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肖莉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8(6):80-83
汪曾祺小说追求率真、执着的人物性格,注重营造单纯而富于情绪化的意境, 描摹自然与民情交融的风俗画,从而表现出了独特的诗化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8(4):61-65
汪曾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创作程式,在艺术上进行大胆的尝试和探索,创作出“系列”的散文化的小说,形成他独特的文体特色。汪曾祺小说的散文化表现为:人物描写的散文化;叙述的写意性、主观性;结构的随意性。 相似文献
3.
4.
汪曾祺,八十年代以其深厚的传统化修养,几十年对人生世事的体悟感受,描写了生活中的真、善、美,呈现给读一种独特的小说体。他的小说,结构自由无序,语洗炼隽永,叙述方式明白晓畅,题材人物怪异独特。他以自己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达到了小说体各方面的和谐统一,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小说体形式。 相似文献
5.
6.
汪曾祺小说语言特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河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0):58-61
汪曾祺是对小说文体十分注重的作家,特别是小说的语言,将它提到与小说内容同等重要的地位。本文以他的小说语言特征为研究对象,分析他的小说语言所具有的音乐性、画面感、文化味和暗示性四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汪曾祺小说多描写故乡江苏高邮里下河风情,其作品突破传统小说的写法,采用散文化的笔调,具有诗意化的韵味,彰显作品整体的和谐美,受到评论界的广泛赞誉。本文尝试从和谐美的角度对其小说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耿红岩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69-72
汪曾祺小说在结构和文体上最为突出的特色是散文化。在结构上,他苦心经营的不是结构的严谨,恰恰是结构的“随便”。他的散文化小说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树枝状结构、云朵式结构、画簿式结构。汪曾祺小说结构的随意、多元,突出表现在虚实相生、卒章显志、顾盼流转三方面;其显性结构的“松散随意”又造成了他文体特征的散文化。 相似文献
9.
汪曾祺的现代散化小说具有清新自然的诗化语言,恬静淡泊的抒情心理及“随便”“散漫”的叙事结构三人方面的特点。可见渊博精深的民族传统化修养和艺术功底对一个作家的艺术生命力的释放和发挥作用是历久弥深的。 相似文献
10.
11.
王苹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5)
汪洋恣肆、奔放不羁是王蒙小说所呈现出的鲜明的语言风格。这种风格的形成主要得力于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王蒙作品中的排比修辞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具有与众不同之处,体现出创造性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通过对艺复兴时期人主义传统的梳理,明确20世纪90年代关于“人精神”论争双方均有失偏颇,并凸显人重建的迫切性。而王安忆的小说正是建构了一种迥异于论争双方的人价值体系,即尊重每一个个体的价值选择,涵盖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的双重价值体系,这样,在当下价值失范、信仰缺席的化语境中作出独特的探索和贡献。 相似文献
13.
论王安忆小说的通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晓莉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0):65-67
中国现代小说从诞生时已经沿着两条道路行走,即形成了所谓“雅”、“俗”两种类别的小说模式。作家普遍都会在作品中不同程度地显现出通俗性。于王安忆来说,通俗性是她的小说创作中有特色、有争议的一个方面,成为了她“平民化书写”、“全知视角叙述”的写作特色的重要内因。探讨王安一亿小说通俗性的具体表现、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对于深入理解她的创作无疑有着特殊意义,能为中国现代小说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蒙的小说是王蒙个体艺术创造的结晶,镌刻着王蒙个体的深刻烙印.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的小说就是他的自叙传.从小说的主人公身上,我们可以发现"王记"的印痕和面影,窥见"故国八千里,风云三十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之旅.王蒙是一个特立独行者,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一个"独行者"的人物系列.这些独行者上下求索,把探索的矛头既指向现实,也指向历史.王蒙在小说中营造了一个多维的艺术空间.他突破线形思维模式,洋洋洒洒地把文与野、雅与俗相交织,语言幽默,汪洋恣肆,杂语喧哗,尽情狂欢,形成亦庄亦谐、亦悲亦喜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蒙的文学成就比较突出,而且因其创作时间持续之长、作品之丰、创作手法之新,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从五十年代到现在,有关王蒙的研究长盛不衰,卷帙浩繁。同时,作为一位笔耕不辍的作家,王蒙小说写作一直没有间断,之前的王蒙小说研究综述已经不能代表研究对象的全貌。因而,对王蒙的小说研究资料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查阅了多方面研究材料的基础上,着眼于研究者对王蒙小说的论述,试图做一个相对全面的梳理和评论。 相似文献
16.
刘阳扬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2):97-100
汪曾祺的小说从故乡高邮的风土人情入手,在细致的描写中反映出自己的自然生态理念。童年视角与生态叙事成为其作品中常见的手法,汪曾祺正是通过这样的手法,表现了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统一。汪曾祺小说富于现实意义,他不仅描绘出家乡高邮生动的风俗图景,也表达出对现实社会的美好希冀。 相似文献
17.
汪曾祺与中国文人画结下不解之缘 ,文人画对汪曾祺的小说有着不可估量的间接和直接的影响。汪曾祺深受儒家“温柔敦厚”精神和道家“冲淡旷达”思想的濡染 ,他的小说在气度上接近于文人画 ,尤其是宋元文人画。他的作品融合了中国画的笔墨趣味和意象性的诗化特征 ,营造了一种平淡天真、柔慧雅逸的独特意境。汪曾祺的小说可称为“画境小说”。 相似文献
18.
傅书华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2):49-53
王蒙的小说对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这一政治革命时代下的个体人生形态价值指向作了典型的呈示:第一,林震与刘世吾体现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个体人生的价值指向;第二,王蒙的“少共”情结决定了其创作时的个体人生与社会政治的双重视角;第三,王蒙小说中个体人生价值指向的具体呈现形态“在路上”对目的地的追寻与确认。 相似文献
19.
论王松小说的知情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娟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58-60
王松近年发表的追忆小说,以知情叙事的方式,体现了新追忆小说的艺术特征。在知情叙述者、叙述结构、叙述转换和叙述语言上,都有突出的表现。小说的故事具有一种很强的震撼人心的力量。王松对于人性弱点、人性中丑陋的东西、特别是对知识阶层伪善的批判,对人的心灵产生很强的冲击力。 相似文献
20.
董建雄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24(2):19-22,30
汪曾祺是一位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作家,童年的生活为他接受“温柔敦厚”的诗教思想奠定了基础。在他的生命小说中,弱化了机械教化色彩的温柔敦厚的诗性,是其突出的艺术特质。这种特质,首先表现在性善的思想,中和之美的追求,对人的关注的独特视角,还体现于作品的诗学意境,以诗心、诗眼体察万物,具有抒情诗的成分和写意的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