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言是生命跳动的语言,是图景灵秀的语言,是人性灵动的语言,是充盈智慧的语言。所以,对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语词、每一个句子、每一段文字,都需要阅读者用心灵去经历、用真情去解读、用智慧去品味、用生命去体验,  相似文献   

2.
汉语言是生命跳动的语言,是图景灵秀的语言,是充满智慧的语言。对每一个汉字、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每一段文字、每一篇文章,都需要我们用心灵去经历、用真情去解读、用智慧去品味,用生命去体验。《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朗读,在朗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咀嚼、消化,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学好语文对每一个人的一生都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然而什么才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本色?又如何让语文课堂能够"简单、扎实、有效"?并进一步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项能力,去"伪"存"真",让教育教学回归"真"课堂?这些都是我们要重点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文章从教学形式、教学情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语言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生成的“动感地带”,每一堂课都是不可重复的师生情感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我们折服于优秀教师们丰厚的底蕴、精妙的设计、入化的教艺,尤其是他们在课堂生成中展示出的无穷智慧。在时刻变化着的课堂中,他们能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用智慧引领智慧,使“动感地带”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李玉凤 《考试周刊》2011,(67):30-31
素质教育的推行.减负的呼声.没有阻止学生幸福感的缺失。语文教师应舒展智慧,引领学生学会书写自赏、自选、自足的幸福。师生分享书香浸润,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增强自信,学会赏识自我,在游戏和活动中,体验自赏的幸福,让学生真正认识自我、找到优缺点、找准位置,用勤奋来弥补不足。去体验努力过程的快乐.用自主能力去守望自足的幸福.  相似文献   

6.
余秋雨先生说过,作文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表达和沟通”。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是不能复制的个体,他们有着全然不同的先天禀赋和生命体验。因此。作为生命个体“反映生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形式——作文,应当具有个性,也就是说,个性化是作文的“精神”,是用自由之笔,写自我之境,抒自得之情,表自觉之意。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课程改革如强劲春风给中小学课堂带来了新的生机,过去机械的程式化课堂正逐渐被摒弃,一种新的"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生命课堂随之生成·课堂教学不再仅是教师的"预设",更多的是学生生命智慧的灵动和生成·灵活的"预设"缔造了"生成"的美丽;智慧、灵活的适时"生成",充分显示出"预设"的灵活·智慧的数学课堂呼唤着教师备课的机动和上课的灵活,呼唤着让"预设"在"生成"中"活"起来·  相似文献   

8.
创新教育是全方位、全过程的教育。它既对学生,也对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在学科中培养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造性地教是为了创造性地学。小学音乐创新教育要求学生从音乐中学习音乐,从音乐中获得美感体验,从音乐中体现学生的审美价值情感和创新智慧价值,让孩子们在音乐学习中体验成功、享受成功。而“聚焦于问,寓学于乐”对孩子们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使音乐教育能敞开自己美丽的胸怀去真诚地拥抱每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9.
卡尔维诺的"轻逸"理论集中代表了他在小说创作上的立场:从一个智慧的"俯视"角度去观察沉重的、把我们裹得越来越紧的公共和私人事务的小孔眼大网般的威迫——生活;然而,面对这个"小孔眼大网般的胁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一些人物却用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冲破这些束缚,"俯视"生活,智慧生活,呈现出相似而又相异的生命特色。  相似文献   

10.
《周易》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国古代哲人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尤其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这种生存智慧和生命精神在"时"和"贞"这两个哲学范畴中可见一斑。一方面《周易》大力提倡"与时偕行",投入到生生不已的宇宙大化中去;另一方面《周易》又推崇"利永贞"、"直方大",体现了遗传独立、不随波逐流的精神。《周易》关于"时"与"贞"的辩证统一观体现了《周易》既追求变易,又追求不易,既追求圆动,又推崇方正的生命精神。  相似文献   

11.
徐芳 《教书育人》2005,(5):39-40
喜欢听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课堂上那先行独特的教学理念,平等互动的教学风格,行云流水的教学结构,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总想模仿特级教师上的课,是因为心中存有一份美好的期待——当面对课堂上出现的大量信息资源时,能如他们一样,用敏感的心灵去捕捉,用深刻的眼光去洞察,用灵活的教学机智去重组,在处理一个个棘手的问题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教学功底和文化底蕴。然而,“模仿秀”,谈何容易!  相似文献   

12.
“说”是语言的口头表达形式,而语言是思维的窗口。在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加强课堂上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题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审题时“说”的训练审题时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题意,能使其加深对题意的理解。训练时,可引导学生先把题中的一些术语通俗化具体化,再去掉与解题无关的一些因素。例如:“从南京到上海,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70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多少千米?”可以引导学生这样去复述:“客车每小时行90千米,货车每小时行70千米,谁走得快,快多少?”如此,…  相似文献   

13.
用爱心叩开情感世界的每一扇窗子,用真情点亮生命的每一个灯盏;用赞美启迪每一个儿童的智慧,用尊重唤起每一个孩子的尊严;让孩子在被爱中学会爱,让孩子在被宽容中学会理解;让高尚的人格成为学生的最高学位,让人性的光芒照彻学生的生命内涵;让我们用毕生的积蓄,为学生打点人生旅程的行装——准备好良知、责任、礼仪、法纪,准备好信心、智慧、毅力、勇气,送这些承载着民族希望的孩子们从容开始自己的远行!——作者手记  相似文献   

14.
教育,在先哲的字典里,她的名字就叫"智慧"。教育,以他人的智慧激发本人内在的智慧潜能,使人获得充分而自由的发展。由此,我们的教育应该关注生命的智慧,而不能只关注知识、技能,甚至眼中只有分数。因为知识不等于智慧,知识关注的是现成的答案,而智慧关注的是未知的世界。假如我们的教育只让学生记忆知识,忽视了让学生运用知识去探究未知的世界,忽视了学生质疑问难的探究精神的培养,那么,学生与生俱来的那种求知的渴望便会日渐泯灭,问号的消失标志着智慧火花的熄灭。技能也不等于智慧,我们的教育有的是作业、训练、考试,缺少的恰恰是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还有什么比品尝学习生活的愉快和乐趣更接近智慧呢?  相似文献   

15.
文本细读不等同于挖掘教材.是针对教材教法提出来的全新概念。文本细读就是引发对语言的敏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文本细读就是打开自己的生命,对文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读出课文背后的意思,用自己的言语经验、言语感悟、言语智慧乃至言语人格去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言语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课堂应该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思想去创造师与生、教与学、语言和精神的和谐空间,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这份和谐之中流光溢彩。  相似文献   

17.
文本细读不等同于挖掘教材,是针对教材教法提出来的全新概念.文本细读就是引发对语言的敏感,倾听文本发出的细微声响;文本细读就是打开自己的生命,对文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是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保持一种高度敏感和警觉,读出课文背后的意思,用自己的言语、经验、言语感悟、言语智慧乃至言语人格去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唤醒学生的言语生命意识,促进言语生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楼波 《广西教育》2007,(6A):15-16
文本是“言”与“意”的统一体,所以语文教学应做到“言”与“意”合。所谓“言”,就是语言;“意”是指情感、思想、精神、智慧。语文教学要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丰富精神世界,积淀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9.
有教师认为,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去悟,结果,教师该讲的不敢讲,该说的也不说,致使学生的认知停留于原来的水平上,没有得到拓展和深化,这是教师主导的一种“失落”。其实,“讲”也是一种引导策略,这里的“讲”,不是一讲到底,不是用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用教师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讲”要精讲、巧讲,讲在学生似懂非懂处,讲在学生的疑点、难点、困惑点上,讲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  相似文献   

20.
人,应该在其他动物身上汲取生命的智慧。蝉的幼虫,在黑暗的地下蜗行摸索,有的长达17年之久,这种积蓄和忍耐是为了“生命的超越”—冲破黑暗,放歌枝头。蛹,耐得寂寞,经历阵痛,破茧化蝶,自由飞翔。其实,人的生命中也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超越”,其中有留恋、苦楚、甚至窒息;当然也有欣喜、满足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