口的合理分布,促进水源区人口健康发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发现:2000—2011年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各县市水源区人口总量分布差异明显,人口密度在空间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口密度较大的县市主要集中分布在河谷、交通干线和地形平坦的区域,人口分布趋向不平衡。  相似文献   

3.
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是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公共服务配置、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生态环境、交通、住宅等方面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从主城区人口集中指数、人口集聚度指数、不同圈层人口密度分布变化、单中心与多中心人口密度分布模拟及主城区人口密度空间重构角度探讨1982-2010年乌鲁木齐市主城区人口空间分布规律。结果如下。1)近30年来主城区人口分布的集中程度一直在增加,人口分布的向心性较强,人口郊区化现象不明显。人口分布集中速度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1982-2000年为高速增长阶段,2000-2010年为低速增加阶段。从人口集聚度指数来看,人口分布集聚特性明显且人口集聚沿主要交通走廊呈条带状特征。2)各年份人口密度随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增加趋于减小,人口密度在0~3 km最大,在3~6 km处出现快速下降趋势;高人口密度街道分布有渐趋内移之势,低人口密度街道有渐趋外移趋势。3)单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主城区4个年份的人口密度分布模型不尽相同,1982年与2000年反函数模型模拟效果较好;而1990年和2010年三次函数模型模拟更优。多核心模型的回归表明:2010年主城区双中心结构初露端倪,主中心在影响人口分布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次中心在集聚人口能力方面较弱。  相似文献   

4.
老秃顶子植被垂直分布形成的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集科研教学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教学基地。该区的中山植被垂直分布带谱具有明显性、典型性、完整性,在我国是少见的。它的植被特点复杂多样,是长白植物区系与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地带。老秃顶子主峰海拔1367.3m,亦有专家认为,在这样高度上是不可能形成植被垂直分布带谱的。但是,在现实上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和森林高差的影响,气候具有"两低二大"的特点,其雨量充沛,形成特殊小气候区。在这种特定的生态环境中,蕴育了森林植被的多样性,自然呈现出中山植被垂直分布带谱的特点。这对研究中山植被垂直分布带谱的成因规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温度和相对湿度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即,温度影响空气对流和气溶胶粒子的布朗运动,进而影响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使其质量浓度的改变满足负指数规律变化;相对湿度与气溶胶质量浓度是正相关的关系。根据分析,提出了一个气溶胶质量浓度温湿度修正反演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的反映温湿度对气溶胶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幼儿园校车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频发的事故让人们开始思考幼儿园到底该不该配置校车,幼儿园的校车应该如何安全运营。本文结合我国现实情况,以我国人口分布为切入点,深入探讨现阶段我国幼儿园校车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通过对江苏省1586名城乡居民体育人口比率情况的研究,结果显示:1)江苏省体育人口约为54.7%,其中男性体育人口为58.5%,女性体育人口为50.1%;2)城市体育人口为50.3%,乡镇体育人口为:59.0%;3)江苏省体育人口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男性体育人口多于女性体育人口,乡镇体育人口多于城市体育人口。  相似文献   

8.
利用2002年7月19日至8月20日,北京325m气象塔臭氧、氮氧化物浓度梯度观测资料及同期的气象资料,研究了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及垂直变化规律,并从光化学的角度,分析了近地层气象条件如温度、风速、相对湿度对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探讨了污染物间的相互关系,为今后开展光化学污染的潜势预报提供物理依据和预报思路.  相似文献   

9.
响水河水体氮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溶解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响水河的源头(明湖水库)至双水小河,选取8个采样点,研究了水体中氨氮,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溶解氧的关系.结果表明:响水河水体氮素以及氨氮含量最高(除源头外).均超出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V类水质标准,与河两岸排放的城镇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有关;其中3、4号水样的氮素与含量远高于其它各段,且亚硝酸盐氮的含量表现尤为突出,并且此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最低,使该段的水体处于相对厌氧状态,从而使部分硝酸盐被反硝化细菌等微生物还原为亚硝酸盐所致。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中部省域内部城乡差异越来越明显,人口集聚现象越来越突出。安徽省辖16个地级城市,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分布不均,城市化水平和人口集聚程度差异明显。通过建立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城市的人口压力指数,并对安徽省各城市人口压力和人口流动比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研究表明:安徽省人口压力城市差异明显,省会合肥和沿江城市马鞍山、芜湖、铜陵人口压力较小,皖西、皖北人口压力较高。人口压力越低的城市流入人口的比重越大、流出人口的比重越小,人口压力较小;人口压力越高的城市流入人口的比重越小、流出人口的比重越大。  相似文献   

11.
秦巴山区具有丰富多样的山、水、林等自然资源,开展生态体育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开发以休闲健身、探险、保健医疗为特色的生态体育旅游项目前景十分广阔。以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加强秦巴山区生态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是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2.
基于GIS的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和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起伏度是影响山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横断山区大尺度ASTER GDEM为数据源,基于GIS的窗口递增分析原理,采用均值变点法科学分析平均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面积并对其进行分级和相关性分析,得出实验区最佳分析窗口面积为0。202 5 km2,省域之间地形起伏度差异明显,省内差异不明显,相关性较高。同时,采用空间分析技术、统计学方法以及PCA排序法,分析地形起伏度与人口、经济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增大,人口密度逐渐降低,当达到3。7以后人口密度趋于一个固定值;地形起伏度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负相关性最大,与城镇化率的负相关性较小,与人均GDP的负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13.
重庆地票制度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实践,以"先补后占"代替"先征后补",建成了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显化了农村土地价值,优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对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地票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而稳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鼓励农民参与复垦,规范复垦验收环节,动态调控地票价格,扩大地票适用范围,完善地票价款收益分配机制,以深化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利用效益与土地经营模式有密切关系。基于2006-2015年黑龙江省西部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有关数据,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入手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算耕地利用效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耦合协调度等级,比较垦区与农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结果如下。1)研究期间,垦区耕地利用效益缓慢增加,农区耕地利用效益波动下滑。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和社会效益均高于生态效益。2)2015年,垦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综合效益均高于农区,生态效益低于农区。垦区及农区耕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间均处于拮抗耦合阶段。垦区耕地利用效益间基本协调,农区轻度失调。3)土地经营模式不同是两类地区耕地利用效益差异的重要原因。在耕地利用过程中,应探索土地经营模式并重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我国西北地区农村体育消费的制约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扩大需求,开拓农村体育消费市场,是保持体育产业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农村居民的体育消费行为对体育产业的经营决策及政府对体育消费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影响.总体来说,农村居民体育消费水平低,市场潜力大,有较大的上升空间;不同收入水平、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体育消费行为存在显著差异,这种不均衡性加大了开拓农村体育消费市场的难度.  相似文献   

16.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从2004年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中提取贵阳水源地三大水库水源涵养地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景观指数法进行水源地土地覆被格局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以三大水库为中心的水源涵养地总面积为127584.63hm;旱地、水田和建设用地三种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严重的用地类型占研究总面积的59.91%,而林地和灌草地占33.71%,若单独考虑林地,则仅占总面积的22.60%,斑块大小上仅具有相对较大的,平均斑块面积为4.49hm;旱地具有最高优势度,是人类生产活动导致大斑块耕作所致;综上所述,林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具有一定难度;灌草地破碎化严重,斑块数量多,平均斑块面积不大,可以考虑对灌草地的林地化改造,部分实现原有林地的连接,扩大林地面积。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安徽省农村体育人口发展 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安徽省农村社会体育人口比例为9.47%, 由于农村居民人口基数大,经济收入水平低,农村体育参与主体青年农民有26.7%外流,严重限制和阻碍了农村体育再发展,并针对相关情况提出了发展农村体育人口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浅析“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一门交叉学科,与很多学科和技术有着密切联系,当今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三大空间科学的迅速发展(简称3S),已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等工作中,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技术和方式产生了质的飞跃。本文笔者重点阐述:1、土地变更调查的任务和意义;2、"3S"技术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的具体操作和应用;3、关于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使用"3S"技术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