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运用内容分析法等,对我国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相关政策以及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推进策略。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发展经历了探索期、申报期、建设期、评估期四个阶段。政策文本方面,基本政策工具呈现供给型政策工具成为试点核心、环境型政策工具使用较为均衡、需求型政策工具占比分化明显的特征;政府绩效评估方面,呈现试点工作目标导向基本形成、明确进程分工、成效多元创新的特征。试点城市发展总体特征:多元业态融合发展,产品供给提档升级;深化体育机制改革,监管机制尚需完善;扶持市场主体发展,目标定位趋向同化;建立试点评估制度,开展体育消费统计。推进策略:加大体育产业要素供给,强化体育消费机制保障,分类培育体育市场主体,开展示范城市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2.
政策试点是我国政策实践过程中所独有的一种特色机制,以政策试点稳步推进政策创新扩散是理解我国政策实践过程的重要研究视角。立足于“试点城市-非试点城市-中央政府”的视角,选取第一、二批共41个社会足球场地建设试点城市作为案例库,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法(QCA)识别影响政策创新扩散的条件变量及其路径组合,研究得出政策试点推动政策创新扩散的内在逻辑:场地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关联度较低;评价试点建设效果可有效提升创新关注度;邻近效应有助于激发场地建设的竞争态势;试点方案应紧跟中央政策要求并不断创新。在此基础上,从试点选点、方案制定、结果评估、试点推广4个方面阐述政策试点推动政策创新扩散的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年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常居人口数量、宾馆(酒店)数量等旅游指标,用倍差法对国民旅游休闲计划政策在试点市梅州和非试点市湛江2009-2011相应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估政策实施效果,并借鉴梅州成功经验,为湛江滨海旅游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历史材料与分析比较等研究方法,从目前我国高校田径水平的整体性出发,对高校10年试点培养高水平田径队的水平状况进行了材料比较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高校96年田径整体水平仍处在偏低位置。我国高校田径队要在21世纪40年代初或末期代表国家走向世界困难不少,目前我国高校试点学校培养高水平田径队还受到极大制约,主要受到八个方面问题的影响:一是大学阶段与运动员入校前运动成绩的衔接问题,二是试点学校办队的指导思想问题,三是营造高校田径比赛的大空间环境问题,四是高校学制年限与训练年限的矛盾问题,五是重点项目的布置与待遇问题,六是田径运动队的后备力量培养问题,七是高水平田径运动队的教练问题,八是培养人才与输送人才的定位问题等等,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刘建中  肖永红 《精武》2013,(35):131-13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咨询法研究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建设,阐述了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内涵与构成要素,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健身气功志愿服务体系的政策与经费支持,在先进体育社区和高校周边社区开展试点建设。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培养目标的定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正确确定体育运动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下称试校)的培养目标,作者运用系统论、管理学等学科理论,对全国83所试校的660名学生及其家长实施调查。调查和研究表明:试校的培养目标是试校各项工作的中心目标;制约试校培养目标的主要因素有社会政治经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育发展规律、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学生个体自我因素共6项。并据此提出3个层次的试校培养目标:高校高水平运动队或体育学院及体育系;国家或省级运动队;社会体育指导员或相关的体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基本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兴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21(3):121-122,125
通过对山东省34所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的调查,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级别、类型、师资规模、项目设置、学校管理以及学校的经费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主要为武术类、养生功法类、民俗体育类和少数民族体育类,文章分别阐述了这些项目的开展对现代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积极作用,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有助于现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传统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了解和传承,为今后更好地开展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及传统文化传承视角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 自1986年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联合颁布《关于开展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校体育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之后,各省市自治区都在贯彻《规划》,安排布局,致力于建立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优秀体育人才体系。在这方面试点高校行动迅速,发展较快,但也出现了有些试点高校从体工队招人,拼凑高水平运动队的现象,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我们认为,要建立学校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优秀体育人才的体系,必须切实加强对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的建设,因为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0.
以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唐山学院、北方学院、河北工程大学五所普通高校为阳光长跑活动试点,通过试点学校经验的总结,寻找一套适合河北省高校自身情况的组织形式,目的是通过长期开展此项来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相似文献   

11.
后勤保障工作是学校课余训练生存与发展的重中之重。通过对目前我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学校后勤保障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在这些试点学校后勤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变目前这种状况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终身体育"思想已被现代体育教育者共识,为跨入21世纪的普遍高校体育的根本目标。然而现代教学改革中仍未摆脱以运动技术为主的课堂教学,"重实践轻理论"忽视体育理论教学为普遍现象,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对武汉市高校体育理论课开展的现状作了调查,并对如何加强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做一个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可行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野外生存教育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内容,不仅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而且是实现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手段。针对高校体育现状,阐述和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教育的有利因素,并提出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开展野外生存教育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刘敏 《体育世界》2014,(7):109-110
随着健美操运动在高校的广泛开展,传统高校课程设计显然已经无法符合与满足现代健美操课程的开展以及学生的需求。本文通过对北京、上海以及广州等部分高校的走访与了解,在分析高校健美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的课程设计体系,希望能够帮助与促进高校健美操课程的开展与实施,更好的去优化以及实现现有的高校健美操课程设计的优化,实现其在我国现有整体的教学中的有效实施和推行。  相似文献   

15.
1我国高水平运动队的成立与发展1985年12月27日至1986年1月1日,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召开了全国学校学生业余体育训练工作座谈会,会议讨论和确定了《关于开展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努力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规划》(1986-2000)的框架,并于1986年11月11日印发了这项规划,其中确定了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目标及10项政策和措施.从此,我国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86年12月,国家教委和国家体委通过了在部分普通高等学校试行招收高水平运动队的建议,1987年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拉开序幕,51所高校作为试点.截止到2018年,全国共有279所高校有高水平运动队招生资格.虽有高水平运动队资格的高校分布不均,项目不均,但也覆盖了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是评价教学质量、评测教学运行机制的关键.在我国高校扩招扩建脚步不断加快的今天,加强高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助于推进高校教学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我国国民综合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针对现代高校教学现状,我国高校应加快对高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分析与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构建科学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满足新时期高校教学工作需求.本文就高校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执行及相关注意事项等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体育重点中学课余训练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戴小红  熊伟  吴军 《体育学刊》2003,10(1):101-103
通过对湖南省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重点中学(全国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课余训练情况进行调研,回顾了自1989年以来全省中学课余训练的状况和管理模式,探索了中学开展训练的政策、法则、制度和管理体制,为中学课余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桂林市高校健身健美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深度挖掘制约其开展的因素,并结合我国有关体育政策,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研究发现:桂林市高校存在学生普遍体质较差、健身健美场地基础设施薄弱、师资短缺、赛事影响力不足、健身健美运动宣传力度弱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扭转大学生体质下滑态势、加快学生身边健身健美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实施专业人才政策、推进健身健美竞赛化发展、普及健身健美运动的知识和技能是推进桂林市高校健身健美运动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新形势下我国高校竞技体育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我国高校竞技体育的发展策略:逐步取消试点申报政策,形成多种形式的项目布局;扩大招生比例,加快"一条龙"培训体系建设;推进教练员岗位专职化,引入教练员职称评聘制度;完善竞赛体系,打造赛事品牌;构建政府与社会结合型的三级管理体制;构筑科技创新平台,实施科教兴体战略.  相似文献   

20.
对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认为高效的阳光体育运动信息管理机制对于阳光体育运动在高校的推广具有重要意义。科学的阳光体育运动信息化指标体系,可以使高校体育部门更有效地贯彻执行国家阳光体育运动的相关政策,完善阳光体育运动相关管理制度,实现对师资力量及场地、器材、设备等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为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