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该节内容在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明确指出了两点:一是“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二是“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点知识的理解,教材特地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演示实验———玻璃在高温下也能导电。其实验演示电路如图1(甲)(乙)所示。甲: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小灯泡不亮。乙: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图11…  相似文献   

2.
1 人体导电演示实验 让学生认识人体也是导体,可有效地进行安全用电常识教育。现介绍一则既安全,直观性又强,且演示形象生动的人体导电实验。 1.实验器材 感应起电机一台,塑料泡沫一块(厚8cm以上,面积不小于25cm×35cm)。 2.实验步骤  相似文献   

3.
小学自然《电热》一课,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是通过学生用手触摸通电的导体,去感知这种现象。我认为这个演示实验有以下几个缺点。1用于实验的干电池电量要充足,不然导体发热慢,不明显,失去实验的意义。2学生用手触摸去感觉导体发热,受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如气温...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导体、绝缘体概念的教学,在演示实验中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一、采用电池、小灯泡电路,将被测物串联接入,看灯泡亮不亮,确定被测物是否为导体或绝缘体。此法只对金属导体灵敏,但对其他导体的测定极不明显,甚至测不出来,出现错误结果。如对普通水、人体等这样的导体测量时,小灯泡根本不亮。 二、把上述方法中的小灯泡换为演示电表,用其微安挡,可以提高灵敏度。但这样改进,效果也不理想,如对人体的测定,仍不能得出满意效果。 由于上述两种方法均不理想,笔者采用电子门铃将实验加以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将上述两种方法中的小灯泡、演示电表换为一只电子门铃,门铃型号为明兴电器厂生产的LX—888Z。换用这种门铃,再用上述方法进行测量,就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物理教学活动中,利用改进后的自制教具进行直观演示《通电直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实验效果明显优于用教材中的实验装置演示的效果。使学生知道用自制教具进行演示所得到的结论,就是教材中的实验要探索的规律,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课标实验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下册的三个电磁演示实验——奥斯特实验(电生磁)、电磁感应实验(磁生电)、磁场对通电导体作用实验(磁对电),研究不同的三个物理现象,要得出的也是不同的三个结论;课本介绍的实验器材也不相同.但笔者发现若对其中“有作用”的那一部分导体进行如下制作,就能很好地提高三个演示实验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 现就初三物理几个演示实验作改进和补充说明。 1.关于玻璃变成导体实验的改进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五十页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图4-12: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这一实验,照课本中做,如果用电池组做电源,即使将玻璃(用废灯泡中的玻璃芯和灯丝引线)加热到红炽状态,小灯泡也不发光。现将这一实验  相似文献   

8.
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重要一环就是做好演示实验。但1988年开始使用的《高级中学课本物理(上册)》中所列的演示实验误差太大,得不出定量关系,效果不太理想。这主要是因为:(1)这个实验要涉及到连结体问题,而连结体问题要学习了牛顿第二定  相似文献   

9.
当磁场与通电导体垂直或成一夹角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力,可通过演示实验给学生看。但当磁场与通电导体平行时,磁场对通电导体有没有作用力,通常教师讲得多,实验演示很少。因为,学校实验室没有较大的马蹄形磁铁,做实验不太方便。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热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但是利用课本上的装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问题有:①要用酒精灯加热灯芯很久才使电路导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②加热时,教师一个人很难操纵整个实验装置.为此,我们自制了简单的玻璃变导体演示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多角度地演示物理实验对教学大有裨益。这里向大家介绍从固体导体、液体导体和气体导体三个角度来演示“电流热效应”的方法,供参考。实验一说明固体导体中有电流时要发热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将10~20Ω的电阻丝绕在预先做好的空气温度计上,使用6V电源,只  相似文献   

12.
静电计是静电实验常用的一种仪器。它可以测量导体电势和两导体间的电势差,演示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还可以作一般验电器用。它的构造如图(1)所示:是由金属杆、绝缘套筒、金属圆筒、装在圆筒前面的透明玻璃、装在后面带标尺的毛玻璃、指针、接线柱及三足底座等组成。如所周知,上电学课一般都在春天雨季,空气湿度较大,为了使演示实验做成功,过去往往要对仪器做烘干,如果烘烤温度掌握不好,超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磁场对电流作用演示器的装置有两种结构模式 :一种是悬挂式 ,研究对象——通电直导体 A B被细导线悬挂在磁场中 ;另一种是滚动式 ,通电直导体 AB搁置在两根水平的平行导轨上。然而 ,这两种模式仪器的演示效果都有不足之处。在第一种模式仪器中 ,由于用一般学生电源 (或干电池 )能产生的电流较小 (2~ 3A) ,导体 AB受到的磁场力力矩和其自身的重力力矩相差不大 ,故导体 AB偏移的距离只有 1~2 cm ,运动现象不明显 ,可见度很小。在第二种模式仪器中 ,由于电流较小 ,磁场力使导体 A B滚动的力矩就较小 ,而且导体AB和导轨不易做得严…  相似文献   

14.
熊玉联 《考试周刊》2014,(52):133-134
关于新人教版(教育部审定2012)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演示实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实验效果不显著,因此对本实验做了部分改进,从而使演示实验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5.
对安培力演示实验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其定  徐省 《物理教师》2004,25(6):31-32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加选修)物理第二册第1 69页图1 5 -2为研究安培力大小的演示实验.该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安培力的影响因素.做好该实验是上好这节课的关键.而按照教材图示方法实验,效果并不理想.教材中设计的实验方案存在一些不足.首先,该实验最多只能定性分析导线长度、电流大小对安培力的影响;其次,该实验中通电导体棒的偏角很小,而且难以稳定.究其原因,主要是磁场部分U型磁体的特点造成的.因为一般U型磁体的磁场较弱,且不能随意调节其强弱;另外,N、S两极间能够近似看成匀强磁场的范围很小,当通电导体棒…  相似文献   

16.
1 牛顿第二定律高一物理(人教版)牛顿运动定律中的第三节、《牛顿第二律》中的演示实验,教材采用夹子夹细绳的方法来控制小车的运动和停止,操作不但繁琐,且难易控制,效果也不佳。我们学校物理实验教师,对演示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去掉了夹子,采用小车自动停住的方法,使操作变得非常简便。具体改进的做法是:将二套J04263型力学轨道小车(用J2018型斜面小车也可)一高一低放置(轨道都要放平),以提高演示效果。然后,用木块组合(由四块木头钉合而成、像飞机尾巴形状似的)通过轨道小车的夹紧螺钉,将  相似文献   

17.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二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通过放在两平行导体支架上的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运动的实验来演示说明“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 ,由于导体与支架的接触电阻太大 ,摩擦也较大等因素 ,往往加较高的电压 ,也不见导体运动 ,而且导体与支架接触处有电火花产生 ,实验效果很不明显。在教学实践中 ,我对该实验作了适当改进 ,实验效果非常明显。改进方法如下 :a .取一段直径约 1 .5mm ,长约 1 0cm的铜导体 ,两端用钳子弯好各接一根导线 ,并按图 1连接好其它电学元件。b .把该铜导体用细线水平地挂在铁夹台上 (使铜…  相似文献   

18.
一、实验目的要求本课教学的目的要求是:指导学生认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性能和它们的用途;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学生通过做课本中提供的“检验物体导电能力”的实验,比较容易建立“导体、绝缘体”的初步概念,但对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却不易理解。因此,设计一个“大地、不纯净的水是导体”的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从实验观察中认识到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认识;有利于学生进行安全用电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对“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演示实验的改进黄州市堵城镇叶路中学熊志全(436131)初中物理第二册新教材第50页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的演示实验,按照课本所示电路进行,对玻璃加热时间较长,且不易使小灯泡发光,因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为了能迅速有效地完成本...  相似文献   

20.
读了1999年第6期刊登的《教材中两例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文,文中提及的第二个改进的演示实验,即玻璃由绝缘体变为导体的实验,改进后确实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尤其是缩短了实验时间,对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实验使用的电源电压为220V,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其实,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实验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当玻璃受热后由绝缘体变为导体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微弱,小灯泡无法显示,只要改进一下显示的方式就可以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这个实验的。如图1所示,将实验用的小灯泡改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