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贾平凹小说《高兴》中刘高兴这一人物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特征,并将其与新时期农民形象、传统农民形象进行了比较,定位为“新世纪进城农民”形象。认为刘高兴经历着高兴又悲哀的城市人生,面临生存与精神出路的双重困惑,通过这一物形象的分析概括出“新世纪进城农民”的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2.
“自我意识”反映了作家的精神境界和可以达到的思想高度。高晓声创造的农民形象可分为“自我迷失”型传统农民和“自我觉醒”型新型农民两类形象,这两类农民形象折射出高晓声尴尬的知识分子精英意识与囿限的现代意识。通过对陈奂生、李顺大等农民形象“自我意识”的分析,既可见中国社会发展中农民自身的问题,也反衬出高晓声小说创作中强烈的自我意识思维活动,进而指出:作家要建构独立、自由的自我意识,这样才可以丰富与促进作家对文学形象的创造。  相似文献   

3.
传统中国文化作品充满了对农民负面形象的构建,而1995—2000年问赵本山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连续推出的六个以农民生活为题材的喜剧小品却从正面入手,充分展示了中国农民形象的阳光面,重塑了一系列正面的农民形象,在中国文化作品中独树一帜。这些小品中突出的语言和文化策略——幽默、依附性、颠覆性和对农民生活的美化也使我们对中国农民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民族文学的传统其主要构成部分是农民形象.屠格涅夫笔下,农民形象虽不占优势,但却渗透着社会意识的新观念,这与传统型的农民形象有着根本区别.他所塑造的农民形象有异于诸多民粹派作家,而走向了人民大众.实质上是宗法制文化与资本主义新文化相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具有负面人性是尉然小说所刻画的农民形象的突出特点,如他作品中固执狡猾的农民形象、懦弱贪婪而又有强烈报复心的农民形象、“围观”群众的群体农民形象等即可为证。这样一来,他所刻画的农民形象就避免了凝定和僵化而走向清晰鲜明、真实可感。  相似文献   

6.
俄国民粹派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有圣愚式农民形象、麻木不仁的农民形象、觉醒者等大致三类群像;中国乡土作家群乡土小说中的农民形象则大致可分为阿Q式农民流浪者和闰土式的农民形象。从两者比较中得出结论有二:首先,两国处于探索阶段的乡土小说创作都具备深刻的启蒙意识,并都伴随着一种深沉的寻根意识;其次,通过圣愚式农民形象和闰土式农民形象的比较,我们看到了两国给予不同的宗教意识和道德伦理意识层面上的不同的乡土小说创作。  相似文献   

7.
西和山歌创作的民间修辞是西和农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紧扣表意、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较之传统文人修辞更朴素天真、憨态可掬,具有明显的农民群众草根艺术特色,是西和农民群众性格特征在文化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新历史主义小说对知识分子的描绘,总是在浓重的传统文化背景中凸现他们的精神孤独状态,或揭示他们在特定文化语境中人格理想与生活世界的错位。农民形象在小说中往往被作为一种文化符号来运作,使农民的幽暗人性、灾难命运与传统文化联系在一起。表现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压制,则神入到受害者的内心世界,从她们畸形抗争的行为方式中映射其主体意识和自然和性的失落。  相似文献   

9.
单伟 《华章》2011,(35)
中国农民形象在油画中的不断发展变化既受社会思潮变迁的影响,也受艺术思潮变迁的影响.中国油画中农民形象的变化深刻的反映了中国特定历史阶段的历史现实.由于中国社会所处的历史、艺术背景不同,表现农民形象的手法不同,各个阶段农民形象的面貌与特征也各不相同,从而使各个阶段绘画中的农民形象承载了不同的社会深意.  相似文献   

10.
小说《台阶》中父亲的形象充满了矛盾,他既自尊自强,同时又特别谦卑,另外在他身上还有勤劳节俭等美德。他是中国传统农民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时期农民价值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磨合、交融。农民价值观念的矛盾冲突更加突显,从根本上要求农民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培育起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念,为农村、农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精神保证。当代农民价值观念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冲突表现在十个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探索更新农民价值观念、塑造现代农民形象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狗儿爷涅槃》是80年代中期的一部优秀剧作。通过对狗儿爷这一传统农民形象在三次大的社会变动中心路历程的书写,刻画了一个人、一段历史;展现了近代几十年的社会历史变迁;展示了传统农民在社会转型中的阵痛,新旧观念的冲突以及对中国传统农民在新时代的处境及出路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从小品到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形象的转变。在小品中,赵本山所饰演的始终是个丑角,常常以农民的身份模仿其他社会阶层,他的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在电视剧《刘老根》及《刘老根二》中赵本山塑造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农民企业家形象。《马大帅》中的马大帅是一个屡遭挫折的农民民工形象。《马大帅2》中的马大帅是一个在城市里扎下根,发迹了的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14.
赛珍珠是美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位独特且重要的作家。除农民形象和女性形象外,赛珍珠还塑造了一系列既继承中国文化传统、又接受西方先进文化滋养的中西合璧的青年男性形象,《大地三部曲》中的王源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试从王源形象出发,深入探究赛珍珠的文化理想和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5.
鲁迅小说农民形象系列谈李武秀从辛亥革命到“五四”前后的描写农民的小说中,鲁迅塑造了“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农民形象系列,诸如七斤、闰土、阿Q、祥林嫂、爱姑等。通过这些形象塑造,反映了鲁迅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吃人的罪恶制度的极度仇恨,对中国广大农民悲惨命...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成功塑造了花妖狐魅、科举士子的形象,其中的农民形象往往不被人注意。但是《聊斋志异》写到农民的有四十多篇,占全书的十分之一,其中的农民形象作为一个类型,不应被忽略。农民形象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价值观、审美观更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农民形象经历了从苦难者形象到"新农民"形象的历史转变。农民形象的塑造就是一个带有叙事者强烈幻想色彩与对"未来"良好愿望的叙事过程,一个理想的实现的过程。"农村新人"、"新农民"、"新式农民"等等对"新"的持续不断的追求和"新"农民持续不断被创造也说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小说中的男性形象大致经历了从农民到土匪到知识分子的角色演变;由表现男性形象的美到表现男性形象的丑;由表现农民、土匪形象的“他者”到知识分子形象的“自我”心灵的关照。然后试图阐述这些男性形象的共同点,即他们都有农民意识和比较隐蔽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八十年代史诗性的文学作品,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一位新时代的农民形象——孙少平。他在拼搏进取中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树立起具有平等观念、自主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的新的农民形象,标志着新的中国农民文化品格的开创。  相似文献   

20.
侯敏 《现代语文》2008,(1):39-40
端木蕻良的小说中描写最多的,刻画得最真实、最成功的应属农民形象.本文试图论述端木蕻良是如何塑造这些人物形象的.与此同时,笔者指出,在端木蕻良塑造的这些农民形象中,主要表达了农民的两种性格特质:一是东北人民的无比粗犷的性格;二是浓重的忧郁的性格.通过这两种性格特质的分析,揭示出这些农民形象与端木蕻良自身,以及时代命运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