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记得美国教育家杜威打过一个比喻:"教师,一个引导者,他撑着船,学生用力地用桨把船划向前."可见,教师是船长.大脑里不仅装着航线(课程新标准),还要装着全船人员(学生)的生命安全.每次的远行需要船长有足够的智慧和胆量.智慧又从哪里来?是在平常的工作实践点点滴滴中总结出来.干工作有三种:第一种是埋头苦干;第二种是低头干活、抬头看路;第三种是平时不干,专拣有好处的干.你会选择哪种做法?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是笔者,笔者会按照自己的意识选择第二种做事方法,尤其是现在.有人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很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师反思的重要性.说明干活也需要看路况.  相似文献   

2.
一个高效而灵动的课堂,必然是预设与生成的完美统一,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丰富着预设。课堂上的生成,一方面确实存在节外生枝、旁逸斜出的问题,但反过来,它可能就是枝外生花、疏影横斜。运用之妙存于一心,有灵心则妙手生花、妙趣横生。课堂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旅程,是一个学生思维放飞的旅程,其问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名医一把刀,名角一台戏,名师一堂课”。教师的功底在课堂上得以凸显,教师的价值在课堂上得以实现。课堂不应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场所,而应当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精彩课堂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天地,是师生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学生向未知挺进的旅程,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  相似文献   

4.
生成式教学的基本特征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叶澜教授将其比喻为:“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在化学教学中,生成式教学就是指在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以即时出现有价值、有创见的化学问题或教学情境为契机,善于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从而达成或拓展教学目标,使教学获得成功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5.
利用计算机图、文、声、像、动等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达到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小小的船》中“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需要让学生理解月儿和船的相似点是“弯弯的”、“尖尖的”。教师此时运用课件展示:只见美丽的星空中是弯弯的月亮,天底下是小小的船。用鼠标点击地上的小船,通过动画效果看到小船慢慢与月亮重合,这分明表现出弯弯的月儿和小小的船是多么的相似。教师边演示边问:“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呀?”看着演示,读着课文,学生顿悟:作者把弯弯的月儿比喻为小小的船,是多么恰…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共创奇迹的时空;是向未知挺进的旅程;是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是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是教师锻造个性魅力,提高自身修养的阵地。  相似文献   

7.
对于教育来说 ,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们习惯于把师爱比喻为母爱 ,但这仅仅是比喻而已 ,因为二者的社会内涵有很大不同。其根本区别在于师爱是一种理性的爱 ,是教师在育人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它博大、纯洁而又高尚 ,它蕴含着对社会的责任与未来的期望 ,它是立体的、全方位的 ,灌注于教育的全过程 ,那么 ,如何赋予师爱理性色彩 ,充分发挥教育效力呢 ?首先 ,建立育人的感情基础 ,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一个教师 ,他有再高的智慧 ,如果他根本不爱学生 ,也的智慧便无用武之地。一个暂时水平不高的教师 ,如果有强烈的师爱 ,他会刻苦奋进 ,努…  相似文献   

8.
韩先领 《河南教育》2005,(10):27-27
一则新颖别致的导语,能把学生引入兴趣的大门,就像戏剧的序幕,令学生心驰神往;更像投石激浪,让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点燃智慧的火把。一粒沙里见世界,虽然它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头,却熔铸了教师的智慧,凝聚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在语文课导语的设计上,要注意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是一段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旅程,更应该是一段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有机融合的智慧之旅。 课堂教学的艺术化和艺术化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用自己的智慧,巧妙引导,使课堂犹如一首优美的散文诗,形散神聚,美在学生的不可预料,美在老师的随机应变。而在这首散文诗中,话题感召是关键。构建一个阅读话题至关重要。因为一个精巧的阅读话题,能够在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架起一座密切联系的桥梁,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顺畅。  相似文献   

10.
教师语言的幽默哪里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学安 《云南教育》2002,(34):16-16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过:“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幽默如一根拐杖,一只船,一座桥,帮助人们渡过心灵上的难关。那么教师语言的幽默从而何而来?形象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在教学中比喻虽然运用得最经常、最广泛,但是,并非任何比喻都有幽默感,关键在于新奇恰当。有位历史老师在讲到19世纪末英德竞争时,比喻说:“德国作为帝国主义筵席上的迟到者,是根本不满足得到一些残汤剩菜的。它像一个吃不饱的饿汉子,自然首先盯着英国的那个大盘子……”这一连串的形象比喻,既新奇恰当,又幽默风趣,确切地揭示…  相似文献   

11.
名师工作室成员冀永琴在结束宣化区新入职教师培训讲座结束时说:"追求简单、实用的有效课堂,努力把课上得轻松、快活,让教学成为充满智慧的旅程,把每一个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是我的心愿。"话音刚落,会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宣化区阁西街小学名师工作室,是在宣化区教师研训中心的扶持与指导下,打造的学校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刘红 《林区教学》2011,(11):27-28
语文新课导入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创造,它折射出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智慧。巧妙借言,用他人智慧启迪教师自身智慧进而点燃学生智慧,也能在起课之际掀起课堂小波澜,凝聚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教学智慧是教师施教的根本凭借,它像神奇的圣光,能点燃学生的灵感和创造的火花,而让教学收到神奇之功。下面谈语教师的几种教学智慧。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最好方式,在师生共同协作的双边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会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就现代教育的终极点来看,不外是传授生存本领、激发全新精神和引领心灵旅程。无论是传授生存本领、激发创新精  相似文献   

15.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批的知识创新人才,而知识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智慧型”教师。缺乏智慧的教育导致教育活动与学生的鲜活生命脱节,导致知识与智慧脱节,导致科学与人生脱节,缺乏智慧的教育剥夺了学生的自由和快乐,教给了学生知识却没有教会学生生活,缺乏智慧的教育扼杀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不能赋予学生真正的人生幸福。因此,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智慧型”教师,探讨有关“智慧型”教师的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王芝 《学子》2012,(6):40-41
我们常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比喻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后,他对知识的记忆会特别深刻,掌握得也特别牢固。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陷阱",诱使学生出错,  相似文献   

17.
歌唱教学的过程中,为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教师的意图,“比喻”被常常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怎样正确地表述和理解这些比喻,成为声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试图从解释歌唱教学中常用的几种比喻入手,为声乐教学提供较准确的说明。  相似文献   

18.
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辛勤的园丁,这的确是一个恰当的比喻。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师都会倾尽自己的全力辛勤培育每个学生,希望他们快快成长,早日成才。  相似文献   

19.
我希望我的学生不仅拥有知识,而且拥有智慧;我期望我的数学教学成为师生智慧生成的旅程;我盼望我的数学课堂成为师生智慧互动共生的乐园;我渴望成为一名智慧型教师,为学生的智慧人生奠基,带出一批批充满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于是,我在教学中研究,在探索中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思考中生成智慧。我愿用我的一生,去追寻充满智慧的数学教学,去追逐智慧教学之梦。  相似文献   

20.
陈碧柳 《考试周刊》2010,(19):51-52
智慧的教师总是能够利用种种教学手段催生学生的灵气与智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追问艺术是催生学生灵气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所谓追问,就是类似于苏格拉底的“精神助产术”,教师运用比喻、启发等手段,用连续提问的形式,要求学生作答,从而使问题不断深入,智慧不断产生。当然,追问不是处处都有效的,不分时机地滥用,就会陷入“一问一答”式灌输教育的泥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有效的追问应该把握最佳时机,用在智慧的催生点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