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N. J. Selle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2013,35(7):837-846
This paper presents a novel structure for displaying a phenomenographical hierarchy, and then proceeds to construct such a hierarchy for children's ideas on light and vision. Five independent dimensions of cognitive demand are proposed. After a discussion of children's use of Emission and Reception models in different contexts,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progression in learning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3.
Graham Webb 《Higher Education》1997,33(2):195-212
The notion of 'deep' and 'surface' approaches to learning is critiquedalong with phenomenography, the associated methodology and theory ofknowledge. A number of reasons are suggested to explain why the deep/surfacenotion has attained what is tantamount to foundational status within highereducation research, practice and development. These include its ability toboth cohere with the past while at the same time enabling a new generation ofresearchers to rise within the discourse; the contemporaneous growth ofeducational development centres and staff developers within higher educationinstitutions; the simplicity, universality and power of the metaphor.Some elements of a critique of phenomenography are suggested followingboth postmodern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objections regarding theobservational and interpretive neutrality of the researcher. These point tothe importance of the understandings of researche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results.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the 'qualitative' nat ure of the researchis undeveloped and does not exhibit the hermeneutical values usuallyassociated with 'human' as opposed to positivist science.The idea of deconstruction is then introduced and the deep/surfacemetaphor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 post-structural critique of binaries.Finally, the question of power within the higher education developmentdiscourse is raised. 相似文献
4.
试论翻译单位的灵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翻译单位的研究和确定 ,对于翻译批评和翻译实践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以什么为翻译单位 ,人们的认识并不完全相同。实际上翻译单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可以经常替换 ,翻译者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具体情况寻找合适的翻译单位。当然 ,灵活性并不是随意性。大量的翻译实践表明 ,我们通常以句子作为翻译单位比较可行 ;如句子不能解决问题 ,再从高于句子的层面上 ,即句群、段落、语篇的层面上去解决。 相似文献
5.
高椿霞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3):56-62
曹乃谦承继了乡土文学的传统,笃守着雁北这方土地,书写着这方人本真的生命状态,形成了曹乃谦古朴、原始、自然、本真的叙事风格。本文拟从叙述内容、叙述视角和叙述话语三个方面来考察曹乃谦的乡村叙述。 相似文献
6.
丰子恺的散文,处处可见其对家乡风俗的描写。通过不同的篇章,作者把自己家乡的一些特有的风俗绘成了一幅长卷,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试从有关节日的风俗描写,生病时的风俗描写,休闲娱乐的风俗描写,及其他方面的风俗描写等几个方面,对丰子恺散文艺术特色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8.
用型函数及覆盖曲面的方法证明了单位圆内有限正级K-拟亚纯映射存在这样的Borel点:(1)-↑lim↓r→1 n(r,θ0,ε,f=a)U(x)〉0,至多除去两个例外a值;(2)在这样的Borel点邻域内存在充满圆序列。 相似文献
9.
用覆盖曲面和型函数方法证明了单位圆内K-拟亚纯映射在满足limr→1T(r,f)-lg(1-r)=∞的条件下,存在这样的Julia点:limr→1n(r,θ0,ε,f=a)U1-1r>0,且在这样的Julia点邻域内存在充满圆序列. 相似文献
10.
王帆秋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6(6):125-127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讲述了上海四十年间一个普通女子的生命起伏。小说对穿行其中的各色人物都进行了细致的服饰描写。通过这些服饰作者不仅向我们描绘出书中人物的生动形象,而且展示了作为中国大都市的上海在各个重大历史时期体现出的城市精神。本文从小说中的服饰描写入手,试图研究作者通过一系列的服饰描写所表达的城市风貌和人物内心。 相似文献
11.
周国光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3,(1):32-44
本首先讨论了“语法本位”这一术语的涵义,对汉语语法学史上的各种语法本位学说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说明。章以对汉语语法特点的认识和揭示的深度为主要标准对各种语法本位学说进行了评析,指出了汉语语法研究中应当加强和注意的某些方面。作认为:以词组为微观语法的基点,可以较好地处理汉语的词类问题,较好地描述并归纳语素、词、词组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建立起符合汉语“话题-说明”句子模式特点的宏观语法体系。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短篇小说集里《玫瑰园中的影子》等五部作品对人物“眼睛”细致入微的刻画,探讨这一手法在剖析人物的心理,升华作品主题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李文 《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6):67-70
:随着人本执政,科学执政、以法执政和公共管理服务理念的提出和实施,现行的基层行政部门的绩效评估在广泛应用的同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我国基层行政部门绩效评估机制的选择和优化,直接影响着行政管理职能、公共管理职能群众管理作用的发挥,体现着执政党执政能力和公共管理水平的高低.本文研究分析了基层行政部门管理绩效评估存在的问题及目前的评估方式,从激励趋向和控制要求两方面提出了绩效评估的激励控制诉求,对绩效评估的选择在方向、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运行的设定、评估结果使用上分别进行了分析和陈述,并尝试提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15.
语感之谜 ,犹如语文教育中的“哥德巴赫猜想”,使人总觉得“心底有”,却又“口中无”,谜底至今尚未完全揭开。人们的理解往往受制于语文教育本身 ,停留在狭隘的字面意义上——一般感受的表层描述 ,这样的描述使得语感的生成更加扑朔迷离 ,难于操作。本文将借鉴认知发展心理学的图式理论 ,对语感生成的奥妙进行心理学层面的描述 相似文献
16.
余健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3):469+491
单位证明在行政处罚中经常被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其效力如何,就存在较大争议。本文认为对单位证明的证据效力不能够一概而论,应该分形成于事前的单位证明和形成于事后的单位证明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孙晓博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7)
基督教对西方文学的影响无疑是深刻而又长远的,无论是颇富哲理的圣经故事还是优美动听的诗歌箴言,无论是微妙精致的教义教规还是丰富多彩的礼仪节日都在西方各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烙下了印记。本文拟以文学作品中的基督教节日为视角,来探讨基督教对西方文学影响的众多范式中的一种即基督教节日对文学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软件测试建立动态运行模型,提出基于逻辑统计特征描述的软件测试方法。通过软件运行的统计特征对软件运行状态在可行域中的风险进行评估,从而得到软件测试的一个量化安全指标。最后从工程角度提出了有现实意义的软件测试框架,并从数学上证明了该框架的有效性。有一个隐含前提,就是程序应该是实际系统的拟合,程序功能模块的划分对实际系统所具有的逻辑约束与自身稳定性不构成破坏。 相似文献
19.
《琥珀》是一部经典的女性小说,它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女性的婚姻、情感及经济意识作出了全新的诠释。小说运用聚焦人物的选择、自由直接引语、自由间接引语和全知叙述者的评论等四种心理透视手法,对于展示人物的个性魅力、发展故事情节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周道友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以他对社会、对现实、对人生的精微观察和深刻认识,着力于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入揭示,使老实、要强、体面、自私的祥子的许多心理活动,在作者的传述和描摹中获得了充分的表现。可以说充分、适当和准确的心理描写是祥子形象塑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