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虹  黄越 《辽宁教育》2001,(7):105-106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短的东西.现在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老师的这把尺子量一量这支铅笔有多长.谁愿意上来量?……  相似文献   

2.
潘虹  黄越 《辽宁教育》2001,(8):105-106
师:我们已经学会了用厘米做单位量比较短的东西.现在老师想请一名同学到前面来,用老师的这把尺子量一量这支铅笔有多长.谁愿意上来量?……  相似文献   

3.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老师问学生:“怎样量5分硬币的周长?”学生通过预习会回答:“用硬币在直尺上滚动一周,便可知道此5分币的周长。”教师在肯定此方法后又提出:“怎样量啤酒厂的圆形大水池周长?”可能学生会说:“用皮尺绕水池一周.即可量出水池的周长。”教师继续提出:“用绳子绑住粉笔头旋转一周.形成的轨迹也是圆.又怎样量此圆的周长?”[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前不久,听一位老师执教“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其中一个环节是认识1平方厘米,老师组织了这样几个教学层次:1.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  相似文献   

5.
新班主任倪老师闪亮登场,用让同学们采访的方式介绍自己,赢得了一片喝彩。倪老师的讲课呢?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有幸聆听了一堂数学活动课——《周长是多少》(苏教版第5册),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数学活动课蕴含的无限魅力。魅力之一:教师引导——醉翁之意不在围情境回放:1.学生合作用学具盒里的线围图形。2.展示成果,组织交流。学生展示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长方形、心形、圆形、五星。讨论:要知道围成的长方形周长是多少,怎么办?生1:用尺子量出长和宽各是多少,再算出周长。讨论:要知道围成的圆形周长是多少,还能直接用尺量吗?(生摇头)有什么巧妙的方法?生2:把这根线拉直,量一量这根线的长度就行了。老师按学生的方法用学生尺测量围圆形线的长度。  相似文献   

7.
我们以往批改数学作业都是用“#“”$”来评判学生答题的正误.这种生硬的做法可能会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麻木的感觉,也可能会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如果教师在数学作业批改中巧妙使用评语,既能弥补这些不足,便于学生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评语能发挥老师“导”的作用在作业批改中,如果发现学生出现审题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上的指导.如用“先找标准量“”要解答问题需哪些条件“”用假设法试试看”等评语指导学生的思路.学生…  相似文献   

8.
课堂的精彩往往起于教师的一瞬闪念,学生的一个质疑,老师的一次尝试,学生的一个奇想。缤纷精彩成于课堂瞬间,我们老师需要用慧眼去捕捉,用慧心去品味。  相似文献   

9.
《小学青年教师》2003,(2):20-20
成长足迹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小学一年级管伊琳这学期我学会了拼七巧板和买东西,学会了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这道题:男生50人,女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几人?郭老师教我们用口算的方法来算,还教我们用竖式计算。我们的老师真好!这两种方法帮助我解决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宋老师执教的这节数学课,为学生达成“会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这一具体目标搭建了有效的平台。一、制作活动角是为帮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数学活动包括低层次的行为参与活动、较高层次的情感参与活动和高层次的思维参与活动。宋老师在引导学生制作活  相似文献   

11.
赖杉 《四川教育》2001,(10):22-22
一、比比谁最高 师:小朋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准备组织班级歌咏比赛,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我们需要统一定做服装。但老师现在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同学们的身高,怎么去买衣服呢? 生:我们自己量身高。 师;真能干,那你们测量自己的身高时用什么长度单位呢? 生:用米或厘米作单位。 师:真聪明!现在请各小组长负责本组组员身高的测量工作,组长做好记录。比一比哪一组组织得最好,量得最准。先测量完的小组还可以量一量其它物体的长度。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画“正”字做好记录。 师:请看黑板,班上…  相似文献   

12.
范从芹 《广西教育》2012,(29):12-12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老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理念已逐渐被老师接受。但纵观眼下的数学课堂,不难发现一些矫枉过正的现象。比如学习材料的选择,现在一要上公开课,老师就开始绞尽脑汁思考,用什么材料揭示新知呢?用什么材料贯穿整节课呢?课本被闲置一边,难道非得用课本以外的材料才行吗?因此,合理选择数学学习材料很重要。  相似文献   

13.
案例一:圆的认识的课堂导入(陈老师)师:我们先一起做一个游戏。(老师示范表演:一段细绳,一端系着小球,另一端用手拽着甩小球。)生:学生模仿老师甩小球。(玩得很高兴)。师:用这根细线,一端系上一根粉笔,另一端用手按在黑板上,把刚才小球运动的图形在黑板上画出来。(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老师画,再请学生自己画一画。)  相似文献   

14.
李青 《湖北教育》2004,(1):53-53
“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7毫米”“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8毫米”“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8毫米多一些。”这是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让学生用尺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时出现的场面。  相似文献   

15.
周育俭 《江苏教育》2012,(34):39-40
在执教《圆的认识》一课前老师让学生买好了崭新的圆规。"圆规"这一新鲜的物品带给学生很强的感官刺激,学生急于想用圆规来画一画圆。手握新"圆规",从而想学会如何用它画圆这一急切的愿望是学生这堂课的一个学习背景,课堂上教师问出了"同学们会画圆吗?""用什么画呢?"这样的问题正好迎合了学生的学习需要,老师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用"圆规画圆"就是把握了学习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6.
有一次,我去邻居家玩,看到邻居家用多种正多边形地砖铺成的地板,这不正是我们刚刚学过的镶嵌吗?老师讲过有的正多边形(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用某两种正多边形也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我想:老师说正方形可以镶嵌成一个平面图案,  相似文献   

17.
"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5毫米。""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6毫米。""老师,我量出的厚度是6毫米多一些。"这是笔者在教学"厘米和毫米"一课时,让学生用尺测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时出现的真实一幕。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是小学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老师在教学时,就一定要注重数学课程的生活化,通过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案例来进行,并指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进行一定的数学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地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9.
纪坤鹏 《成才之路》2009,(36):I0018-I0019
一、教学片段 初中二年级“无理数”。某老师公开课教学片段:用……√2引出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概念→实数概念→老师出示一组练习,其中一题是:  相似文献   

20.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布置学生做适量的作业并加以认真的批改,乃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但如何既更好的发挥学生做作业的作用,又使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量不致过重,还有待于进一步商榷,本文想就此问题谈一些看法。一、传统的批改作业方法传统的批改作业的方法是:学生把作业交给老师批改,老师辛辛苦苦地把学生的作业改完,再发还学生。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沿用这种传统方法。二、改进批改作业方法之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