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新 《上海教育》2006,(9A):30-30
我与《上海教育》结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 《语学习》编辑部组织的“中青年语教师沙龙”在大同中学举行第二次研讨活动,我作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发言。此后就匆匆退场了,准备回校上拓展课。一个诚恳的年轻人追了出来,说:“李老师,您刚才的发言有没有底稿?能不能给我一份?我是上海教育杂志社的。”说着,他就递上了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2.
我与《上海教育》结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遇。《语文学习》编辑部组织的“中青年语文教师沙龙”在大同中学举行第二次研讨活动,我作了“教学技术和教学艺术”的发言。此后就匆匆退场了,准备回校上拓展课。一个诚恳的年轻人追了出来,说:“李老师,您刚才的发言有没有底稿?能不能给我一份?我是上海教育杂志社的。”说着,  相似文献   

3.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  相似文献   

4.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怎么样?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总是情不自禁地站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  相似文献   

5.
一个多月前的一天,孩子放学归来,一进门就兴奋地说:“我们班主任今天实行了一项‘新政’,改站着发言为坐着发言。老师说今后只要他上语文课,他点着谁发言,谁坐着发言就是了。”好。好。好。我一连说了几个“好”。心想这个“改良”,也许在全国都是值得推广的。以后一连几天里,我总是问孩子,你们班主任坐着发言的“新政”怎么样了?孩子总说:“我们老师总是一点哪个同学发言,哪个同学就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老师也总是说,请坐下发言。”后来,我也懒得问了。近日,我又想起那个“坐着发言”的“新政”来,于是问:“怎么样,你们…  相似文献   

6.
卢瑜 《四川教育》2014,(2):84-84
一次,在我旁听的一节数学组的“分享式教学”课上,一个话题突然进入我的视野:“上课发言不需要举手。”彼时,这种教学方式已经在全国许多正在践行“分享式”教学的课堂上得以实现。坦言之,这个话题对我内心的冲击很大:上课举手才能发言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则,所有的老师都力求呈现一个有秩序、有组织的安静课堂。今天,竟然有课堂正在实践着“发言不必举手”的规则,让我不得不又进入了深思。  相似文献   

7.
多媒体教学被撞了一下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脑跟武汉市的胡明道老师开了个玩笑。在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7届年会上,等到胡老师上观摩课时,电脑刁难她———她带的课件竟调不出来,只好改用“粉笔+黑板”。她说:“这是对我的考验。”会议期间,共有四节观摩课,除胡明道老师一节外,其余三节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有趣的是,听完课后,7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听课代表在福州三中宽敞的体育馆里,三五成群地议论,大都认为胡老师的“清上”比另外三节课效果更好。陈日亮老师在与钱梦龙老师就“训练”问题进行精彩对话时也说:课当然是胡老师上得最好。时下流行多媒体熏不管平时上课用不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8.
邹敏 《学前教育》2005,(1):22-23
我是一名大班老师。有一次,我组织幼儿进行“过新年”的谈话活动。幼儿一个一个轮着发言,轮到刘博发言时,他很得意地说着自己过新年的趣事,引得大家发出阵阵笑声。突然,一个细小而清晰的声音打断了他的话:“咦,那儿有只小猫!”几个幼儿不约而同地顺着那个幼儿手指的方向看去。  相似文献   

9.
组词     
小明在黑板上组词。文:文明。风:风气。影:影响。棉:棉花。麻:———小明想写“芝麻”,一时想不出。方老师问学生:“谁能为‘麻’组词?”教室里四面八方异口同声:“麻———将”。方老师:“麻将不好,刘小芳,你另组一个词。”小芳:“麻木,因为麻将使用木头做的。”“不对,麻将使用竹子、塑料、水晶做成的。我家有一副麻将,爸爸说是用象牙做的呢。”王刚抢着发言。方老师皱皱眉,启发说:“谁能组一个意思好点的词?”杨洋:“我说一个:麻烦”。方老师:“好,你怎么想出这个词?”杨洋:“因为我妈妈天天搓麻将,最近输了好…  相似文献   

10.
读“教案”可以预料教学效果的好与坏。然而作文教学的“教案”,有的教师就写不好,甚至不会写。武汉市六中胡明道老师已在“湖北省初中语文新教材教学讲习班”施教的这篇作文“教案”,很值得大家借鉴。这篇“教案”具有思路开阔,重点突出,指导具体,简明扼要,启发性、可行性强等特点。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尽管被教的学生十分陌生(十堰市师专附小刚毕业的学生),然而胡老师就是利用这份“教案”和她的教学艺术才能,博得了与会  相似文献   

11.
先看一个教学片断片段。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老师提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眼睛里有什么?”有个学生看了老师的眼睛很长时间,然后举手回答:“老师的眼睛里有个我!”这位年轻的老师生气地说:“什么有个我?坐下。”于是又问另外一位学生,这位同学根据教材的内容回答:“老师眼睛里有眼球。”老师大大夸奖:“这个小朋友观察仔细,回答准确。”  相似文献   

12.
“老师,我知道。”没等施老师问完,坐在我身旁的郑小将就一个箭步冲上讲台,拿起话筒发言:“把圆剪成一个长方形,然后长等于圆周长的一半,宽就等于半径。所以圆的面积就是π乘半径的平方。”“是这样吗?”“有没搞错啊?”郑小将刚说完,同学们都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13.
随县教委“行规”检查团到灵溪镇一所小学检查日常行为规范,根据事先分工,我负责与学生座谈。学生们从学校的教学、管理及同学们的表现等诸多方面,与我倾心相谈。从这些小朋友身上,我充分感受到他们的天真、无邪与友好。 为了让每一位小朋友有表现自己的机会,我要求没发言的学生按顺序逐个发言。最后我指着一个同学说:“请脸上有颗黑痣的同学讲话!”这位长得虎头虎脑的、脸上有颗黑痣的学生突然从位子上站起来,非常严肃地说:“老师,我是有名字的,我叫杨××。”刹那间,整个会场的空间和时间都好像凝固了似的,小朋友面面相觑。…  相似文献   

14.
王海军 《考试周刊》2009,(37):84-84
一次小学语文公开课上.老师要学生用“像”造一个比喻句。有的同学造“天上的月亮像玉盘”,有的造“××的脸红得像秋天的苹果”……由于事前老师讲解铺垫得比较细致深入,所以大多数同学都完成得比较好。正当老师准备结束这一话题进行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时候,一个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小心翼翼地站了起来,问道:“老师,我也有一个。”  相似文献   

15.
卢江梅 《湖南教育》2005,(14):25-25
前不久。我参加了一个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有一堂课的一个片断一直在我的脑海中回旋。有一位老师在执教“锐角和钝角”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课件出示夜色中的黄浦大桥,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我原以为学生会这样回答:“黄浦大轿的风景真美啊!”可我万万湍有想到,学生一站起来就说:“我看到了角。”“我看到了直角。”我看到了锐角。”  相似文献   

16.
李怀庵 《广西教育》2007,(9A):46-46
一堂《插秧》(北师大版教材语文第二册)公开教学课正在有序地进行着,我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体会农民插秧时的心情。许多同学的发言都与我的教学设计不谋而合——农民在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中插秧,心里感到高兴、快乐。我对同学们的回答很满意。当我正要转入下一个教学环节时,一个学生执着地高举小手要求发言,我给了他发言的机会。这位同学激动地说:“老师,我不同意刚才同学们的发言,我认为农民插秧时感觉很苦很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上学期,我新接一个班级。在开学前几天的数学课上。我发现整个课堂有些乱:学生随意发言的有之、不做随堂作业的有之、更有的学生上课不听讲……这可怎么行,我变得焦急起来。终于有一天,我在一次班会课上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个学生的解释令我大吃一惊:“老师,我们在公开课上不会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评优课     
评优课对于老师来说极具诱惑力,尤其对我这个刚毕业的新老师来说更是如此,因为它是一个标准,代表着老师的水平。如果评优课能拿到“优”,无疑是我教学生涯中的开门红。我接的是四年级,刚接班不久,就有同事告诉我,这个班最有个性,下课时震耳欲聋,上课时静若“死水”,尤其是一到了有人看课的时候,同学们就吓得不敢举手。给这个班上课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只好一个劲地讲,也不管有没有发言的了。眼瞅着评优课就要来了,我还是没有找到撬开大家“金嘴”的好办法。毕竟那个“优”对我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经过反复思考,我决定把评优课…  相似文献   

19.
电话打给我     
闲时找出部坏了的电话机给“娃娃家”的孩子们,这下,电话成了“娃娃家”最受青睐的玩具。这天,孩子们正玩得起劲,丁零零,电话打到了我这儿。“喂,你好,请问胡老师在吗?”当时我不太舒服,便懒懒地应了声:“对不起,胡老师不在。”打电话的孩子本来挺高兴的,一听就焉了,说了声:“噢,知道了。”情绪一下子低落了许多。正在游戏的孩子们似乎也都受到了影响。我感觉不妙,于是拿起电话:“喂,你好,我是胡老师,刚才谁找我?”打电话的孩子马上高兴地说:“噢,胡老师,是我找你。请你到我家来,参加我的生日晚会好吗?”“好的,…  相似文献   

20.
若干年前,我参加一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答辩。已发言的答辩委员都说其论文写得好。不料,稍后发言的答辩委员之一的胡老师说道:“好是好,但有什么用呢?”这一问,使得欣喜的场面顷刻消失,一片哑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