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黄河是我们华夏儿女的"母亲河",但华山是我们炎黄子孙的"父亲山",恐怕就没有几个人详细的了解了.其实,华山和黄河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被誉为"中华之根".中华、华夏、华人的"华",都与华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工程建设与档案》2005,19(4):276-276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31.8万km^2,平均海拔4200m,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长江水量的25%、黄河水量的49%、澜沧江水量的15%都来自这一地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中华水塔”,是我国生态地位极端重要和生态极其脆弱的地区。维护三江源的生态平衡,确保“中华水塔”的安全,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规划,国家将投资75亿元用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  相似文献   

3.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去年七位中年作家以徒步的方式分别从七条路线“走西藏”,今年6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和博库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走马黄河”田野文化考察活动,作品由中国青年出版社结集成“行走文学丛书”。博库网站同时开设“行走文学”网页,全程关注“走马黄河”的进程。 作为“走进西藏”的策划者之一、也是本次“走马黄河”策划人之一的中国青年出版社策划部主任黄宾堂,在谈到这次“走马黄河”活动时说,我们有意识地在以下三个方面力求有所突破:打出了“行走文学”的旗号,让作家们走出书斋,走出思维的栅栏,走向自然的生活。这种行  相似文献   

4.
《今传媒》1998,(5)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华山自古以来就因其险峻而令人充满敬畏,但你可曾想到,风光摄影家黄继贤怀着对它满腔的热爱,履险若夷,来来回回一百余次登临华山,坎坎坷坷二十多载魂系云天,跋山石,越溪涧,攀松崖,沐风戴雨,迎春送冬,耗尽心血,历经艰辛,...  相似文献   

5.
黄河孕育了华夏文明,成就了自身“中华民族摇篮”的美誉。研究地方新闻报道中黄河形象的变迁,对于进一步构建黄河形象、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梳理1949年到2019年间河南日报关于黄河形象的重大新闻报道,可呈现出黄河形象系统的动态建构过程和黄河流域发展的时代特征,有利于进一步弘扬中华悠久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6.
送华山     
华山同志去世了,新闻界的同志,特别是在战火纷飞年代同他并肩战斗过的老同志,几乎都潸然泪下,为中国新闻界一代明星的陨落而惋惜悲痛。华山同志是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战争中投身新闻事业,在决定中国命运的解放战争中写下大量名篇而一举成名的。一九四七年,郭沫若同志在一篇文章中饱含激情地讴歌中国历史转折关头的新闻记者。他写道:“无数勇敢正直的新闻记者,他们正是今天的左丘明、司马迁,我感觉着我们今天的文坛上应该推他们为祭酒。”“新闻记者的报道文学应该是最新最进步的一种文艺形式。把现实抓得那么牢,反映得那么新鲜,批评得那么迅速!它们成了我们每天的生命。我们每天清晨和晚上,就象中世纪的人要受着神的启示一样,我们是受着新闻记者启示的。”用郭老这段话评价华山是恰当的、公正的,对华山来说也是当之无愧的。他是勇敢正直的,他把现实抓得牢牢的,他反映战争是深刻而生动的,他揭露敌人是犀利而无情的,他不仅启示了正在进行血与火斗争的千百万人民,而且象左丘明、司马迁那样,忠实地纪录历史前进的足迹,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史料。为了悼念新华社的这位终生驰骋沙场的老战士,我们这里发表周原同志写的《送华山》一文。这篇文章是激情之作,愤笔之书,是作者含着泪水写下的。它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华山,熟悉华山,使我们在读他的作品时,他那独具特色的品德,性格和精神风貌跃于眼前,更深地怀念他,学习他。愿华山作为新闻界的良师益友留在人们心间。编者  相似文献   

7.
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华山同志是以写战地通讯著名的。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他写的东北战场通讯,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一九四六年八月二十八日.我军撤出承德,华山很快就写了《我们还要回来的——承德撤退记》。一九四六年九月十四日,延安《解放日报》第四版头条地位刊出了这篇通讯。今天重读这篇通讯,我们好象又回到了那内战阴霾笼罩中国上空的年代。从写作角度看,战争题材,进攻易写,撤退难写。然而难题出佳篇,华山恰恰成功地写了一个难写的題目。正如马铁丁一九六○年为华山的《远航集》写的序言中说的,“我们还要回来的”,“好象一个金属的锤子,轻轻地在读者心弦上一击,立即引起了共鸣。”  相似文献   

8.
<正>黄河档案是人民治黄生动实践的真实记录,是一代代治黄人智慧的结晶,承载着黄河治理的历史记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黄河文化的重要纽带。在国家“黄河战略”提出的大背景下,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档案信息化为关键抓手和突破口,做好传统档案工作向数字化转型,对推动山东黄河档案事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明天启三年(1623)三十八岁的徐霞客,又进行了一次极有价值的"有方之游"。是年二三月间,他一边牵挂着高堂老母,一边以其矫健的身姿依次游历考察了河南嵩山、陕西华山、湖北太和山(武当山)这三座中华名山。所撰日记就笔者研读比较,看来还是以华山游线上的所记最为珍贵,因为它给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两笔重要的史地信息。  相似文献   

10.
华山,这位善于写通讯报告的新闻记者和作家,过早地离开了我们。然而,他的许多富有感染力的作品却仍然铭记在人们的心中,鼓舞人们献身四化,永远奋进。在《文学不能代替新闻》一文中,华山曾响亮地说过:“一个新闻记者应该经常抓住时代的脉搏.”我们回顾一下华山在不同时期的经历,重读一下他的一些作品,可以这么说,他的命运是同时代、同人民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他的脉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中央和部分地方,广播电视台都出现了一些新型的新闻节目组合,比如:CCTV“新闻30分”(午间),黄河电视台“黄河新闻”,东方广播电台“东广新闻”等等。就从“新闻30分”、“黄河新闻”、“东广新闻”来看,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三者都在探索怎么样使新闻节目既成功地担当起党和政府舆  相似文献   

12.
难忘华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山同志去世已经十几年了。也许,有些年轻的编辑记者已经不知道华山的名字了。但是,凡是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对新华社记者华山气势磅礴的战地通讯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时代前进了,党的新闻事业已空前发展,我觉得,新闻界不应该忘记华山同志,不应该忘记他给我们留下的那些宝贵的、纪录了一个伟大时代的新闻精品。 战地记者中一颗耀眼的星辰 我与华山相识在解放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夕。抗战胜利后,我随新华社的先遣队从延安赶赴东北,途经承德时,被留在《冀热辽日报》工作了几个星期。这时,华山正在该报当记者。报社的编辑记者不多,吃住都在一起,几天下来,大家就熟悉了。华山给我的印象是:尽管他言语不多,但待人、做事都满怀激情。加上我们先后都在延安鲁艺学习过,所以很能谈得来。不久,党中央电促我们先遣队立即赶往东北,我便与华山匆匆地分手了。半年后,我读到了他  相似文献   

13.
在新闻战线开展“走、转、改”活动中,我们采访了华山挑夫。经历了春、夏、秋三个季节,历时6个月,拍摄新闻照片300余张,采访笔记达3万余字。2012年9月28日,13000余字的《攀爬在奇峰险道间的搬运工——走近华山挑夫》见于报端。之后在第十三个记者节来临之际,荣获陕西省新闻战线“走、转、改”好新闻奖。  相似文献   

14.
今天,北京风雨凄蒙,一片秋色。我听完电话,缓缓放下耳机。——华山弃我们而去了! 一阵深沉的悲恸升上我的心头。怎么?最近一个时期送走了一个又一个同年战友,而今天又轮到我来哭华山了,垂暮之年,相迫何急!? 早就知道华山患病,但天南地北,无由把握。何况他的病拖的时间很久,并且时常传来“好转”“稳定”的消息,正因如此,今天这噩耗就特别惊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电视直播成为一种生活场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宏  吴镝鸣 《青年记者》2008,(12):24-25
超越国界的报道 不夸张地说,这次汶川大地震的影响是跨越国界和超越意识形态的,比如,我们在汶川大地震的新闻报道中经常听到“大爱无疆”、“天佑中华”这样的用语,听上去有点像宗教语言。在我们所接受的长期教育中,“博爱”这个概念一直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换句话说,我们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博爱”,我们坚信的是阶级的爱,不是无缘无故的爱。但是,在这次抗震救灾中,  相似文献   

16.
长城起舞黄河唱,华夏儿女喜气扬。载歌载舞庆“七·一”,歌唱祖国歌唱党。钢水奔流油如海,麦浪滚滚谷满仓。高新科技结硕果,国防力量坚如钢。政通人和百业旺。综合国力日益增,功追改革与开放。“三个代表”做指导,民族复兴定有望。档案服务双文明,中华盛世万年长。中华盛世万年  相似文献   

17.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孕育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可是,她也有善变的一面,自古以来黄河给两岸的百姓带来无数次的灾难。因此,治理河道在古代也是帝王非常重视的领域,几乎每个明智的帝王都大肆修建水利工程,造福百姓。可是在上世纪70年代,人们发现了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产生了影响,从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成为该领域热议的话题,并由此产生了河道治理与生态环境的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8.
目前,沿黄九省(区)的博物馆、图书馆等与时俱进、腾“云”驾“网”,充分利用新媒体、大数据技术,让藏在深闺中的文博机构资源、品牌优势,通过互联网平台,走进千家万户,为黄河文化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受众。文博机构还通过联动的形式,围绕同一个主题来传播黄河文化,或通过开发文创产品,创新黄河文化传播方式。这些创新举措,都是黄河文化传播的有益尝试,值得在推广实践中完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素有“黄河之都”之称的兰州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穿城而过蜿蜒百余里的黄河见证了它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有一所创建于1909年的百年名校兰州大学,它秉承“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校训,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庆祝伟大的共和国50华诞,我们江西电视台总编室栏目科编辑了90分钟的《中华大家园──庆国庆民族歌舞荟萃》,充分反映幸福生活在中华大家园里的各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岁生日,倾心歌唱美好生活的动人图景,歌颂各民族的大团结,歌颂伟大祖国繁荣昌盛。整个节目体现出热烈、欢快的节日气氛,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们进行了多次讨论、反复酝酿,特别是为了突出“中华大家园”这个主题,可以说是整个栏目组都竭尽心智,经过反复推敲,多方比较、取舍,终于确定选用《爱我中华》、《中华大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