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要给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也单独列出并作了具体阐述。数学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去思考”。那么,在课改实践中,“数学思考”这一目标的达成情况又如何呢?由于“数学思考”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面对“数学思考”,教师们大多是兴趣不浓、思考不深、落实不力。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怎样有效地去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真谛呢?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教学最根本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思维。合理的思维应善于抓住数学对象的本质和内在联系,善于从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中发现内在规律,善于根据既定目标及时调整探索方向,进而展开全面、深入、灵活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随着这一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逐渐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得以凸显,而教师“引导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应怎样体现成了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笔者认为,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巧妙应对他们的各种表现。  相似文献   

5.
支建芳 《教育》2012,(6):56-5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运用的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使每个学生获得多方面的进步和发展。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实现这个知识获得的过程呢?这就需要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最大化地发挥作用,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列。  相似文献   

6.
“解决问题”是国际数学教育的主题之一.我国自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以来,非常重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身为教师,我们为已取得的成绩而欣喜。然而,郑毓信教授撰写的《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一书.却让每一位读者陷入沉思,因为本书一语中的地指出了“解决问题”教学的不足之处:“唯一地集中于如何去求解所面临的问题,却未能给予‘提出问题’同样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人在已有经验和一般思维逻辑规律的基础上,用一种高度灵活、新颖独特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它是新的《数学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因此,教师评价学习要关注差异,动态评价,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望,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激活思维,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现结合我校课题《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策略研究》的教学教研实践,谈谈几点感悟。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可见培养学生的思维的重要性。《数学课程标准》把发展学生智力和培养学生能力放在首位。心理学研究表明“5—6岁是儿童思维发展的第三个飞跃期。如果抓住此期进行训练,将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长期培养与训练,使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应该科学合理地处理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高效的运转中。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全面了解学生,深入钻研教材,把握知识的前后联系,还要灵活使用教材,引领学生积极思维,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下面以《认识分数》的教学为例,说明如何发展学生的思维。【课例】本课例是笔者执教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这章内容中的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的一个教学片段。在教学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阐明了“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探索的问题情景,促进他(她)们学会学习、学会求知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从而发展思维,形成能力.”为了适应课程标准的上述新的理念,课改实验区的命题专家匠心独运,大胆改革创新,推出一种以考察自学能力为主要目标的“阅读——理解——创新应用”型的数学命题,为数学试卷罩上了一个美丽的“光环”.这种题型不拘课标和教材内容的限制,形式活泼多样,一般提供材料字叙述较长,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多、广.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认真、仔细地阅读所给的材料,提取其中的有效信息,如材料中定义了什么新的运算,与我们学过的运算有什么联系;揭示了那些数学思想、设置了怎样的解题方法、分割、拼图操作方法,隐含何种数学规律,然后展开联想与探究,将获得的新知识进行类比、模仿、迁移去解决提出新问题.本取数例,加以阐释与读共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吴宝莹 《教学月刊》2011,(11):33-35
矛盾冲突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最基本的哲学原理.没有推进器——空气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矛盾冲突,火箭就无法升空;没有矛盾冲突,一出好戏剧情就无法展开.精心构思与展开的矛盾冲突可产生扣人心弦、动人心魄、感人肺腑、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不能仅仅传授知识,授业解感,更重要的是耍启迪学生智慧,发展他们的思维,  相似文献   

15.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意识、形成思维素质的关键。《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要把课堂变成学习活动的场所,组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就要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数学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充当探索者、思考者、参与者.如何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为课堂教学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引发数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活动,实现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就显得尤为重要.《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这一理念体现了学生是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能力等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学生只有经历了数学活动,才能享受数学学习的快乐。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诞生,新课程走进了学校,受到教师们的广泛认同。打开新教材,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气息,课程的开放性、综合性与灵活性令人耳目一新。教师们普遍感到,新教材无论从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充满时代气息。新教材在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较老教材更注重可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新教材通过其题材选择、结构编排等充分体现了最新的数学教育理念,同时又提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怎样去实践《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很好地引领我们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把“数学思考”、“情感与态度”、“知识技能”与“解决问题”并列为四大目标,体现了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体验和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视,反映出时代精神.在对目标的描述中,不仅有传统的“了解”、“理解”、“知道”、“掌握”、“灵活运用”等要求,而且也有“经历”、“体会”、“探索”、“欣赏”、“体验”等新的体验性术语,指出学生要“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强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并能积极地“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