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科学的灌输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在本质上与“两课”的目标、任务、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接受是灌输的落脚点,灌输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受教育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接受。正确认识和处理灌输与接受的关系,坚持二的统一,是提高“两课”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转型加速新时期,“两课”教学既面临挑战,又孕育机遇。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仍然是抓好“两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不断改革和创新是“两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规定.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纷繁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市场经济和中国社会转型带来许多问题,对高等学校“两课”提出严峻挑战.面对新形势,必须树立阵地意识,增强“两课”教育的主动性,探索“两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推动“两课”教育进入网络,开拓新世纪“两课”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两课”教育对于当代高职学生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和体会,认为要想提高高职“两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原则;坚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则。这样才能把“两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才能充分发挥“两课”教育应有的教书育人的作用。一、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因受过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训练而具有组织教学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先要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然后根据教学要求,采用一定的教学形式和方…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要提高高职“两课”的教学质量必须坚持三项原则: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原则及坚持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关于推进"两课”建设与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整个社会转型加快的新时期,"两课”教学既面临挑战,又孕育机遇.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灌输”原则,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仍然是抓好"两课”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普通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简称“两课”),是对大学生系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应在坚持灌输原则基础上,运用一些教学艺术,从而实现“两课”教学目的和任务。  相似文献   

8.
王会刚 《教育与职业》2006,(15):136-139
文章根据我国高职高专“两课”教学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有关“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建设性建议。其目的是全面增强“两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引导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苯原理,不断提高学生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和完善学生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来审视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的状况,提出不能用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这个悖论是制约“两课”教学效果提高的瓶颈。只有在高校“两课”改革中贯彻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中提出的“三个解放出来”的要求,解放思想,才能突破这个瓶颈,达到动机与效果的统一,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两课”教学是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从实际出发,增强“两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增强“两课”教学实效性关键在于加强应用性和针对性,注重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头脑;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注重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不断解决“两课”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才能真正提高“两课”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两课”是系统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其目的是帮助、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本文就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充分发挥“两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以就教于同行,来共同探讨“两课”的教学工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状况,有针对性地利用网络传媒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通过对连云港市3所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得出的总体概貌是:大学生对传统理论灌输模式认可程度不高,高校也没能发挥好校园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作用。对此,高校可以进一步从加强校园网站阵地建设、培养大学生媒介素养、构建多样化的网络舆论引领机制、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发挥好网络传媒的独特优势,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要把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知与行、知荣与明耻结合起来。要引导大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人生,以民族精神激励成长,以时代精神鼓励奋进,用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规范行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坚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两课"教学中教学理念、传统教育及学生思想等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职高专院校"两课"的教学改革进行新探,以期使"两课"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按照“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原则,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传播科技文化的桥梁,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要求,能帮助大学生认识成长的正确道路,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社情、农情和民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促进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新形势下要努力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入大学生的头脑、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应该拓展教学场所,将课堂搬离教室,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实地教学。这种"移动课堂"教学模式凭借教学场所置换、教学主体多元、学习主体自主探究等特点,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能力提升的需求,增强了教学吸引力和实效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征程中,我们离不开对中国故事的不断思考、凝练、传播和言说,让全体中华儿女尤其是青年大学生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共产党的信任。讲好中国故事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重要抓手,是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成长的基本要求。习近平"讲好中国故事"思想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新提供了思想指导和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有人提出的“灌输过时论”观点,以及人们对灌输理论的误解,详细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科学内涵和新时期坚持马克思主义灌输理论的必要性。为了提高灌输的效果,我们必须丰富灌输的内容,提高灌输主体的综合素质,全面分析灌输客体,创新灌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期。当代大学生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价值观念上迷茫、困惑甚至虚无。为此,必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一是应针对大学生这个特定群体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二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中国精神;三是引导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理论学习和各类实践活动中,形成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20.
"八荣八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强调以“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深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创新。本文在论述了荣辱观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八荣八耻”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指导意义,强调大学生必须以“八荣八耻”为行动的基本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