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外语必须依赖图式或构建新的图式。与外语学习有关的图式主要有四种:场景图式、程序图式、关系图式和语言结构图式。在外语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图式,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词汇和内化语言结构。本文还结合实例,论述了如何在背诵练习中运用图式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认为制约介词“向”和“往”在语言中不同表现的深层机常3是它们各自形成的意象图式不同:“向”形成的是目标指向图式.具有行进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往”形成的是空间定位图式,具有确定性的特点。由此决定了“向”和“往”多方面的区别:共现的介词宾语不同;参与表达位移事件时,对动词的限制和表达现实位移和虚拟位移能力不同;由于语域不同而激活的事件场景不同。  相似文献   

3.
图式是人脑中存在的知识的结构。鲁梅哈特曾指出一个读者不能理解一篇文章的原因可能有三种情况:(1)读者没有具备与文章相适应的图式,在这种情况下根本就不理解文章的内容。(2)读者虽然具有与文章有关的图式,但文章的作者提供的线索不足以使读者的图式活动起来。(3)读者自以为读懂了文章,能够对文章作始终如一的解释,但这种解释并非作者的表达意图,这就是说读者误解了作者的意图。从中可知,建构相应的图式,对正确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可看出,我们在运用图式教学时,不能为图式而图式,我们运用图式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生存还是死亡——质疑“文学终结论”兼“文学边缘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终结论"者以传统文学及其理论作为一个终极的"元",抽空"文学"这一范畴的真实所指,用前现代性的反思宣判了文学的终结。但是,以现代性反思来质疑这一反思本身,就会发现,"文学终结论"及与其相关的"文学边缘论"都是假命题。  相似文献   

5.
在明代,汉语表示“端(饭食)”义的词是“搬”,这个意义江淮方言用“端”。清代“端”替换了“搬”。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两者产生了新的分工。在“搬移”意义上,“搬”适用于大的物体,“端”适用于小的物体。两词的替换方式不是一个代替另一个,而是在竞争过程中双方义域都有变化。  相似文献   

6.
“终结”是剖析《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关键词。恩格斯以明暗两条线索阐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一条是显性的理论线索,即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理论终结;另一条是隐性的实践线索,即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实践终结(这一点往往被人们忽略)。“终结”既意味着包括费尔巴哈理论在内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也喻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创新;“终结”寓意着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终结的同时,也寓意着无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创新,但“终结”不是对过往一切的全部否定,而是“扬弃”。恩格斯一方面揭示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以往一切哲学理论的扬弃,另一方面展现出德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对以往德国一切现实运动实践的扬弃,彰显了人类社会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统一中开创新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意义问题是别尔嘉耶夫历史哲学的核心问题。他认为,尘世的历史是恶的自由的结果,是人类的苦难的悲惨命运。因而,历史的发展不应该是我们传统理解上呈进步趋势的,因为历史的发展进步不会使人达到自由的状态,所以,历史的意义在于终结,历史的终结即人类精神王国一自由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列宁在国内战争胜利后,自觉地把握住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努力实现了党的思维方式的伟大转变,对新经济政策问题进行了可贵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索。但由于客观历史条件的限制,他只是提出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问题,历史要求其后继者沿着其思路走下去。斯大林在国内战争胜利后,却未能自觉适应党所解决问题的变化,仍以处理革命问题的思维方式来处理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使其得出的理论与新经济政策的实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于是便终结了它。这启示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握好实践、理论与其思维方式的内在关联,自觉做到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V不上”和“V不下”之间的对立和非对立,主要受“上”和“下”原型义及相关引申义的影响,在结构内部,动词的语义特征与之兼容者可以进入,否则不能;在结构外部.“V不上”和“V不下”都受外部条件的制约,但结构义上“V不上”结构强调目标性,“V不下”结构强调空间性,两者存在明显的对立;在认知图式上,“V不上”形成的是二雏的目标模式。“V不下”形成的是三维的空间模式,对立是很明显的。而在“上”和“下”通过引申表示“到达、达到、完成”等结果的意思时,“V不上”和“V不下”是非对立的;在空间特点的语境里,两者有非对立的现象,但是在原因侧重上却是对立的。二者的对立是主流.非对立是支流。  相似文献   

10.
简论公共政策的终结——以“孙志刚事件”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政策的终结是指政策制定者通过对政策进行慎重的评估后,采取必要的措施,以终止那些过时的、不必要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孙志刚事件”作为公共政策研究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件,曾一度引起国内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面来探讨“孙志刚事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旨在通过分析“孙志刚事件”前后的政策调整来探究公共政策终结的依据、作用和方式等。  相似文献   

11.
雅思听力具有内容多样性和语言复杂性等特点,在听力理解的过程中,图式会依据题目信息的刺激被激活,对信息进行推理、整合和构建,因此在题目信息的刺激下,心理图式会相继展开激活、推理、整合和重新构建等功能,促使人脑中进行预设和预测先后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2.
与希利斯·米勒一样,哈罗德·布鲁姆也对当前电子媒介时代和后现代社会文化语境下文学以及文学批评和研究的命运“危机”给予了理论观照和关注,并表达了与“文学终结”论相类似的理论观点。但与希利斯·米勒不同的是,哈罗德·布鲁姆的“终结”论论述的对象主体——文学——只指高雅/精英文化文学,并奉“崇高”为其惟一或主要的美学内质与特征;而且,布鲁姆认为文学“终结”的原因是多元化的:诱发和导致文学“终结”危机的原因,不仅来自文学外部的社会文化语境(即电子时代的来临,电子文化消费产品的风行),而且还来自文学内部。他指出,文学的衰落与消亡主要指的是高雅文化文学的终结,而大众文化文学在后现代的消费文化社会语境中的急遽繁殖、复制和扩张,和它通过经典化的文学制度以及文学教育体制对高雅文化文学的挤压、替代,尤其是当代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化,是导致高雅文化文学终结的重要原因。而对这些来自文学内外的诱因,他是极力反对的。布鲁姆反后现代美学的“文学终结”论有其局限性,但在当下社会文化语境中也有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宵 《文教资料》2020,(8):7-8,22
意象图式是一种认知语言学范畴下的理论体系。陆俭明曾提出构式是从对客观世界的感知到表达层面的分析假设,并指出构式的单义性,却未阐明原因。本文以V+Back构式和五字格构式"X也Y"为例,指出汉语和英语的构式皆具有单义性,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构式的内部投射,即定项至不定项的语义投射和定项部分的中心意象域至周边域的认知投射。另一方面汉语和英语的构式形式截然不同,语义却相对固定,背后的动因为人类认知域意象图式的共有。  相似文献   

14.
我国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具有"一次性"、"学历性"和"预备性"等特点,因而被称作是"终结性"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教育已无法满足社会对教师教育的需要,所以2002年以来,一些师范院校开始探索不同学历层次的教师培养方案的改革措施.为促进改革的深化,笔者认为,应在保持高师院校在教师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密切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动向以及地区的需求,从而建立改革的政策和实践连续体.  相似文献   

15.
罗连祥 《文教资料》2011,(11):109-110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西方近代哲学的体系化时期。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康德和黑格尔等一批著名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他们将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到了顶峰。本文通过对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分析,指出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并非意味着"消亡",它以德国工人运动为继承者,以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新形态表现出来,从而显示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革命性品质和巨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普林尼、黑格尔、阿瑟·丹托曾先后提出“艺术终结”之说,尤其丹托《艺术的终结》更是引起学术界持续已久的争鸣。鉴于目前众说纷纭的现状,要弄清“艺术终结”的断言,一方面离不开对理论提出者观点的澄清,另一方面也离不开对新媒体辈出时代艺术现状的考察。从理论层面来看,“艺术终结”决非艺术死亡.但艺术终结之说也自有其裂隙。从新媒体时代的艺术实践来看,“艺术终结”只是幻影,艺术的类型和表现手法发生了嬗变.新媒体艺术作为新的艺术类型日新月异。  相似文献   

17.
巴金逝世曾经被宣布为“五四”传统的“终结”,这样的思维逻辑恰恰表现出了我们与“五四”传统的深刻的隔膜。在纪念“五四”新文化运动90周年的今天,重新检讨巴金这样的“五四”老人的文学价值,恰恰是我们重新认识“五四”传统的最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图式治疗是一种在整合多种治疗理论的有利元素基础上形成的系统而义创新的心理疗法,有限冉抚育策略的创讧和运用是这个疗法的重要特点。图式治疗中的冉抚育就是在治疗关系的适当范同内,向来访者提供童年时需要、但没有从父母那里的得到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19.
作为20世纪比较有争议的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丹托从艺术终结于哲学、艺术史叙事的终结和“艺术界”机制的丧失三个方面提出他的“艺术终结论”.但是艺术并没有终结,只要有人在,艺术就会经久不衰;艺术同时是一个历史概念,一代有一代之艺术;艺术也并非简简单单终结于哲学.因此,艺术终结论值得进一步思考,尤其是在当下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一般认为,词尾“了”表示完成。本文提出“未来时V了”。第一部分探讨“未来时V了”句型及其特点。第二、三部分分析词尾“了”的误用。本文还对能愿动词后面的动词到底能不能带“了”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