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这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但是在具体贯彻执行过程中,除了个别领域外,其它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令人遗憾地值得纠正的教学误区,这些误区可以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健康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该课程领域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过程中,要想通过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着手点之一应是改变传统教学的备课方式。为此我觉得在体育与健康教学前的备课应实现以下几个转变。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中社会适应目标的行为表现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造就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要求体育课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全面和谐发展为主要目标。评价对象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即强调“有效教学”成果,又看重教学过程中师生状态的表现,评价“好课”的标准从单—性走向多元化,从静态走向动态。因此,探讨和了解“好课”的评价标准对上好一堂课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在基础课程的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在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评价方法等方面,有较大的变革。特别是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必须与个人的品质、人生观、价值观在道德层面上达成一致,强化了德育与体育的联系和有机结合。学校体育既要育体,还要育心。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同时要结合进行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我国独生子女在校生的比例日渐增大,由于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环境优越,加上其家庭的娇惯和社会的不良影响,以及父母在教育方法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孙瑞龙 《江苏教育》2007,(14):108-10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向体育学科提出了“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要求,但从几年来新课程的实施情况看,该领域目标的达成效果还存在诸多问题。广大体育教师往往感觉无从下手,不知该用什么教学内容来实现,而且难以观察和检测。那么,体育教学与社会适应如何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刘鹏 《现代教育科学》2003,(4):46-46,50
一、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功能定位 体育与健康本是相对独立,又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1999年6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中,重新对教学大纲进行补充和修订,其中将原来的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这门学科最大的变化,不只是增强健康教育内容,诸如运动营养、运动环境等内容,而是更加突出体育课程的健康目的和价值.传统观念中的体育教学,只具有单一的学科性质,只是作为学校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只是以身体锻炼和行为实践为主要特征,解决的又是传统意义上的体质问题,其本质就是运动教学.从规定教学内容上讲无非是田径和体操及球类几大类项目的排列组合和运动技术的相对集中、纵向的技术与技能衔接的连续性、横向的起止点固定化的递进过程.过重立足于学科建设,而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其健身、教育、娱乐、竞技等功能,也使学生失去了对"健康"真正意义的全面理解.  相似文献   

10.
情感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要素之一。现代生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学习活动,不仅依靠大脑皮层结构,而且是在情感的参与下进行的。情感是教与学的桥梁,是师生间合作的纽带,是教学过程的催化剂。它在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情感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社会适应"是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五大目标体系之一。"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目标是对过去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社会化目标的归纳与概括,是当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难点和热点。本文从社会适应的概念分析、社会适应目标的具体内容介绍以及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等几个方面入手,以求在教学工作中更加有效的实现社会适应目标,培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相似文献   

12.
张泳 《南昌教育》2006,(11):36-36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实施以来,一个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展现在体育教师面前,其中最大的变化更多的是告诉大家“为什么教”和“教成什么样”。但无论如何变化,这一切均应有利于促进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因为创新是一种超越式教育,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西宁教研》2002,(1):26-26
《课程标准》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体育教学大纲则主要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这两个健康维度。  相似文献   

14.
白文蓉 《考试周刊》2010,(34):155-15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课程的价值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一点明确指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过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学习领域与其它四个学习领域是互为相融的统一的整体.并不是简单的单一的独体学习领域,学生的每项练习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可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所谓“依标施教”,就是整个课堂教学围绕课程标准展开。换言之,就是依据《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就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这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朱春梅 《教师》2010,(12):97-97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一个有充足的精力,有和谐的人际交往能力,有拼搏进取的意志,而且身心健康的人。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的基本理念,体育教学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是指身体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现代健康的观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观念的转变.单纯强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中小学新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状况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等方法对浙江省部分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现状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影响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主要因素为:学校对硬件设施(场地、器材等)的投入不够;各级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理解度、认町度不高;中小学各级领导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较低.针对这些问题,从浙江省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
陈金海 《考试周刊》2008,(16):138-14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将体育学习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将每一个学习领域细分为若干个水平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把心理健康作为重要的学习领域,第一次明确地写入学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这对我们体育教师来讲,既是一种鼓舞,也是一种鞭策.因此.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合理利用体育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寻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把握教学的最佳时机,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第一线体育教师必须要深入研究的领域.对此,本文从达成心理健康的操作要领、目标内容、达成原则及方法四方面进行浅述,为体育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地融为一体、相辅相成,提供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