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当代教师的民族文化使命及其践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时代背景凸显出当代中国教师民族文化使命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当代教师承担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历史使命,是民族文化的历史继承者、主要传扬者、理性反思者和当代诠释者.民族文化使命以其基础性地位凸显于教师文化使命中,践履的主要策略应立足于教师自身,着眼于课程载体,运作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2.
广西边境民族地区有着历史悠久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和边境文化,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教育的发展上远远落后于其他地区,普遍意义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不高,民族文化的教育开展也面临诸多困难。随着民族教育的发展,中小学校园成了广西边境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最主要的阵地,民族文化课程的开设成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最有效的途径。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克服困难,将当地民族文化融入以民族团结教育为重点的边境民族文化课程,将它们渗透在主流文化课程之中,创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了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积极互动。这种互动实践,为当地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了重要的机遇。  相似文献   

3.
冯励 《现代教学》2009,(12):41-41
如何采取适宜的方法寓民族精神教育于语文教学,让我们的学生在祖国语言文化的熏陶感染中,从心灵深处感受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这是摆在各科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以下笔者根据自己所执教的小学二年级语文《到太空去》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为加快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必须大力加强高校民族传统文化教育。这就要求民族地区高校首先对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结合学校实际,开设民族传统文化课程,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研究,举办民族传统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学习。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快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已成为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语文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学科,是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而语文阅读也就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的语文经典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提升语文综合素质。教学中教师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资源,不仅能激发民族地区小学生阅读兴趣,还能增强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有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为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6.
民族文化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它是振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提高青少年一代思想与文化素质的需要。中山北一路第一小学构建的民族文化专题教育网站为教师和学生拓展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了生动的教学情境,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有效手段和工具,切实提高了学校民族文化教育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着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准,不切实际的求新,忽略"双基"教育,形式主义严重等诸多问题。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民族地区农村小学在教学上应该顾及自身特点,在搞好本地课程资源的建设,增加教学资源的硬件设施,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促进教师的综合素养的养成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8.
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及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特殊性着手,探讨了民族地区应用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目标规格;同时结合应用转型发展就民族地区乡村应用型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途径、课程体系的设置、知识体系的构建、课时及进度安排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9.
孙芳 《文教资料》2010,(9):116-117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母语课程中进行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参照和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国文教育.中国大陆的语文课程需要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明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要丰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要落实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的民族语文推广和"双语文"教学在农村扫盲、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学习汉语文等工作中取得过显著的成绩,这对提高民族地区英语为零基础的的小学生的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民族地区的语言教学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解决文化冲突引起的思维混乱和一批懂得民族文化的教师。  相似文献   

11.
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教师承担着高校文化传承、文化创造和服务社会三项职能,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在承担三项职能上有着不同于一般高校教师的特殊素质要求,客观上迫切要求提高高校国防教育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要求国防教育教师必须走专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河池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丰富多样,民族特色鲜明。在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迅速加快的形势下,河池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甚至处于濒临消亡的危险,提高保护认识、健全保护机制、加大保护资金的投入、加强保护队伍建设,掀起全民保护的新高潮,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河池市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河池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是文化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走向.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多元文化教育的践行.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发现:职前教师对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传承的价值和意义有较为正确的理解,对学校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和方式有较为丰富的思考,但他们对本民族地区文化的了解带有专业片面性、对多元文化教育认识不全面,缺乏深层的理解和认同,对自身作为多元文化教育实践者的角色认同感不强.为此,应开设民族文化课程、成立民族文化研究室或展览室等增进加深职前教师对本民族地区文化和本地其他各民族文化的了解.还应通过专家讲座、实践体验、反思觉察等方式强化职前教师民族文化传承者和多元文化教育者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应充分挖掘河池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内涵,并加以重构。通过加强河池红色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的协同开发,依托产业支柱构建红色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五化”旅游基地,以村民积极参与为纽带激发村民脱贫内生动力等路径,构建“五化”旅游基地。同时,河池“五化”旅游基地的构建也要坚持政府支持与乡村自立相结合,构建新型脱贫体系,加大改革力度,由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生态、环艺、建筑等多学科专业人士联合行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传承保护视角下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形式多样、价值极高,具有多元性、独特性、原生性、参与性、濒危性等特点。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采取保护性的旅游开发模式是一种必要和可行的选择。旅游开发是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然选择。河池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化路径在于品牌塑造、公园创设、演艺营造、线路设计、元素融入、商品开发、市场培育等方面,有助于丰富河池旅游产品,提升河池旅游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6.
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民族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结果。在全球化过程中,保持文化多样性备受关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研究已经成为关注民族生存的研究者研究的重点问题。对近年来有关民族文化传承的本质、危机、方式、机制、传承场,特别是学校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研究,进行梳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是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焕发新生命力的重要契机,同时也是中职学校开展“三教”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基于“传承+发展”的改革思路,针对民族传统体育课在“三教”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基于传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中职体育课“三教”改革方案,包括组建基于“双师、双能、双馨”的中职体育课“三双型”教师队伍,建构基于“分类、分项、分层、分段”的中职体育课教材改革“四分模式”,形成基于“课内课外”的中职体育课“双课多元混合”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桂林山区普遍存在"河池南丹土兵后裔"的传说,通过分析该传说形成的历史与现实原因,并探寻传说背后所体现的寻祖寻根文化,得出结论是:这种文化能够促进民族交流与团结,理清其形成的过程,也就能更好地理解区域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9.
乡村学校是乡土文化传承的重要场域。在所调查的5所乡村学校中,师生的乡土文化传承总体状况不理想。乡土文化传承态度均值高于文化实际践行,教师与学生在乡土文化传承上存在显著差异。鉴于调研的数据,教师和学生要从不同的视角给予教育支持。对于学生,要基于耦合理念实施多维度教育;对于教师,要基于地方性知识,从培育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多元文化品性以及乡土知识教学转换能力方面提供教育支持。  相似文献   

20.
文化传承创新是大学的第四大功能,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实现高等教育文化传承创新的主体不能局限于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是高校全体教师。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每位大学教师的共同追求与根本使命。大学教师要深刻领会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涵,勇于、善于和自觉担当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与义务,有机结合各自专业与工作实际,努力推进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高校教师必须从文化传承创新的大视野出发,不断提升专业和各项工作的理想追求与境界,从而有效推进大学综合功能的全面实现及教师自身价值的深刻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