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诗词中有关美人如花的比喻,探讨文学创作中有关比喻的贴切运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钱钟书的比喻修辞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探讨比喻在钱钟书创作中的地位入手 ,进而论述了钱钟书比喻的喻象追求、比喻风格、比喻成就及比喻手法 ,对钱钟书关于比喻修辞的理论作了解读 ,对钱钟书文学创作中的比喻实践进行了分析 ,展示了钱钟书比喻修辞艺术的风采  相似文献   

3.
[赏析] 在口语交际和文学创作中,比喻的作用不可小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言此及彼,很容易激发人们的联想,从而使语言的内涵变得丰富起来。  相似文献   

4.
当前文学创作中,人们对“比喻”这种修辞方式的运用,存在着“比喻定型化”的弊端,因而使比喻缺乏新颖性、创意性。作家毕淑敏主动跳开这一俗套的局限,突破人们固有的思维定势,革新“比喻”,给它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使她作品中的比喻修辞非定型化、反类同化。体现了她个人的历史主动性和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
夏郁芹 《文教资料》2011,(29):23-25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遗产的总汇,其语言的奥妙.以比喻的运用最为突出,这些比喻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以现代人对它的理解和研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圣经》中的比喻现象,以促进人们对其文化价值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6.
文化差异渗透着中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文化背景赋予不同语言中的比喻不同的文化内涵,由此带来语言沟通的不便给各文化融合造成困难,由于英汉民族文化上的差异,在日常交流和文学创作中极易造成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在学习英语比喻的过程中,比喻的文化差异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通过举例从词汇多方面分析比较英汉比喻的文化差异,进而总结英汉互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比喻”在词典中解释为“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比喻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得特别广泛且历史悠久,为文章增色不少。《诗经》中所说的“诗六义”之一的“比”就是比喻的意思。多年来的教改经验使我深深感受到,恰当的比喻在生物教学中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比喻的主要功能是审美功能。现当代文学创作中比喻的运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呈现出一些新的审美诉求,即在选用喻体时,突出喻体的时代生活特征、遵循喻体与喻旨的远距异质原则、注重喻体的主观感觉色彩、追求喻体的风趣幽默风格。  相似文献   

9.
新潮小说中比喻的新变归根结底出自于作家文学观,语言观的转变,比喻的创新是其副产品,这种影响至少表现在以下两方面;文学创作由重客观再现转向重主观表现和作家语言本体意识的确立。新潮小说的比喻呈现出这样四个新特点:1、喻体增大独立性。2、相似点趋于虚化和弱化。3、比喻的主观化,感觉化与虚化,4、比喻的变形,怪诞与刺激。  相似文献   

10.
“比喻”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更加生动鲜明”。比喻手法,在文学创作中运用得特别广泛且历史悠久,为文章增色不少。《诗经》中所说的“诗六义”之一的“比”就是指比喻的意思。多年来的教改经验使笔者深深感受到,恰当的比喻在生物教学中能起到神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许思友 《学语文》2007,(5):39-39
在古代的文学创作中常取兔子为喻。⑴"有兔爰爰,雉离于罗。"(《诗经·王风·兔爰》)爰(音缓):缓之借,逍遥自在。以兔、雉作比。兔性狡猾,用来比喻小人;雉性耿介,用以比喻君子。意在指小人可以逍遥自在,而君子无故遭难。通过这一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12.
“比喻”,通俗地说就是打比方,也即“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之知之。”(《说苑·善说》)在我国古代称为“比”,它常和“兴”字联用,即通常叫的“比兴”,是我国从《诗经》以来文学创作的两种传统手法。在许多典籍中,有关比喻的论述也可谓不胜枚举。如《荀子·非相》:“谈论之术,分别以喻之,譬称以明之。”《潜夫论·释难》:“夫譬喻也者,生于直告之不明,故假物之然后以彰之。” 确实,比喻在古今中外许多文学作品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受到文人学者的重视。记得柯灵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指出:“在文学创作中,比喻手法的运用自如,是天才的鲜明标志。”充分调动想象力,大胆运用比喻这个手法,使许多文学作品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宋代有位诗人甚至认为没有一首好诗是不用比兴的。  相似文献   

13.
唯美主义者是如何应对时代精神危机感的呢?这在他们的时间比喻中可见一斑。一方面,英国唯美主义的代表作把时间比喻成祭品、溪流、飞燕和火焰。另一方面,这些作品暗示:爱情、激情和有关视觉艺术的文学创作能战胜时间,成为不朽的永恒。本文通过分析这些时间比喻证明,无论是爱情、激情,还是对视觉艺术的描绘,都无法摆脱时间的限制成为永恒;唯美主义者并没有在"美的殿堂"中找到"上帝的天堂"。  相似文献   

14.
在文学艺术的诸多表达方式中,比喻是最为古老的,即使是在最早的《易经》和《尚书》中,也不难发现比喻的存在,如“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和“若网在纲,有条不紊。若农服田力穑,及亦有秋。”在战国时代,比喻极其兴盛,被大量的文本采用而发展成为文学创作的基本表现手法。清代章学诚在他的《文史通义·易教下》中说:“战国之文,深于比兴,即深于取象者也。”  相似文献   

15.
通感和比喻的文学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创作中,对于一些不可目睹、不可触摸、稍纵即逝之物,如感觉、声音、时间、灵魂、气味等,该如何描绘呢?灵活采用通感、比喻等手法,便可使之化为多姿多彩,情趣充盈的有形之物。  相似文献   

16.
奇比妙喻     
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在文学上,比喻是衡量创作水准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学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手段创作,比喻恰好体现了这门艺术的特点.我国作为一个文学事业繁盛的国度,历代文学创作者对于比喻艺术的不断传承和大胆革新创造在世界语言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汉语发展史上,当文学尚处于雏形阶段时,比喻艺术就已呈缤纷之势,蔚为大观了.在后来漫长的中华文明之旅中,我们的先人以他们的独特感悟和智慧又创制了异彩纷呈的比喻形式和技法.而到了现当代文坛,我们的语言艺术家一方面从唐宋风骚中学习文辞藻饰,另一方面又沐浴着洋风西雨,于是,他们凭借着中西融汇的语言艺术素养和新颖广阔的奇思妙想在本已姹紫嫣红的比喻百花园中栽种了奇花异草.这一些,如灵狐的闪动,吸引着我们进行更新更深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寓言是一种用比喻故事说明事理的文学作品,大都是以简短的结构、鲜明的形象、夸张与想象的艺术手法,阐明某种道理,或讽刺某种社会现象。寓言中的故事虽然简短,但却能以此喻彼,以浅喻深,以近喻远,以小喻大,以古喻今,特别是我国古代寓言,比喻巧妙、贴切,风格独特,对后世文学创作和语言的发展有着很大  相似文献   

18.
<正>施蛰存先生曾经有过一个十分生动的比喻,说他一生开了四扇窗户,东窗是文学创作,南窗是古典文学研究,西窗是外国文学翻译和研究,北窗则是碑版整理。在长达七十余年的文字生涯中,施先生"东南西北"全方位  相似文献   

19.
西方素有重视文艺批评的传统。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便对希腊神话、荷马史诗、悲喜剧以及雕塑艺术等进行广泛的评论,成为西方文艺批评的先导。古罗马文艺思想家贺拉斯在其传世之作《诗艺》中,用“刀子”与“磨刀石”的关系来比喻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比喻和拟人作为重要的修辞手法,既是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也是非文学写作所常常使用的,它们对创造审美的艺术形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审美创造中,比喻和拟人首先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作者创作心态的某种反映,然后才是作为具体的修辞方法出现的,因此这里有着深厚的心理学的内容。本文拟从比喻和拟人修辞主体的角度,结合人类思维整体发展和个体发生的情况,来探讨其心理基础。我们知道,人类意识是一个由原始意识到现实意识再到审美意识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积淀是最基本的方式。原始思维是原始意识的主要内容。这种思维是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