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档案距今已年深日久,本来就自然有所损毁,又经历过各种战争及人为毁坏,所以许多都已破烂不堪,残缺不全,因此,必须进行修复、抢救。通过修复,可以增加或恢复文件纸张的强度和耐久性,加固恢复文件字迹,挽救即将损毁的历史档案,使其继续发挥作用。近段时间在民国档案修复装订的实际过程中,围绕修复历史档案应坚持何种原则方法这一问题,在我们修复人员中曾出现过几种观点和做法:第一,装订成册后的案卷应整齐划一,每份历史档案的左右尺寸应折成一致;第二,一律按历史档案的原始面貌裁边装订,装订成册后的案卷尺寸大小不一,…  相似文献   

2.
国家重点档案由于其形成年代久远,历经社会变迁,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虫蛀、霉变、纸张酸化、字迹褪变等老化现象,为此,必须采用纸张加固、脱酸、去污、防霉、防虫、字迹恢复与加固、修裱等技术予以修复处理。但如果一份档案存在多种病害,对其进行多次修复、反复处理的副作用就会很大。为使档案在抢救修  相似文献   

3.
一、抢救字迹扩散、褪色 档案的基本原则 1.字迹扩散、褪色档案亟待抢救。 档案是人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并作为原始历史记录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件材料,因此具有极珍贵的保存价值。解放军档案馆目前保存的30多万卷历史及现行档案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保存好这批档案是为给后人留下历史凭证,为现实服务,为四化服务。由于这批档案大部分产生于恶劣环境,制作文件材料的质量状况不好。历史档案及50年代中的档案损坏最严重、数量最大的是字迹扩散及字迹褪色的档案。根据我们的调查,仅我馆保存的历史档案中,字迹扩散及褪色的档案就有1万余份,占我馆历史档案的3%。这部分档案亟待抢救。  相似文献   

4.
西域文书是重要的历史档案,纸张载体和书写材料成分分析是内容鉴定、断代及保护性修复等工作的重要前提。以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藏GXW0172号唐代西域文书残片为研究对象,在病害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偏光显微、电子显微、XRF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从宏观和微观两层面开展纸张和字迹材料的全面检测,认识制成材料形成特点。该文书纸张材料是由皮纤维和麻纤维组成并经剪切、舂倒等工序抄造而成。该文书正反两面字迹墨汁所含元素种类和含量不同,说明书写非同一时间。在开展修复工作时,依据原件成分特点,补纸选择三桠皮纸;针对不同的字迹病害选择不干预或清洁。纸张和书写材料的成分分析对西域文书的保护修复、鉴定和断代等具有重要指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圣旨类档案是一种珍贵的特种档案,由于自然环境的长期侵蚀,现存的圣旨书写墨迹大都产生了褪色淡化现象,现以清晚期一副五彩圣旨的显现修复为例介绍了一种针对上述现象的字迹显现加固剂,通过色差分析、附着力测试和耐老化测试以及机械强度测试对加固剂的显现和加固效果进行评价,并对其显现加固机理以及加固工艺进行了阐述,证明了此类显现加固剂对褪色淡化的书写墨迹具有良好的显现加固作用。  相似文献   

6.
浅析电子档案的维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文件归档后形成电子档案,电子档案不同于纸质档案,特别是电子档案的特性,决定了其保存与维护的复杂性。在纸质档案的保存上,人们往往只是在防霉、防蛀、对破损纸张的修裱加固及对扩散字迹的恢复等方面下功夫,或进行一些必要的缩微、复印等复制工作。然而,  相似文献   

7.
在纸质档案的保存上,人们往往只是在防霉、防蛀、对破损纸张的修裱、加固和对扩散字迹的恢复等方面下功夫,或进行一些必要的缩微、复印等复制工作。然而,对电子档案来说,则需要依据其特性进行保存与维护,以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可靠,使电子档案能够长期处于可利用状态。  相似文献   

8.
《四川档案》2013,(5):5-5
如何防止档案水溶性字迹在修裱过程中的洇化扩散现象,保护历史原貌,是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中的瓶颈性课题。由陕西师范大学专家研制的适用于晚清、民国及新中国成立初期档案文献水溶性字迹的预加固剂刹.能有效防止修裱过程中水溶性字迹的洇化扩散,近日.这项成果通过了国家档案局组织的鉴定。  相似文献   

9.
杨希 《档案时空》2011,(8):22-24
如何保护、利用好珍贵历史档案是档案保护工作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长期以来,兰台人一直在探索抢救和保护档案资源的方法,传统的方法主要有档案修复、缩微复制技术,而这些技术都难以真实地展现档案实体的原貌。档案数字化仿真复制技术,是运用计算机和数字影像技术,通过一系列操作最终达到与原件一致的目的,为档案保护利用及展览提供了更...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中国船舶集团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现状调查、修复难点分析,按照档案保护修复的基本原则,结合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的特性和特点,提出了馆藏珍贵历史硫酸纸底图档案修复技术路径,围绕去污、字迹加固、纸张去酸、纸张加固等环节展开一系列修复工作,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由于科技档案在科学技术活动和生产过程中使用频繁,加上保管条件不理想,导致科技档案纸质受损严重,如果不及时进行抢救复制,就会给科学技术研究等带来影响。所以,要积极采取各种抢救措施,对纸质老化、变黄、霉烂、字迹褪变模糊的档案进行重点抢救复制,以延长档案的寿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历史档案及古籍多为手工纸制成,因而手工纸是修复工作的首选对象。选择修复用纸是历史档案、古籍修复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修复质量乃至修复后文献的寿命。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常用修复用纸的使用情况,基于适用性,从造纸原料、工艺等提出修复用手工纸需要满足一些基本条件。由于时下手工纸种类的减少和质量的下降,修复用手工纸的选择和使用遇到困境,定制和认证修复用手工纸可避免其选择时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
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就是给档案文件"治病"的工作.通过修复可以使已经破损了的文件,修复成完好的文件;使失去机械强度的文件,恢复其原有的强度;使字迹褪变了的,让它再现出来可以阅读等.总之,修复工作可以使档案文件恢复"健康",一方面挽救即将损毁的档案,同时还可以大大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14.
西藏历史档案是国家档案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西藏历史的必要条件。西藏历史档案馆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档案,这些档案的制成材料、字迹、形状、内容、种类等都有独特的方面。  相似文献   

15.
档案修复工作是一项对馆藏破损档案进行抢救,以恢复档案历史原貌为技术内容的治理性工作,它是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都非常重视档案的修复工作。据了解,199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档案的抢救经费就达1.14亿元,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抢救的重点档案约500余万卷。同样,近十年来,上海档案修复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在人力、财力的投入上加大了力度,而且在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加快了步伐,有效地提高了破损重点档案的抢救速度,延长了档案寿命,保护了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6.
<正>为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提高我省档案修复工作水平,在省档案局领导的关心重视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大力支持下,我于2015年7月27日至8月15日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就档案修复技术进行了为期三周的跟班学习。通过这次难得的学习经历,对一史馆档案修复的工作机制、管理方法、操作流程、主要技术等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创新的工作模式、精细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李雯 《云南档案》2016,(10):54-56
当前民族历史档案人才队伍难以适应档案抢救和保护的客观需要。通过对云南民族历史档案人才队伍现状的阐述,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制定发展规划、健全培训学习制度、创新工作思路等措施,对做好民族历史档案工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档案修复工作是一项对馆藏破损档案进行抢救,以恢复档案历史原貌为技术内容的治理性工作,它是档案保护技术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档案开发利用工作的基础,随着我国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都非常重视档案的修复工作,据了解,1990年以来,中央和地方财政用于档案的抢救经费就达1.14亿元 ,截止1999年底,全国已抢救的重点档案约500余万卷,同样,近十年来,上海档案修复工作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不但在人力、财力的投入上加大了力度,而且在设备的更新和技术人员的培养方面加快了步伐,有效地提高了破损重点档案的抢救速度,延长了档案寿命,保护了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技术恢复灾害档案褪变字迹的主要特点及其应用,介绍了利用计算机技术恢复灾害档案褪变字迹的方法和流程,并以某地地震灾害档案为例,阐述了利用文检仪、扫描仪、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恢复灾害档案字迹的具体操作步骤,展示了对洇化扩散字迹、半透明污斑遮挡字迹以及背透字迹的恢复效果,其目的是通过本文的研究结论和成果为恢复灾害档案褪变字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往的档案数字化研究很少专门对英文历史档案的整理与翻译工作展开讨论。本文通过安徽省档案局民国档案抢救保护与数字化工作中的翻译实例,从历史档案的特性、翻译的目的和策略等方面探讨了档案英文材料的翻译实践和理论问题,对互联网时代外文历史档案的整理与翻译工作提出了新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