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9 毫秒
1.
洪雨露 《上海教育》2006,(4A):56-57
我的儿童教育观就是儿童的教育要儿童化;善于从儿童的特点出发,善于将教育内容儿童化,善于采取具体,形象,直观的儿童化的教育方法,善于引导儿童自我教育与互相教育,善于发挥儿童组织的功能与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儿童语言中个体量词"个"的运用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语言研究是语言学研究中一个重要方向,本从儿童语言中个体量词“个”入手,通过实例、分析及与成人量词语言使用的比较,探究了个体量词“个”在儿童口语中的习得机制、习得特点。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成长为社会人的重要生命阶段.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并非儿童社会化的唯一路径,在家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形式引起了学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基于儿童本位的视角,主要从在家教育儿童的学习态度和人际交往两个方面对研究对象的社会化发展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个案描述和归纳式分析,进而得出结论,“在家上学”的教育方式具有培养“自主型”儿童的可能,对儿童社会化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教育的中心问题乃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也即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达成德性与幸福的问题。“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认识自己无知”,由此保持自我不断地求知智慧,也即“爱智慧”,乃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反诘式对话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个体成长乃是从天性舒展出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生成。苏格拉底哲学教育主要面对成年人而非儿童展开。儿童教育乃是从儿童身体自然出发,激活天赋本能与生命活力,走向积极而非节制的儿童生活。伴随个体成长,个体开始以反思走向个体精神自觉,教育也从诗性教育转向哲学教育,由此而显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与哲学教育的审慎。  相似文献   

5.
儿童哲学与伦理教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儿童哲学的主要内容在于“思想的思考”,鼓励儿童验证自己的观点,帮助儿童发现和使用推理的规则,使儿童成为富思考、明事理、具有判断力的个体。儿童哲学与伦理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运用哲学批判与反省的精神来审视伦理道德的价值,从而为传统哲学与哲学教育提供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涵义是化的传承,更是个体生命体验与创造的过程。因此,教育在深深植根人类化历史沃土之中的同时,也必然关照受教育本身凸显的生命张力。笔认为,基于生活的教育能从更实际的事实层面体现这种生命关怀,是实现这一关怀的出发和落脚点。具体而言,这样的关照是由教师与儿童共同的生活来创建的,他们的生命交流、生活交往才是教育生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语学习是个体发展和民族发展的基础,认读汉字是语学习需要跨越的一道关隘。有了学习化的外部环境,儿童认读汉字就会化难为易,要利用、开发和优化儿童认读汉字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从发展心理学的分类学视角研究儿童游戏的唯一合法性已受到广泛质疑.只有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才有可能还原儿童游戏生活的真实情境,从而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从生态学视角看,生态环境是儿童在游戏中实现意义建构的平台,是儿童在游戏中沟通、对话的背景,生态环境研究更是把握儿童游戏全景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生态童年"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以生态学理论为背景,从两个层面围绕"生态童年"所关注的主要内容进行阐释:基础层面为儿童与自然的关系,进而阐发童年时期的儿童个体在与家庭、学校教育与社区社群的联系间所构建出的"生态童年",以期体现"生态童年"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或准则,它和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尺度。儿童期是儿童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并形成最初个性倾向的时期。儿童可塑性大,容易受到具体形象的感染,养成各种习惯,因此,儿童期是实施教育的良好时期。道德来自生活,道德发展依赖个体成熟及化塑造,儿童道德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通过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受,以及他们在生活中处理个体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活动而获得。道德发展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儿童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原生态"成为近些年文化市场的显著现象,而对"原生态"的界定却是模糊的,"原生态"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对"原生态"如何进行形态判断和价值判断?"原生态"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批评学上的启示和意义?本文将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力求能使读者对"原生态"有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行为、心理、精神生态学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行为生态学研究动物行为及其环境关系;心理生态学研究人类行为与环境的关系;精神生态学则是研究人类和谐、均衡、持续发展的科学  相似文献   

13.
教育实践的现实难题引发了教师精神困境的理论探索。教师“精神生态”论主张援引生态学的理念,通过呼唤教师精神世界的复归,克服物质生活异化与精神价值消解所引发的精神困境,重建教师精神生态平衡。教师“精神生态”问题的提出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它蕴含着对教师专业发展问题更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生态哲学十大范畴论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哲学是当代哲学界从反思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进程,面向生态环境危机的严峻现实,展望人类生存发展的明前景等一系列活动中提升出来的哲学新形态。而哲学的特征之一便是以概念范畴体系的有效统摄和合理建构,理论理念地揭示和实践理念地设计自身与对象世界及其关系的。从目前学界的研究现状看,生态哲学的诸如生态存在与生态意识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和重要范畴有必要认真审视并亟待给予有效规范。  相似文献   

15.
《生态学研究方法》是2017年海南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和特色课程建设的试点对象之一。该课程存在教学内容陈旧、实践和创新性思维培养不足和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通过组建授课教师组队伍、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和考核方式等措施,结合海南大学生态学学科的区域特色和研究生培养目标,使得该课程有了一个质的提高。课程授课内容将紧密围绕4个主要研究方向(理论与进化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环境生态学和资源生态学)来开展,有利于培养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学高层次人才。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品钦小说从自然生态层面抨击了在资本主义"人控制自然"意识形态、技术理性、经济理性等的驱使下,人对生灵、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等的严重破坏;从社会生态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和非正义性所导致的战争之灾和种族屠杀,权力和技术的合谋造就了一个"类死人"的世界,技术异化使人物化及人际关系的畸形等社会生态严重失衡的现状;从精神生态层面批判了科技至上、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对人性的异化、对文化的践踏,以及人们信仰的丧失等精神生态危机。对此,托马斯·品钦提出了一系列化解生态危机的方法,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忧思与后人道主义关怀,发出了对生态正义、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文化多元等的呼吁,希冀建立一个远离有害物质和生态灾难、免除种族与性别歧视以及资本主义毒害和压迫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7.
<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洛林·汉斯贝利是第一个将黑人戏剧搬上百老汇剧院的黑人女剧作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研读《阳光下的葡萄干》,能够从中解读出汉斯贝利本人强烈的生态关怀意识。通过自然生态的描写,反映了汉斯贝利对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深恶痛绝以及对融于自然的渴望;通过社会生态的描写,汉斯贝利旨在呼吁人们不要只顾自己利益而使社会关系淡漠化;通过精神生态的描写,表明了汉斯贝利对人们内在的精神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对于人类精神平衡的永恒崇奉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审美追求规约了薇拉.凯瑟小说创作中的生态关怀,表达了她对物质至上的社会潮流的厌恶和回归传统拓荒者精神的向往。小说《一个迷途的女人》正体现了她的这一创作思想。作品围绕着福瑞斯特上尉家的沼泽地被破坏了的自然生态展开叙述,反映了美国西部拓荒一代没落的精神生态,进而指出造成这一切的根本原因是工业迅速发展的社会生态。小说自始至终贯穿了对自然生态、精神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关注,这种独特的生态视野使作品在时空的隧道中闪烁出绚丽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政治生态问题研究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研究呈现从少到多、逐渐上升的趋势,对政治生态的研究也已取得很多成果,但政治生态研究在现状研究、对策研究、生态理论运用于政治系统研究和政治生态基础性研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文章认为,当代中国政治生态研究需要加强现状研究,深入对策研究,运用生态理论分析政治系统,完善政治生态基础性研究,奠定严密的政治生态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