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健全的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而完善的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保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民主与法治的制度架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重建人与人之间诚信友爱的关系,从而创建一个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中,彰显中国特色既具有工具合理性又具有价值合理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彰显中国法治文化特色,意味着在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既要尊重中国社会现实,也要融汇中国传统法律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3.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化为公民的内在信仰。为此,必须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伦理建设;在法律伦理价值观中要吸纳其他民族的先进法治理念,更要彰显中华民族固有的法律文化;在立法、司法和执法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法律伦理价值观,真正做到立法为民、司法为民和执法为民;最后,要加强社会成员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法治是一种具有独特优势的治国方式,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是一种具有鲜明特征的人民信仰、民族希望和国家力量。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必须明证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必须与广大人民的利益一致。本文对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政治性、群众性、科学性、现实性特征进行研究,以便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于现代社会发展视角下的法治理念,是对现代社会中国经济、社会、法治的经验总结;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政党对中国法治理念的深化。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映射出社会法治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对此,笔者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法治理念的培育路径探析,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育方法。  相似文献   

7.
如何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结构变化的新情况,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一个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法治政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过程中,法治政府将呈现出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应当是民主法治的社会。其中,民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障。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首次明确地对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出了规定。可见,政治文明与法治理念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必然联系,必须把握好二者的关系才能推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走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11.
法治观念产生于西方文化语境中,它在深受儒教传统影响的韩国社会的植入必然有其艰难的制度化历程。传统的韩国法观念与现代法治融合演进的历史进程,证实了法治在非西方文化语境下生成有其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法律与道德,存在着融合、疏离、互补、互动的关系。现代社会倡导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与道德,正确认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现代社会现实中存在着在实施德治方略与法治方略的时候陷入误区的问题,使得德治与法治产生冲突,正确地认识这些冲突有利于使社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法治和德治的边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亚里士多德对法治的定义 ,法治必是良法之治。在这个意义上 ,法治即德治。但我们却往往在不同于“法治”的意义上使用“德治”一词 ,这就引出了如何确定它们的边界问题。当前理论争论和道德实践中的种种问题都与两者的边界不清有关。法治和德治的边界体现为三个方面 :法治和德治都是人治 ,但法治是众人之治 ,德治则是精英之治 ;法治和德治都是治国方略 ,但法治是程序之治 ,德治是人情之治 ;法治和德治既治民又治官 ,但法治重在治官 ,德治重在治民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国的法治思想既继承了我国古代法治思想的优秀成果,又兼采西方近现代法治思想的精华,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法治思想。尤其是建国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代中国的法治化进程不断向前推进,中国目前稳定高效的法治环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法制思想内容丰富。主要表现在 :重视法制建设 ,强调经济建设与法制建设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从历史借鉴的角度大力提倡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 ;坚持用法律手段反对腐败。  相似文献   

16.
现代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改革开放的历程是市场机制与现代法治逐渐融合的历程。浙商之所以能成为"当代中国第一商帮",很大程度上可归功于其形成时期的"准法治环境",而今天的浙商经济面临的发展困境,又取决于能否更好地将市场经济与现代法治相融合。站在法治语境下分析浙商形成的历史缘由、思考浙商转型的必然性和基本途径,也是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7.
道德和法律分属不同的规范体系 ,二者即相互对立 ,又相互统一。通过探讨道德与法律以及“德治”与“法治”的辨证关系 ,可以看出“德治”与“法治”的结合是由两者内在矛盾交互作用而产生的必然结果。也只有走“德治”与“法治”的相结合的道路 ,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法治是治理国家的基本形式。在中国治理史上,法家提倡“法治”,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和丰厚营养。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不懈的探索,我国最终走上了“法治”建设的科学治国之路。从历时性的角度考察法治中国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目标之一。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有着鲜明的发展脉络 ,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以德治国”方略的提出 ,总体方向是理论上的逐步成熟与实践上的不断完善 ,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