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奕 《华章》2013,(23)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因各种因素的困扰,存在学生厌学,教师难教的局面。那么,为了使思想政治课从沉闷死板的课堂走出来,教师就必须做到给学生的第一印象要“活”、教学语言要“活”、教学内容要“活”、教学方法要“活”、教学感情要“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兴趣,努力把思想政治课上“活”。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改革要防止课堂“活”而不“实”的倾向。开放内容,教学内容要扎实。防止随意补充材料;自主学习,教师指导要落实。防止放弃教师指导;课堂活跃,学习目标要务实,防止表面热热闹闹。  相似文献   

3.
要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就要掌握调控策略,要求教师既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具备较强的驾驭课堂能力。那么教师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活”与课堂常规之间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4.
蒋晓鸾 《广西教育》2006,(7B):67-67
一听到“思想品德”这几个字,学生就有一种本能的拒绝。所以,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激活课堂。笔者认为,“活”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动脑、动手、动口。只有课堂“活”了,才能为其他内容的有效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课改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新的活力.课改使语文课堂百花齐放,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让我们的课堂生态化,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充满阳光.首先教师要充满“阳光”,要让我们的课堂活起来,不仅我们教师要阳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阳光”起来,激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让学生变得更“阳光”.  相似文献   

6.
五、要有“活的乡村教师”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活的学生”,故“活的乡村教育要有活的乡村教师”’。“培养乡村师资是地方教育之先决问题,也是改造乡村的先决问题……教师得人,则学校活;学校活,则社会活。”。认为“我们要改造中国、改造社会、改造世界,要实现大同之治”,[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什么能让语文课堂教学更具魅力?我认为.关键要看教师对课堂的把握能力.也就是说.教师能否给学生一个“活”的课堂。那么,如何才能把课讲活呢?  相似文献   

8.
邹小云 《考试周刊》2011,(36):229-230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占领这个阵地的制高点,就必须认真研究课堂实效。课堂内容要精、讲解要实、方法要活。本文从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出发,从“精、实、活”三角度来探讨课堂教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为在课堂上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一定要“活”,课堂上学生要“心”动,更要“行”动。在执教《平行四边行面积的计算》时,我是这样做的:一、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使教学内容“活”起来教科书中的例题,是提供给学生学习的材料,也是教师施教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要把课堂激活,离不开一个“新”字。“活”了才有“新”,“新”了必定“活”。语言大师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实践证明: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用得话。那么怎样才能“活”呢?我认为应从“新”上着手。  相似文献   

11.
邹青 《青海教育》2014,(6):30-30
英语是一种语言学科,它活泼、奔放、热情,学好它的关键在于怎样“说响亮,学轻松”。英语教师要想让课堂“活”起来,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语文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过程,课堂里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导什么”和“怎样导”的过程。陶行知先生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以“活的书、真的书、动的书”为目的的实用导学方式。  相似文献   

13.
一、思想品德活动课,让课堂“活”起来 思想品德活动课是一种活动。既然是活动,就要“活”起来、“动”起来。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学生则受到诸多的限制、支配、束缚、控制、压抑,因而变得唯唯诺诺,亦步亦趋,俯首帖耳,盲从依附。因此,思想品德活动课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让课堂“活”起来,只有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课堂运行体系,才能把学生从“闷课”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讲得有多好,而是懂得驾驭课堂的艺术,能把语文课上活。的确,语文课不是算式,没有唯一的答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就是要从传统的“死寂”走向“活泼”,从“单向”走向“互动”。从课堂教学本身来看,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激活语文课堂,就必须围绕教师和学生来进行。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实质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教师要成为课堂教学组织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要想让语法课堂“活”起来,首先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动”则“活”。“动”既是前提又是过程,决定着“活”的始发和质量。“动”要求教师在分析语言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交流活动和情感体验,将不灵活的语法课堂变成快乐游戏的课堂;“动”意味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从原有的静听模式中走出来”(叶澜,2002),充分释放其内在能  相似文献   

17.
让英语课堂“活”起来是每个英语教师的追求,因为“活”的课堂才具有生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怎样才能让课堂“活“呢?“动”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动”即动作、手势等肢体语言。在英语教学中师“动”,可对教学起提示作用,事半功倍;生“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效率;师生互“动”,可提升课堂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搞活课堂,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学会如何激活学生思维,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本文就让语文课堂活起来的几个主要因素展开阐述,分析教师的“主导性”,把书教活,从而提高职教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精神王国的主宰,学生是教师意志的服从者。课堂上的所谓理想境界是圆满完成教案,“死”的教案成了支配和制约“活”的教师与学生的工具,课堂成了“教案剧”演出的舞台,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多数学生只是群众演员,甚至是“观众”和“听众”,课堂没有了灵气。要改变这种状况,增强历史课堂的有效性,就是要在实践中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20.
教学语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中卫县教研室段兴明教学实践表明,教师用符合儿真心理需求的语言讲课,往往能使课堂气氛更活跃,能缩短师生之间的情感距离,从而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要做到这一点,教师的课堂语言设计应突出“甜”、“趣”、“短”、“活”四个特点。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